刘靓靓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 110034)
辽南皮影戏中的音调特征浅述
刘靓靓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 110034)
皮影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不同地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辽南皮影戏又叫盖州皮影戏,是皮影戏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对辽南皮影戏中的音调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辽南皮影戏的了解。
辽南皮影戏;音乐;音调特征
辽南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皮影戏起源于西汉时期,又叫做“灯影子”,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所有戏曲种类基本都是起源于山西的秦腔,而秦腔起源于皮影,因此皮影戏可以说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源头。辽南皮影戏始于公元1585年,创始人将辽南皮影戏带到辽河河畔,此后开始发展,给人们生活带去了极多乐趣。每一种地方戏曲的唱腔、旋律都与当地的民歌、说唱音乐等有紧密联系,或者更多的时候是从这些内容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受到其他地方戏曲艺术的影响,将其他地区的戏曲艺术与本地的音乐风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艺术的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化。辽南皮影戏中的音乐就体现出皮影戏以及辽南地区的音乐文化特征。
辽南皮影戏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有很多唱词类别,比如三赶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锦、十字锦等,有五种不同的板式,比如大慢板、慢板、流水等。辽南皮影戏的弦挂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有浓厚的影味,同时还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辽南皮影戏分为北派和南派两类,不同的派别其音乐特征也不相同。
北派影调是在流口影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影调艺术,结合了关内的影调和辽南地区其他民间音乐的艺术特点,是一种戏剧性音乐唱腔。这种唱腔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北派影调建立在板腔体唱腔体制上,有一个基本的曲调作为基础和“种子”,并且通过板式的变化以及节奏旋律的变化,获得一种变奏式行腔模式,从整体上可以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同时,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又能给人带来一种比较强的情绪变化。
北派影调是一种拥有一个上、下句的基本句式的强调,其旋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或者说旋律进行过程比较平缓,整个音乐的旋律结构也比较工整。在音列上,主要为五声,比如北派影调女腔的七字赋中,可以听出十分清晰明显的徵调式和十分“干净清爽”的五声音调,整个旋律十分优美流畅。在北派影调中,其唱腔还属于比较急的快板类,表达的情绪很重要有急躁、愤慨,通过音乐的急速处理,给人带来一种感人心魄的戏剧性力量,在旋律的进行过程中,也经常伴随着很多幅度较大的跳动,比如快板起板时的闪板、节奏上的切分等。
在南派辽南皮影戏的发展过程中,其唱腔旋律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少,融合了本地的很多音乐,风味比较独特,曲调十分淳朴、清秀,尤其是女腔,带有十分鲜明的特色,自成体系。就曲体来讲,辽南皮影戏南派的曲调唱腔中还保持了单一乐段的民歌式曲体,这种曲调的旋律主要体现在节奏、旋法等方面。南派辽南皮影戏的唱腔节奏十分平稳,不急躁,板眼平整平顺,在旋法上,很少有生硬的旋律,一般都使用比较流畅的音程来表达。同时,南派唱腔在大跳之后一般都会方向平稳地运行,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但是在北派唱腔音调中就很少看到这样的过渡,一般北派的音调是在大跳之后继续同向进行的,有时候给人带来一种比较紧迫的压抑感。
特性音调指的是辽南皮影戏中的特殊的音调,能够反映出民间音乐文化的旋律片段,是结合当地的音乐文化艺术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这些旋律片段出现在皮影戏的音乐体系中,可能是一个片段,可能是一个乐节,也可能是一个乐句,继承了辽南本土音乐的纯真,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将辽南皮影戏与其他地区的皮影戏的音乐艺术区分开来。在辽南皮影戏中,带有特性的音调一般出现在乐句的末尾,下面还是分别从辽南皮影戏的北派和南派出发进行分析。
在辽南皮影戏的北派唱腔中,七字赋基本句结构十分常见,在收尾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而且体现着比较浓郁的地方风情。例如对于一个D五声徵调式的调性色彩,在下句收尾的时候,主音出现的时候一般是由上方的二度音引出来的,而且在这之前一般会有宫音与羽音构成的小三度音程,这种结构可以凸显出女腔发出的委婉优美的声音,而且这种唱腔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有很多种。对于男腔而言,七字赋的收尾音调也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而且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地方音乐特色,比如某一个谱例中,在男腔的第二句首尾,出现了一个具有定性意义的特性音调,这个音调中的因素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灵活变换的,固定的旋律体现在“re”音与之前的dol音的关系上,从dol发展到re,是男腔首尾的一个固定格式,而且这种格式给人一种上扬的感觉,不稳定,或者说,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开放式收尾,具有独特的标识。男腔音调的收尾和女腔音调的收尾正好是相反的,一般女腔音调收尾的的时候会结束sol与之前la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收拢性的收尾,但是男腔的收尾不固定,由于在la音之前收尾,所以导致结尾变成了开放式。
辽南地区的音乐,从豪放到温婉,将多种风格的音乐混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这些音乐特征应用到皮影戏的音乐中,让辽南的皮影戏变得更接地气,更有地方风情。前文提到,辽南皮影戏的南派唱腔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与地方音乐的结合比较多,所以在南派唱腔中体现出的地方性音调更多,南派唱腔中的音调特性主要体现在旋律的进行以及乐段的收尾过程中。在南派女腔中,最主要的是唱腔阁旦腔,这种唱腔中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两句极具民歌性的旋律进行和收尾。例如某个谱例中,第一次出现在音调中的乐段上下句结构是这个曲调的“种子”腔调,之后的腔调中对这个结构进行重复,而且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变动,但是主要的旋律结构通常不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句式末端出现的强调旋律,具有固定性。比如某个谱例中的上句的末端强调,对于整个曲调的旋律来讲,首句落音为唱名la,但是在唱到la音的时候,前面几乎都是si音,而在si音之前,基本都是re音,在si和re之间省略了dol音,因此形成了调式的变化,甚至还可以理解为在这一部分的进行中,对调式色彩做了暂时的调换,这种调换让音调变得比较柔和、清秀。再看下句的末端音调,无论在节奏上有什么变化,其音高的变化行进过程都是固定的,整个旋律具有十分强烈的宫调色彩,而且宫调色彩占据主导地位。唱名mi是确立宫音的关键,在五声调式中,大三度可以确定一个调式,所以唱名mi在下句收尾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下句中的宫调色彩与上句中的偏商调色彩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前后对照呼应,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另外,有的旋律也出现较多小六度,比如某个谱例中,有好几处都出现了小六度,小六度在行进的过程中有一种爽朗、豁达、和谐的感觉,这也是东北地区民间音乐中的一个特性,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风格特征。再比如小东腔,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女腔唱腔,这个牌子的唱腔本身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其特点体现在曲调的上句落音在mi这个唱名上,下句的落音在re这个唱名上,这样的落音关系不能将曲调明确归类到某一个调性中。就这个例子来讲,上句的mi结尾使得音乐偏向角调式色彩,整体比较柔和、温婉,下句的收尾则从整体上偏向商调式,这个色彩比上句的色彩更加柔和,十分适合女腔的演唱。这两个乐句的句末,在音调上有很多相似的私房,基本都是五声调式的下行级进落音,但是整体的旋律起伏性较大,气息延长得比较长,带有十分浓厚的地方风味。
综上所述,艺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传承、不断融合的过程,每一个地方的戏曲唱腔都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会在本体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艺术流派、艺术形式,体现出融合性。辽南皮影戏的音调唱腔,一方面体现出皮影戏的音调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了当地的音乐艺术特征,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在辽南戏南派影调唱腔艺术发展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不大,因此这种皮影戏的唱腔基本保持了原来了面目,简洁、清秀,而且在曲调结构上也与民歌曲调比较相似,具有十分浓厚的地方色彩。
[1]郭红喜.浅析辽南戏唱腔旋律的音调特征[J].北方音乐,2015(24).
[2]阎姝宏,陈燕.辽南皮影音乐的特点及其土壤作用[J].艺术研究,2010(04).
[3]达妮莎.辽宁皮影戏的源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4).
刘靓靓,女,1981年初生,辽宁阜新人,汉族,大学本科,现任职于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