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民间竹、铜火熜的对比及创新设计研究

2017-03-12 07:14郑宁刘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对比

郑宁 刘畅

摘 要 从铜火熜和篾火熜外形上的对比和现状的对比,挖掘出了篾火熜的自身优势和未消亡的原因。随着时代的更新与发展,火熜传承的延续需要创新战略思想的支持。

关键词 铜火熜 篾火熜 对比 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4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中叶至今在浙江民间一直盛行一种取暖工具叫做“火熜”。特别在绍兴、宁波、杭州、安徽等地区火熜就如现在的暖水袋一样普遍使用于每家每户。火熜的材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竹材的;一种是铜的。它除了能给人们取暖以外,还能像烤炉一样烘烤食物,是当时人们冬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取暖用品。如果是在特别的日子里,火熜还是姑娘们出嫁时的嫁妆必需品,代表着日子红红火火,儿孙满堂。在徽州有古话:手捧苞芦馃,脚下一炉火(熜),除了神仙就是我。形象地反映有火熜的人不怕冬天的严寒,逍遥自得的样子。

1铜火熜

金属火熜一般是用黄铜铸成的,也有用铝、铁制的,主要使用区域为浙江宁波地区。铜火熜的体积差别较大,最小形如小瓜大小,最大的有铁锅口那么大。火熜的形状各不相同,从侧面看上下被压扁,像个球的,圆脸,大肚,憨憨地蹲着,像个大头娃娃;也有方方正正的。普通的火熜通身光洁闪亮,简约大气。工匠们为使火熜看上去更为精致、祥和、有本身的独有的个性,会在盖子上雕琢剪纸式样的龙凤盘旋、福禄寿、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等图案或双喜、福等吉祥字词。铜火熜上面都有盖子,下面是熜身腔体,内部装有火炭。火熜盖的表面有许多小洞,使其腔体内有足够氧气助燃,腔体下表面带圈足。腔体上方有一根铆在两侧壁上的提手。火熜可随手提动,这就是其比火塘、火墙等取胜的地方,携带方便得多。富裕家的小孩在大冬天,上学时,必带一个火熜,书包里还带包炭。普通农家平日烧柴火时,给火熜衔来些柴炭,再盖上一层灰烬,避免火光过旺,可让柴炭烧得持久些。小的火熜可暖手,藏在衣褂下;大的用于暖脚,烘干衣物,烘被窝。将盖子盖上,飞灰就不会沾到衣服被子上。也可烤食物,煨豆子、煨花生、烤年糕、烤芋艿、烤番薯等。熟得慢的在柴炭下面烤,而熟得快的得不停地被翻动,防止烧焦。因此也就有了俗语,“偌有擂地西北风,我有手炉铜火熜”,“手烘烘,豆一捧”。

2篾火熜

江南一带多产竹子,特别在山区农村,人们会就地取材,采用竹材来制作篾火熜。篾火熜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内胎,是由金属制的钵,最初是陶瓷做的,后来发展为铝或不锈钢的材质,经过民间手作坊工加工而成,取名篾火熜钵;二是篾火熜钵外部包裹的篾壳,这种壳用篾竹条编织,工匠们用光滑、极细的不同颜色的篾竹条精心编织各种花卉等图案的篮筐,整个熜身有错落有致的经纬线构成,经线是篾片,纬线是篾丝,非常细腻,篾片被篾丝编扎在里面几乎看不见。编打的纹路紧密,经纬分明,整体平整。上部凸肚处一周用另一种花样编打,经线篾片露在外面,纬线篾丝把篾片隔成一块块方块,构成一圈方块交错的带形图案,图案火熜底部和上口各紧匝一个箍。这箍多用圈薄篾片合成一个厚箍,使火熜结实耐用;三是壳身上栽的一条如提梁一样的把手,也叫篾火熜“框”,称为拱柄,是篾火熜手提的部位,浑圆的拱柄也用多条篾片合成,拎手处一段紧绕着一圈圈藤条,使拱柄紧固,上面可以编出各色的纹饰搭配。拎手处两头把原本多条的篾片掰开排成扇形,一条条插进火熜壁直伸底下两头相结,十分美观方便,最后通体上一层清漆。内部用铜或陶土或白铁皮作钵,里面盛满炭火,加些糠谷或玉米棒芯碎作燃料,再铺上一层灰。竹火熜的盖子相对于铜火熜简陋了许多,但更加接地氣,一般只采用白铁丝即可,用白铁丝同样也可编织出各种精美图案的盖网。

此外,在每个火熜柄根部附着一把小火锨,物件虽小,可由三个部件组成。套在拱柄上的是一个铁环,环下连几节索链,链下一把小火锨。拎着火熜走路时小火锨一摇一摇的晃动,非常别致。它不是饰品,负有调节火力大小的职责,当火熜的火力太小时用它扒去些灰,太大时拢上些灰,当热原料燃的太慢时用它来松一松热原料,进入空气加快燃烧。整个竹火熜犹如一只漂亮的花篮,提在人们的手上,穿梭在人际之中,这种人工做的竹火熜既实用又美观,因此一直被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比一般火熜大许多的火熜称为火钵。它比较笨重,不适合拎在手上烘。主要以多人共用为主,此外还有肩负在连绵的阴雨季节烘干衣物,特别是婴幼儿的衣物的作用等作用火钵上面罩一只专用的篓,这只篓被取名“火挑”。湿物铺在“火挑”上烘,受热面积大易烘干,又可避免烘焦。

3两种火熜的使用现状比较

如今,铜火熜已不再被人们使用转而成为了一种工艺品,而竹火熜虽然使用人群在逐渐减少但在部分地方仍然被人们在冬季里继续使用。那么,为什么竹火熜会略胜一筹呢?竹火熜仍然被延用的原因是靠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它的材料“篾竹”。从历史上看,火熜用品从清朝传延至今,它的使用并非仅靠技艺传承人高超的手艺就能传承下来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产品的选择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在实用性、节能性、环保性、美观性、有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表现来决定的。虽然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与凝结,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传统工艺品失去人们所期待的上述要素,那么在现代社会它就已经没有了延续下去可能性。而今天,铜火熜不再被百姓使用,相反的,竹火熜却在部分地方仍被人们使用。这足以证明竹火熜不仅仅是靠外面一层篾竹外壳就延续了自己的使用生命。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编手艺技术在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具有实力的超强生命力。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具有文化价值、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的竹编制品。例如:湘西一位著名的竹编大师姚本顺先生,他在竹编工艺技术上进行了极大的革新,上摸索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在国外也享有一定的盛誉。他精湛的手法达到了“簸能接水”的状态。

其次,竹子产业在浙江属于可持续环保产业。浙江的地理优势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利于竹子的生长,就地取材的习惯利于保护环境。“取之自然,归还自然”的方式,利用自然材料生产物质生产生活用品,很少产生污染,这是与自然共生、循环型经济社会中代表性产业。

再次,也正是由于竹材在江浙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使得这种材料无论在取材还是加工过程中的成本都较低廉,非常适合普通百姓的使用。这也是它能够延续百年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明代初期,江南地区从事竹编的手艺者扩增数倍;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相当考究的竹编工艺品成为江南一道绚烂的民间艺术风情。所以,竹火熜这种特殊竹编取暖工艺产品在江浙一带最为繁荣鼎盛,也使得竹火熜比铜火熜延用时间更久。

4如何对竹火熜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让篾火熜靠“竹”的优势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如何充分利用浙江的竹材资源,进而把资源变成产业优势,加快浙江经济发展?这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

4.1面临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缺乏创新,开发设计落后的困境

目前,由于当地对振兴传统工艺产业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这种传统工艺产业保护不力,不少人才改行外流,不少产品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行业人才急剧萎缩,笔者在调查走访期间发随着时间的流失,掌握篾火熜制作工艺的老工匠以很难找到,制作工艺也面临这失传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民间工艺始终处在手工作坊的师徒相传的状态,普遍缺乏开发设计机制和人才,没有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产品形式单一不变,无法适应和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因而,积极的抢救、保护、传承这一传统的工艺产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性。

4.2加强创新设计,深挖文化内涵与地方旅游特色结合

目前,国家正积极倡导振兴民族手工业发扬倡匠人精神。我们正需要将这种精神沿用到竹火熜产品的(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1页)研究与创新设计中去,而竹火熜虽然沿用几十年没有大的改变,但这也正说明了它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独特重要性。虽然传统,但它却有现代电热产品所不具备的便携性和热持久性,对于能源的消耗也较少,非常利于环保。可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升产品的性能与时尚感。

就其文化价值而言,竹火熜由于其在民间具有长远的使用历史,因而与江浙人们的生活联结在一起,衍生出了独特的火熜文化。火熜寓意着温暖,因为在旧时,江浙一带的冬天潮湿而阴冷,且农村的取暖方式又非常有限,火熜总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温暖与关怀。此外男女恋人,为了表示日后白头到老永不變心,会用“火熜缽炖饭也不悔”这句话来作为山盟海誓。因此对蔑火熜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开发,从而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文化价值及其衍生产品,丰富传统特色产业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结语

通过走访笔者感到江浙农村地区竹火熜从出现至今少有人研究,是一块急待开发的领域,并且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古老的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通过创新发掘其在现代取暖产品、装饰品、旅游产品等领域的潜力;带动浙江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同时,由于竹火熜是江浙一带的特有产品,本项研究的开展也为培养我们对地域文化、民族艺术的认同感,激发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使我们更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钱金利.虚拟的沙地[M].北京:线装书局,2015(09):295.

[2] 俞谷松,叶金龙.绍兴农家传统用具鉴赏[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1):137.

[3] 刘畅.杭州农村地区蔑火熜传统制作工艺的保护与文化挖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108-110.

[4] 张应军.湘西民间竹编工艺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5] 张福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与设计振兴战略思考[J].设计,2013(10):136-143.

[6] 中国各地婚俗[J].中国地名,2008(10):13-25.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对比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