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卫
摘 要 提出了通过提高研究课题的立足点,突出《初等数学研究》这门课程的研究性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 研究课题 教学模式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是在高等数学知识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对初等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思想方法进行梳理、论证和提升,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现代数学以及古典高等数学,对传统的初等数学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学数学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理解。
(2)掌握并且可灵活运用数学中的思想方法。
(3)利用“生长”的观念研究并且拓展有关初等数学的问题。
其主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利用《初等数学研究》的内容去引导学生学会用高观点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认识结构层次,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例如自然数理论的建立如果用群、环及以载的观点可让学生对数系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让学生调整好中学时代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同时,利用课程的特点还可以突出其研究的特性,以此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初等数学以及高等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着初等数学在数学领域中的科研特点,在此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特点结合教学活动,提出有关课题并让学生开展研究。开展方法论的教学,可让学生学会由方法论角度去研究问题,掌握好初等数学内容及方法,如初等数学中题目繁多,如何由分散的解题中提炼一般方法,再反之用一般方法指导具体问题是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传统的《初等数学研究》教学侧重注重和强调自身知识的教育, 缺少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猜想等合情推理教学内容。其目标局限于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掌握中学数学基本知识和常用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而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等数学研究》教学现在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它的局限性与缺陷。很多学生把该门课程完全当作成了中学数学课程的习题课,他们认为利用他们的中学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课题,根本就不需要高等数学知识。从而他们就不重视本门课程,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不够重视本门课程,那么任课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受影响。自然就会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任课教师成就感低等问题。
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合理又有趣的研究课题,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我们的研究问题中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引进了研究性教学模式来提高《初等数学研究》的教学效果。
本人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授课经验和心得体会,浅谈在《初等数学研究》教学中如何设置研究课题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在研究一些初等的数学问题时树立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教学和科研能力。
2课题设置
2.1课题的层次感
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我们在设置研究课题时,要本着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把握好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例如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研究课题:
问题一: 甲乙二人玩报数游戏。游戏规则如下,甲乙两人轮流报数,由甲开始,每人每次可選择报一个数或者两个数,从自然数1开始报,报出来的自然数为1,2,3,4,… 谁先报出给定的自然数,谁就获胜。
(1)如果N=6,9,15,甲乙当中谁有必胜的策略?
(2)如果N=10,200,甲乙当中谁有必胜的策略?
2.2课题的趣味性
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研究课题。譬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际操作问题一的报数游戏,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可以师生一起玩,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把握其中的数学原理。
2.3课题的发散性
在设置研究课题时,我们可以将一些熟知的中学数学问题进行类比和拓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树立做研究工作的数学思想。在研究自然数性质的时候,我们不妨设置下面这两个很类似的研究课题:
问题二:已知N(N≥4)为一个自然数,现在将N拆分为两个自然数的和。那么应该如何拆分,才能使得拆分出来的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问题三:已知N(N≥4)为一个自然数,现在将N拆分为若干个自然数的和。那么应该如何拆分,才能使得拆分出来的这些自然数的乘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参考文献
[1] 刘学军,魏喜凤,孙庆利,在“初等数学研究”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117-120.
[2] 施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学中的设计[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8):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