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2017-03-12 06:48李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品德建议现状

李华

摘 要 本文是一篇调研文章。从学科的任职现状和教学现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进策略。

关键词 品德 现状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品德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但目前还不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重视,这样会严重影响育人质量。现在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1小学思品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1任职情况

有的学校的行政领导每周2-4课时;有的学校一位,有的学校两名,其他课时均为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有的学校无专职教师,全是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语文或者数学,品德学科成为肉摊市场上所谓的“搭头货”;大多数学校品德学科是所谓的综合科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是临近退休的人员,他们所任的学科包罗万象,有的担任品德、科学、写字、心理健康等四五门学科,最少的也担任三个学科的教学任务。

1.2教学情况

学校行政领导因为管理实务繁杂,有时因不能推辞的会议或其 他事务造成品德学科缺课现象很是正常,若一学期能坚持每节课都到堂的已实属不易,想让他们静下心来钻研教学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每学期能完成备课任务,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就非常了不起了。有的学校无一专职品德学科教师,这些语、数学课的兼职教师有开足开齐课程意识的往往每周两节课至少挪用一节课来上学生所谓的主课——“语文”或“数学”,那剩下一节课用来上品德。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有时要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就成了“压缩饼干”,嚼起来实在无味,学生怎能感兴趣?还有甚者纯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平时根本就不上,若学校检查时,他们就会在一夜之间完成所有的簡单的备课任务,通知学生带上品德课本,一节课就会把半本书的内容上完。

2产生上述问题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1)认识问题。品德学科在学校教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其学科内容看,尤其注重品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品德学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因而,家长极不重视,社会也很少关注。因为目前考试选拔制度只有到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时才有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两学科算作必考学科,在小学不属于考试学科,又觉得小学的品德学科不学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初中、高中的“思想”学习,只要不影响孩子考大学,整个社会几乎忽略了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长期以来品德学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2)现实矛盾。品德学科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材料,还应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课堂所呈现的活动方式,是老师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活动。这种生活性、实践性的要求给品德学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活动在课堂上无法开展,教师又不敢将学生带出校园,只是布置课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但家长对品德学科教师所说的话几乎是不当数的,所以品德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简化程序,纸上谈兵了,这样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造成影响。

(3)难以评价。鉴于品德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目前的现状,学校对品德学科的教学也处于只设不查状态。一是因为品德学科确实不能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用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也没有很有效的考核办法来考核教师;二是因为学生品德的考核还真不能仅看品德学科课堂上的表现,因为学生的品德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学效果不是只在课堂上能看出来的;三是因为品德学科的教学也从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学校会单独成立品德学科教研组,只有每两年一次的优质课比赛到来时,学校才会将那些平时语文学科上得好的又兼代品德学科的教师一罗列,指定一人参赛就算万事大吉了,有的学校甚至连参赛选手都不报,可以想见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会是怎样!

3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德育与其他的有机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使德育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2)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品德学科以活动型为主,涉猎多学科多领域,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认为品德学科可有可无的认识和做法确属肤浅、偏颇。如果长期忽视,必将影响社会人才的协调发展。所以我认为基层学校的领导应该改变认识,改变以往的随意性和“照顾式”的教师配置方式,因为不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学会严重影响这门学科在学校的推广。建议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师资源的具体情况,考虑到老、中、青教师的结构比例,不能做到专职化,也要在每个年级确定一个引领人。这样既考虑了学校主导学科师资力量的配置,又保证了品德学科教学的需求。考虑到教师流动性的问题,可以在一个学年每年留下一位教师继续担任该年级的教学,这样留下“火种”后就会有“燎原”的可能。

(3)促进教研活动正常开展。品德学科教研(下转第72页)(上接第69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为保障,如果光靠举行一两次活动是很难把教研落到实处的。品德学科教研活动应定时开展,学期初就要定好日期,定好活动时间,定好参加人。如每四周开展一次,分别在第一、五、九、十七周的周五开展,其他教研活动均不要安排在周五。其次,教研组长应在各年级选拔有热情、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每个学年应该将教研组长送出培训,回校后要给本年级的品德学科教师再培训。因为品德学科比较特殊,教材的使用版本都不统一。各年级有了骨干教师的引领,教研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后就有利于教师提高品德学科的教研水平。要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将优秀课例在全市观摩研讨,并加强对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的一级培训工作,然后由骨干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4)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是随意性的,它是依据各校学生德育特点或需求来构建的。一旦有了课题研究,就等于为教师搭建了教研平台,就能充分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热情;有了课题,就有了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就能给老师们许多课题相关知识的启发。总之有了课题,就能有的放矢,做到研究、学习方向明确。学校积极策划和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让品德教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子课题,力求让每位品德教师都参与进来,结合课题开展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多推出一些精品课例,其他教师通过观课、议课、评课、反思等系列活动,会对课程理念、教材特点、备课技巧、课型结构和一些常见的活动策略等方面有所收获,这样,课例就能达到抛砖引玉、互相借鉴的双赢效果。

(5)加强品德学科的课外资源开发工作。有的学校将家长请进课堂,给家长展示才能的空间,让家长成为离孩子最近的表率。笔者所在的小学成立了“家长讲堂师资库”。将家长队伍中各种各样职业中的能人吸收到库中。有学生的爷爷奶奶、有学生的外公外婆、有学生的爸爸妈妈,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能人。有的爷爷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唤醒了学生对现有幸福生活的热爱;有的家长将励志教育引进课堂,告诉孩子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理想的实现要靠大家朝着目标不断地分解完成各项任务,只有持之以恒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有的家长给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生们将生理知识,让她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

一句话,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细节的雕琢与用心。我们正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不断地寻找细节,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2).

猜你喜欢
品德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