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闰吉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难与趣
——古代汉语教学札记
王闰吉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古代汉语课程之难,众所周知。对待这门难的课程,可以用趣味和兴趣来化解,但又不能回避困难,避重就轻,避难就易,而要迎难而上、变易为难、难上加难,难中有趣、趣中有难,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性、前沿性和趣味性。以难克难,努力化解古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难题,以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性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探索能力,攻坚克难,不断进步。
古代汉语;难度;趣味;学术性
自从1952年我国开始在高校相关专业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以来,古代汉语教学已走过60多个年头,但古代汉语难教难学的困境,不但没有改变,甚至还有所加剧。不少古代汉语教师都做过教学改革的努力,也取得一些成就。本文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也来探讨一下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普遍面临的课程难的问题,以受教于方家。
古代汉语恐怕就是学生最怕的课程了。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也不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无不如此。作家潘炫在《最后一堂课》中,曾描述自己在大学学古代汉语时,因为感觉古汉语课太枯燥,就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写稿子,被老师发现后赶出了课堂[1]。有些学生称古代汉语为“文科中的理科”“第二外语”[2]。可见,认为古代汉语难学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个中原因颇为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所涉及到的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内容,都相对枯燥难学。跟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是活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话语生成的机制,本来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存在,有不少东西可以不学而会,而古代汉语是死的语言,已经退出了人们日常交际,其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话语生成机制,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已荡然无存,我们不能用自己自然生成的话语,来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语言问题,而必须通过研读瀚如烟海的文献材料,来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语言问题,学习难度自然很大;跟古代文学相比,古代文学重在学习古代的散文、诗歌、词曲、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主要对历代名家名篇加以赏析,趣味性颇强,而古代汉语主要讲解古代汉语的文字、音韵、语法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一些。所以不少学生对古代汉语课程心存一种本能的畏惧。
第二,中小学语文课文的古代经典作品越来越少,大学生入学前的文言文知识贫乏,也是大学生对古代汉语课程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认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总书记高瞻远瞩,他所指出的问题的确在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存在过,甚至越来越严重。如上海进行教材革新,以减轻孩子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为由,全部删掉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学生文言文知识的贫乏无疑更加重了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恐惧心理。
第三,古代汉语课时由原来的两年时间,逐渐压缩到一年时间,甚至半年时间。最初的两年时间每周4课时,压缩到一年时间每周3课时,每周2课时,甚至半年时间每周2课时。近年来,一方面是打着就业的旗号不断升温的各种证书的考试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学校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展的各项活动越来越多,使得学生自学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学习时间减少,而古代汉语内容并没有减少,学习的难度当然会加大。
第四,古代汉语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尽管有它的优越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很少互动,有时甚至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一方面,老师讲课滔滔不绝,天花乱坠,而另一方面,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古代汉语学习兴趣,教师也失去了讲课的积极性,使得这门课程变得更难。
面对困难,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不能不敢正视,退缩逃避。不少人在困难面前,哀声叹气、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丧失了意志,失去勇气,选择放弃、退却,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回避困难,只有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才能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其实,难,是个人主观感受。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中国古代的哲人荀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只要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困难,再难的事情,也不在话下了。
一门课程,有难度才有开课的必要,没有难度,还是大学课程吗?现在不少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回避困难的现象,有的老师以教改为名,以活动代替教学,看音频视频、动画游戏、提问抢答、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如此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就是不给学生听课机会和思考时间;有的教师甚至整堂课都在聊天,各种明星丑闻、娱乐八卦,就是不涉及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标新立异,七拼八凑,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段子不断,幽默不停,老师口若悬河,天花乱坠,学生津津有味,笑声连连,可学生什么知识都没学到;有的老师一开始课件精美,内容充实,材料丰富,直观形象,系统性强,有深度有难度也有速度,学生也很有兴趣,学到了不少知识,但由于老师准备这样一堂课,耗时太多,又有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压力,不可能每堂课都这样准备,没法持续下去,常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学生一开始兴趣盎然,对这门课程抱很大的希望,没多长时间就失去了兴趣,大失所望。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一定要有迎难而上的意识,不要试图使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简单化。一切使这门课程简单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定难度,时刻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学生也要抱着正是因为课程难,才需要上这门课程的心理,聚精会神,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把克服困难作为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在,这样才能每克服一个困难,才会增加一份兴趣,以后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才会长盛不衰。
我们对待比较难的问题,一种比较高明的办法就是化难为易。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回避困难,因为所谓的化难为易,并非避重就轻,避难就易,而只是让困难的化解变得轻易,问题的难度还是保持不变。比如古代汉语课程中近体诗的格律知识,学生也普遍反映难学,我们要化难为易,并非只讲对仗押韵,而不讲平仄,而是要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繁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化空洞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艰深难懂为通俗易懂。所以,难是不能回避的,化难为易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无疑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一些容易掌握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讲授,存在着两种极端: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容易讲解,所以津津乐道,辗转反复,乐此不疲;有些教师认为不值得讲解,因此羞于启齿,一笔带过,草草了事。这两种做法,我们觉得都不可取。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一个人来说,一项任务的成功概率和成功的诱因值往往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一项任务越容易,成功完成的价值就会越小;任务越难,成功的价值也就越大[3]。所以,对待简单容易的问题,以上两种极端的教学都不可取,而应该化简为繁,变易为难。比如形声字知识,中小学生就接触了不少,如果我们还是简单地讲述形声字形旁表义类,声旁表声音,必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我们加大难度,来探讨形声字声旁的表义功能,进而来研究同源字,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流”“瑬”“旒”“裗”“硫”等同声旁的字都有垂下、流淌的意思,“僆”“连”“涟”“翴”“嗹”“縺”莲”等同声旁的字都有相连的意思等,进而探求古代名物制度的作用以及古人对名物的命名心理。形声字的结构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小学老师也讲,中学老师也讲,大学老师也不能不讲,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当然会引起学生的的反感。其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秀生、甚至包括古代汉语老师、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专家都尚未可能把形声字的结构都彻底弄明白,所以我们可以从较难问题入手,吸引学生努力探求这其中奥秘。
其实,这也与个人兴趣有关。自己没兴趣做的事,再容易的事也没法做好。太容易的事情,会让人情绪消极,心生反感,有劲使不出,创造力受到压制。而变易为难,反而会让心态积极,激发兴趣,挖掘潜力,激化创造力。所以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处理好难易的关系,“化难为易”固然重要,而“变易为难”,不断地提出新的难的问题,“不能只是消极的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而是必须具有相对的难度”[4]。“教学要循序渐进,也不是指只要渐进而没有骤进,而是要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速度,教学不能只是消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序’,而是要着眼于促进学生身心向高一级的水平发展。”[5]
处理难的问题,巧妙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化难为易,无疑是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不过,化难为易,不可避免地会回避一些难的问题,这是大学教学的大忌。所以,大学古代汉语教学,化难为易,并非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不回避困难,知难而上,难上加难,使原来难的问题,变得更难,甚至最难。一切好的作品,都是最难懂的。同样一切好的学术研究,也是最难理解的。有个有名的案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1971年投给最权威的数理统计杂志《数理统计年鉴》一篇论文,题目为《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数理统计年鉴》编辑一开始找不到论文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该领域最有名的专家,可该专家也说:“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6]曲高和寡、大音希声,这才是大学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不是说要老师故弄玄虚,刁难学生,以弄得学生昏头转向为乐趣,而是要老师的教学更有学术性、前瞻性。这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地方。
如果一定要给“难上加难”一个合适的“度”,我们认为这个“度”,以适当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理论难度、文献难度和学术难度为原则,而不是无休止、无节制地任意加深内容。知识奥秘无穷无尽,古代汉语也是如此,所以,增加古代汉语教学难度,同样也需要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
古代汉语教学,可以引进新的语言理论与新的教学理论来加大难度。比如,将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语义三角语言研究方法引进古代汉语教学,对古代汉语内容作出新的阐释,建构高校古代汉语教育新理念,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理论难度。
古代汉语教学,确切地说是古代文献语言的教学,主要是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老子》《论语》《庄子》《荀子》等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也包括汉魏以来仿古作品语言。而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佛教文献、敦煌变文、唐宋禅录、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等古白话文献,古代汉语教材都没有选编进去。古代汉语教材只注重先秦死的语言,而忽视口语方俗语等活的语言,这与现代语言学观念背道而驰。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敦煌变文、唐宋禅录等古白话文献,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文献难度。
古代汉语教学也不只是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在扎实学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术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度关注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前沿,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其及时捕捉语言学界的最新信息,注重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性、前沿性,以科研促教学,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难度。
古代汉语教学在难度上再提升一个层次,即难上加难,其实就是古代汉语学习的趣味性所在。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理论难度,理论虽然枯燥,但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举一反三,以一贯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文献难度,增加口语文献,使平面的、毫无生气的语言知识、语言现象活起来,使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发展史中,深刻而准确地理解古代语言;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难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总之,古代汉语课程之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对待这门难的课程,我们可以用趣味和兴趣来化解,同时又不能回避困难,避重就轻,避难就易,而要迎难而上、变易为难、难上加难,难中有趣、趣中有难,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性、前沿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围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文言文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把古代汉语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编制内容全面,系统性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声有色、有图有影,直观有趣的古代汉语教学课件,力求把古今汉语的语言现象、语言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古代汉语内部横向比较教学法、古今汉语纵向比较教学法等方法,努力化解古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难题,掌握古代汉语的种种特点。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拓展学生学习和研究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不断加深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增强古代汉语教学的学术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探索能力,攻坚克难,不断进步。
[1]潘炫.最后一堂课·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56-57.
[2]马丹丹,马军峰.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刍议:以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教材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5(3):68.
[3]孙科炎,李国旗.决策心理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63.
[4]谭吉华.新课改新教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23.
[5]张燕镜.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251.
[6]宽心.时文新选粹大全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434.
Difficult but Interesting:The Notes o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WANG Runji
(Facultyfor Nationalities,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It is known toall that it is a tough job toteach classical Chinese.However,the difficulties can be resolved by engaging students’interest.The trick is not to evade the difficulties by simply dwelling on the unimportant and easy points.Instead,the teachers should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by engaging students’interest through helping themtackle the difficult points ofclassical Chinese in phonetics,vocabularyand grammar.In this way,the teachers can retain the academic nature of the exploration on classical Chinese exploration,make students feel it a fun to explore the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students’explorative abilitycan be hopefullyfostered.
classical Chinese;difficulty;fun;academic nature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3.016
G642.4
A
2095-3801(2017)03-0086-05
2016-11-12;
2016-12-05
丽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古代汉语趣味专题教学探索”(14JZ32)
王闰吉,男,湖南东安人,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