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3-11 06:45:05李建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李建中

(宜章县长村乡学校中心小学,湖南郴州 424216)

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脱颖而出。什么是创新、又该如何拥有创新能力是无数当代人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能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用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创造条件。

1 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通过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当人在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时更容易有伟大的创造。同样,学生在友好、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才能够思维活跃,思路多元,从而萌发出创新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搭建与学生良好互动的平台,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珍惜和保护学生大胆的设想,哪怕一个细小的意见或是建议都要重视,充分给予学生自信和勇气,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而严谨,充满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里学习。如何才能营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从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全局,宏观考量。教师不应用统一标准来向不同的学生提出要求,比如,有些学生在计算方面有优势,有些同学在数感上有天赋,还有的学生对图形几何有极大的兴趣等等情况不一,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在不同方面所展现出的优势来加以指导,从而使优势变为强势。其次,采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与时俱进,准确揣摩学生的心理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课件以迅速使学生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提问是营造课堂良好氛围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产生的疑惑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能促使课堂的中心得到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提出的问题既能切中要害,又要能引人深思,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需要让创新的思想生根发芽还需要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想人未想,在商业领域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这就启示我们事物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究能够产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事物”。根据这一规律,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能力直观地体现在学生能给已被解决了的问题找到新的解题方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强调“一题多解”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中总是直接教给学生最直接、最简便的解题方法,主要是本着不让学生多走弯路的思想,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从考试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慢慢侵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面临一些新奇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忘记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当学生从各个角度解析问题时,才能想人未想。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解题的几种思维,包括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转换思维、联想思维等等。对于同一道题目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答时,解答的过程有时会大相径庭。只有当学生都体会过不同方法后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到的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都会用方程组解决这一问题,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枚举法依次列举出不同情况,找到与题目中吻合的数据,当然这是对于鸡兔总个数不太多的情况。同样还有其他的做法,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兔子和鸡的脚数都按两只算,那么多出的脚数便是每只兔子多出的两只脚,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兔子的数目。这样的别出心裁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帮助。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姑且不要过分在意学生解题的繁简程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展现,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课堂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它源于生活,也将运用到生活。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教师采用的是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告诉学生要如何做,然后学生再经过一系列的题目巩固知识点然后就结束了。笔者认为,在课堂中积极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裨益,教师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调动学生手脑并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内容还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体时,让学生自己从家里搜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等,通过研究几何体的特征一起探究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等等基础几何知识。当学生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时,学生们往往会有积极的探索兴趣,教师在学生求知欲望最浓厚的时候进行指导,课堂的效率就会提高。当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时,他们会不断思考生活中有关数学的方方面面问题,从而使创造性的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中国的孩子在数学成绩上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远高于美国,然而为什么美国的科研成果始终要高于中国呢?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强于我们。不少学生会做题却不会应用,数学教师要善于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作业,促使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找到问题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4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

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曾写过一篇文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中举例阐释了伟大的理论都产生于科学家不断地思考与质疑,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会有新的发现,创新性成果也一定来源于对现有事物的思考与提问。在现在的教育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越来越不会提问,甚至越来越不愿意提问。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人一定有着敢于质疑的品质。其实,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灵动性都要优于成年人,然而他们总是习惯接受老师的传授,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好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才会使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头脑里奠定基础。

5 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教师要把握住课堂上的短暂时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得到培养。数学教师要发挥数学学科在锻炼思维上的独特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还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索知识的乐趣,把创新运用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在质疑和探索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多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1]陈鹏.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数学大世界,2017(12):83.

[2]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洪文.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97):7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