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有机统一

2017-03-11 22:47唐耀华曾永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道路特色

唐耀华,曾永平

(1.梧州学院 党委办公室,广西 梧州 543002;2.梧州学院 机械与化工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有机统一

唐耀华1,曾永平2

(1.梧州学院 党委办公室,广西 梧州 543002;2.梧州学院 机械与化工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四个自信”有机统一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自信,它从整体的视角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光明前景。“四个自信”是一个由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构成的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道路自信是基本前提,理论自信是科学指南,制度自信是根本保障,文化自信是思想基础。“四个自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层次的信心与勇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机统一

自信表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全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整体统一的壮观格局卓然显现。“四个自信”是一个由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构成的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既包含了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又涵盖了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文化的先进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满满自信。“四个自信”的辩证统一所形成的强大自信必将成为铸就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道路自信是实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因而,只有道路正确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道路自信在“四个自信”的逻辑关系中具有根本地位,发挥着前提性的作用。道路自信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可与自觉坚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向世界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前途和命运的百倍信心和坚定信念。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必然”的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列宁也认为:“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4]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必胜,社会主义必胜,这是整个的趋势和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精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充分给予了道路自信以远见卓识,昭示了社会主义无比优越的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本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诉求,适应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彰显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根本途径和必然规律。邓小平在谈探索中国如何实现三步走战略时认为,三步走战略“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6]。理论创新来源于对道路实践进程中的成就、困难、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及其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道路实践成果是理论自信的源泉。同时,道路自信是理论自信的实践途径。理论自信在道路实践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制度作为实践的产物,同样受到实践的制约和规定。道路实践的成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活力源泉。道路自信在很多方面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国传统、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产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发展繁荣理应以道路自信为前提,坚定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总之,道路的开辟是理论体系完善、制度构架搭建、文化精髓凝练的前提条件,为之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道路自信是构成理论、制度、文化三方面自信的先决条件与基本前提。

二、理论自信是实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科学指南

理论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系统的结论,对人类的社会发展有指导作用,“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革命事业、改革开放建设事业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密切联系的产物,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内容。理论自信是源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正确的理性认识,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强大理论逻辑和超凡的理论魅力,它以自身真理性和价值性的完整统一,凸显了它和其他思想理论突出的比较优势,展示出满满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自身理论建构和理论指导。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性认识基础上的理论自信必将指引道路前进方向、制度体系规范以及文化发展进步。

理论的成熟是党成熟的重要标志。理论自信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根本任务、基本途径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论自信阐释了道路自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道路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给予及时回应并加以解决。道路自信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加一往无前;理论自信对制度自信进行了合理性的积极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制度自信以理论自信作为指导,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制度自信便会失去其赖以存在的逻辑根基,制度合法性的基础会不牢固,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也将陷入困境;理论自信彰显了文化自信的深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由外向内的深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刻性表现为作为优秀文化体现出的合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文化的本质在于“人化”和“化人”的有机统一,但是要想达到“化人”的效果,其前提必须先以理服人。相对于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很好地展示了理论自身的彻底性和科学性,它能够实现文化自信的深刻和长远。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相互融合、交织影响彼此的发展,互相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自信以自身独特的真理魅力贯穿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中,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

三、制度自信是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本保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和优势高度信任和自觉认同就形成了制度自信。制度自信体现为坚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被实践证明的实现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功的国家治理模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可靠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坚强保障。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制度自信还体现为我们对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具体制度的高度认同与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30多年艰苦努力创造的成果,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它不仅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中国问题,而且也为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提供中国方案。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既善于把已成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又能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能将实践中成效明显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法律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阶段过渡到掌握规律后的成果的固化阶段,不断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规范。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拓展有了基本遵循。制度是道路实践路径的实质性结果,制度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使得道路的遵循变得更加稳固而有力量。制度是理论的载体显现,理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制度环境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等纳入法律或法律性规定,以制度化的形式使一代又一代接班人明确道路和旗帜,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什么、明确反对什么、怎样划分重大界限,从而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行为遵循。为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制度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制度的精华,制度可以通过社会组织设定基本的组织规则和活动规范选择并建构特定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可操作性的现实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的对象,制度自信将更加强调赋予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并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基本保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形成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可见,制度自信有助于道路自信障碍的扫除,有利于理论自信底气的提升,让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四、文化自信是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本民族深沉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文化自信是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反思、认同等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肯定、认同和信赖的稳定心理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革命文化自信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在凝聚价值共识,提高民族认同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柱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价值观自信,为此我们要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孕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有机土壤,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广泛而坚实的思想基础。文化自信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撑为道路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氛围与思想启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阔步向前更需要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动力来凝聚价值共识,形成文化共同体,进而铸就命运的共同体;理论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根本,为理论自信提供广阔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向导。理论自信除了要具备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之外还应具备强烈的人文关怀理念。理论自信要想打动人需借助文化自信来加以引领和带动。我们要善于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吸收文化的养分,借助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启发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制度孕育于文化之中,文化总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支配和影响着人们对待制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又为特定的制度营造精神文化环境并提供思想的源动力。文化作为一种渗透性因素深刻而持久地构建制度自信的心理认同,充分挖掘制度自信的思想财富,营造制度自信的实践氛围和精神环境。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注入思想启蒙并给予充分的舆论准备,让理论自信变得更加具有思想魅力,为制度自信增添底气,从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最为广泛而深厚的影响因素。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4]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

[5]李明华,王荣丽.西柏坡档案(第2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94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责任编辑:覃华巧)

Organic Unification of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ang Yaohua1, Zeng Yongping2

(1.Office of the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f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What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manifests the whole self-confidence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noticeably and wholly show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bright prospect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constitute an organic integrity consisting of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which are inseparable from each other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mong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self-confidence in the path is the basic precondition, self-confidence in the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self-confidence in the system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and self-confidence in the culture is basis of thought.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fully represent the confidence and courage with which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stays true to the mission and keeps on moving forward in order to boost the caus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a higher level.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Organic unification

2016-12-10

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课题(DSBD13ZD020)阶段性成果

D61

A

1673-8535(2017)01-0034-04

唐耀华(1961-),男,广西全州人,梧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城市化与政府行为。

曾永平(1984-),男,江西金溪人,梧州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