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宇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文学评论】
以《动物农场》看“守脑如玉”的重要性
赵宁宇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创作的《动物农场》(Animal Farm)以独到的艺术视角、犀利的创作笔锋、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和“文学与政治不可分”的文学观,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问题,解剖了战后存在的极权专制与人类的心理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大人物(老麦哲、斯诺鲍、拿破仑)的形象,并与现代社会中的从众心理和乱站队现象相结合,揭示出现代社会“守脑如玉”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为自己的头脑发声。
极权主义;政治;守脑如玉
《动物农场》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1945年首次出版的一部反乌托邦式的寓言小说,该小说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故事讲述了在英格兰的农场里以“动物造反”为革命主题,详细描写了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衰败的过程。这部小说批判了假社会主义之名、行极权主义之实的斯大林主义,以振聋发聩的气势洞察了人性的黑暗。
不少学者从文学角度分析了该小说展现的政治主题:从“与现代政治的极权陷阱”的角度,揭示了“反独裁复归独裁”这一普遍性的现代政治风险;[1]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行”的角度,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视为一个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极权统治是由社会范式实现的,[2]而农场中的动物们正是处于森严的统治之下。
也有从语言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以福柯话语理论”解读文本,以动物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失败为线索,揭示了话语和权力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3]从语篇分析理论的角度,分析“阐释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权力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将小说中不同角色分别利用语言的意动功能、强制功能、误导功能和塑造功能,辅助自己获得权力、维持权力和巩固权力的做法详尽地展现了出来。[4]通过语言与权力的结合,找到语言与欲望和权力之间的联系。
从以上研究可知,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动物农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极权、统治阶级的无情与暴政、话语权力、革命预言”等角度,但站在革命与政治之外,关于《动物农场》中映射的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会像动物农场中被统治的动物们一样,缺乏自我判断力,针对社会中的“从众心理”“乱站队”现象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在当下这样一个被多种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社会,我们作为社会人,要认识到“守脑如玉”的重要性。
在动物农场中,老麦哲在演讲中提出“人类剥削牲畜,牲畜必须革命”的理论,号召动物们推翻人类统治,建立一个“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的理想社会。[5]对于动物农场中的小人物们而言,它那煽情又富有号召力的演讲是高明的。它对革命后的新生活充满幻想和期待,这样一个大人物,为动物农场成为摆脱人类暴政的乐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老麦哲在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说”之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反革命,革命相当成功,但革命后对最高权力的争夺也随之展开了。
斯诺鲍,是一只具有独立思想,才华横溢,申明远见的公猪。造反胜利后,在体制改革方面展现出它过人的领导才能。它文理兼修,利用科学知识对农场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它缺乏警惕和防范意识,在风车工程上,最终的设计成果被狡猾多谋的拿破仑窃取了。它秉持着自己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做事果敢认真,一切为了农场里的其他动物,但冒进的作风最终使他在权力之争中失败了。
带领动物们赶跑原农场主琼斯先生的“拿破仑”,以它钢铁般的意志打赢了牛棚战役,保卫了胜利的果实。拿破仑擅用强权手腕和严刑酷法,借狗势将斯诺鲍赶走,独占农场最高权力的宝座,但在权力、物质和美色中却变得贪得无厌,行使权力时甚至与原庄主琼斯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农场又回到了革命之前的状态和体制,这不是革命的进步,反而是倒退。
驴子本杰明,是一个头脑清楚、深谋远见但对周遭怀着不可一世态度的“淡泊”者。在整个“权力之争”中,它既没有阻挡过拿破仑的行动,也没有支持过斯诺鲍的计划,在任何时候都选择不作为,不表态。这种政治上的中立者,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极为典型的存在。
斯奎拉,一个巧舌如簧、擅长搬弄是非的宣传家。它的能言善辩生动地体现在常常能把一件并不存在的事情表述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用口号式的语言在信任和权力受到威胁时,鼓舞士气,这种“忽悠”的手段常常得到大家的追捧,屡试不爽,这也是它最终能与拿破仑一起控制农场的重要原因。
在《动物农场》中,除去几个地位非同、贡献非同的实干家和政治家,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普遍缺乏自主能力和决断能力。动物领袖拿破仑和斯诺鲍在“造反运动”胜利后,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拿破仑主张武装改革,建立军队,而斯诺鲍则认为应该先团结其他庄园的动物夺取革命的全面胜利。动物们先是听从了拿破仑的主张,后来又觉得斯诺鲍的观点更符合局势,一时间竟无法分辨谁是谁非。这些小人物们缺乏理性,容易被像斯奎拉这样“指鹿为马”的宣传家鼓动,它们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常常用想象来辨别是非,善于盲从。这些动物们在“造反运动”中是革命的中流砥柱,但革命的结果却又与大多数造反者的初衷相悖,它们未能享有革命胜利的果实,倒成为了革命的受害者。这些失去判断力、失去脑子的动物们,像极了当下绝大多数的社会人。
《动物农场》里绝大多数的小人物们,通常轻易地就会被感动、被鼓吹、被激怒、被诱导……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也常常会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因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只要我的行为同别人类似,我的行为就是对的。在群体中,个人容易变得盲从,容易被诱导,变得缺乏主见和智慧,容易乱站队。
以《动物农场》中的宣传家“斯奎拉”为例。它利用自己颠倒是非、巧舌如簧和倍受动物们“追捧”的语言能力,在自己的鼓吹和诱导下,动物们纷纷站队,将它推到一个政治和权力的制高点上。它最大的本事不是带领动物们“武装夺取政权”,也不是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步入新生活,而是全凭自己一张嘴,帮助大家幻想,帮助大家崇拜。在谎言满天飞的农场中,动物们只能用谎言编织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像斯奎拉这样的宣传家,人类社会中并不少见,他们常常借美名,让大家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时,需要人们坚守自己的阵地,认清世界,客观地看待世界,不要被诱导,不要乱站队,这样守脑如玉的精神和态度,是当下我们整个社会所缺乏的。面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做自己,在看待问题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从众的浪潮淹没自己人生的坐标。
《动物农场》是一部以“动物主义”革命为主线的反乌托邦的政治寓言小说。它的政治性表现在对极权主义的反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阶级统治的不称职,以及反抗胜利后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作为战争主力的小人物们,他们对于领导阶级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在重大决策面前,它们表现出强烈的盲从、缺乏理性和乱站队的特性。农场中绝大多数动物像本杰明一样,是革命的中立者,因而仅凭借极个别的“大人物们”的一己之见管理革命后的农场,结果注定是失败的。这也是最终为什么革命和体制回归到革命之前的状态,形成新的镇压的主要原因。
这个时代,守脑如玉的态度如同一股清风,滋润着当下缺乏创新思想的人们。我们不能像农场中的绝大多数动物一样盲从、乱站队;更不能像本杰明一样做生活的中立者。我们要敢于献计献策,敢于创新,敢于为自己的头脑发声;要坚持做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准自己的坐标,努力改变现有的生活,这样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以防重蹈失败的覆辙。由此看来,“守脑如玉”的精神是十分必要且影响深远的。
[1]夏雪.《动物农场》与现代政治的极权陷阱[J].社会科学论坛,2015,(5):36-43.
[2]李鹏鹏.简析《动物农场》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5,(4):73-75.
[3]包月菡.以福柯话语理论对《动物农场》的解读[J].文学教育,2013,(3):25.
[4]杨敏.穿越语言的透明性——《动物农场》中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11,(6):153-158.
[5]潘一禾.西方文学的政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47-159.
【责任编辑:王 崇】
I561.074
A
1673-7725(2017)04-0062-03
2017-02-15
赵宁宇(1990-),女,河南郑州人,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