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新举措
——以温州“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为例

2017-03-11 19:06安保国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温州理论课政治

安保国

(温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新举措
——以温州“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为例

安保国

(温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是强化实践育人,深入实施成长助推工程的重要载体。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利用率不够、参与度不高、相关投入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实践主体联合协作,拓展实践客体结对领域,加大活动内容宣传力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文化资源;“新青年下乡”;温州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植入实践环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已成为高校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的共识,而且得到了普遍的践行。综观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状况,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路径,主要是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让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课程调研及教学考察等活动,使大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和形式以更直观的路径了解历史、感受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对社会的服务。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种种实践探索,使其教育水平和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但由于课时、经费、师资等原因,这种提升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尽如人意,仍然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这种拓展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部门和教师的努力无疑是不够的,需要各方力量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温州“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给温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把“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结合起来,无论对“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的深化拓展,还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现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积淀,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应成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形象生动的教材。素有“东瓯名镇,瓯越重镇”之誉的温州“是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蓬勃的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第一,而温州人也以‘商行天下’和温州模式享誉海内外。不可否认,温州繁荣活跃的经济背后无不与本地区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息息相关。”[1]温州不仅是永嘉学派的发源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现代气息与历史文化结合造就富有温州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些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理应成为温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素材。然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情况并不乐观。

1.利用率不够

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不少温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温州大学于2010年成立了公民义务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主要目的在于向大学生宣传温州地方文化资源,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温州,从而以身边的历史和现实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宣讲团”至今已办六年,服务对象从企业员工到温州大学本科生共计有20 000余人,参与服务的宣讲员有500余人次,足迹遍布温州市博物馆、瑞安孙诒让故居玉海楼、龙湾区永昌堡等文化遗产基地。尽管通过“宣讲团”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因为成员人数受限、组织能力有待提升、学校和企业及地方单位对接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多数大学生还是没有机会切身感受地方文化资源的魅力,导致大量文化资源闲置,利用率不够。

2.参与度不高

“互联网+”时代,诸如网络课堂、QQ空间、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充斥着高校校园,丰富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生活在每天被各种时政信息、娱乐八卦、心灵鸡汤轰炸时代的大学生很难说服自己走出去,更遑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了。在许多大学生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会与书本一样枯燥乏味。即便迫于学分压力,部分大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考察,也只是停留在欣赏风景、拍照留念的层面,不会花费精力去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真正能用心进行实践,用心体会地方文化资源内涵的大学生少之又少。

3.相关投入不足

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地方文化资源不能被深度开发,已开发的地方文化资源也不能被充分利用。一方面,地方政府更注重地方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地方政府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做大做强本地文化产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十分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投入度不高。温州大学“宣讲团”成员主要以在读硕士研究生为主干力量,且以义务服务为主。这些在读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外地,对于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和把握并不深刻,又没有经过相关培训,仅凭自己对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兴趣和认知进行宣讲,宣讲水平难以保证。加之,把所有大学生组织起来到文化资源基地参观考察,包括车费等在内的相关费用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费投入难以保证。

二、“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

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由中共温州市委统一部署,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会同温州团市委、教育局开展的“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旨在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温州“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于2015年7月启动,采用结对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搬入田间地头,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真正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在内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新形势下的青年下乡,更是建设切实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举措,成为青年学子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

1.提升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力度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明确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功效,强化高校合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意识,丰富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形式,拓展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问题的系列讲话,坚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育人为主题,以思想文化引领为主线,以农村基层为主阵地,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依托,建立‘一校一县、一系一乡、一班一村’的结对联系制度,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共建教育平台,采取‘集中活动+常态服务’模式”[2]。通过这样的结对模式,加深与农村文化礼堂的进一步互动交流,不仅可强化青年学生对温州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更有利于优化高校对于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态度,提升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力度。同时结合温州高校实际专业设置,深入开展“科学理论引领、文艺送演乐民、志愿服务接力、文化传承星火、硕博服务惠农”[3]五大类活动,真正将大学生带入第二课堂,文科学生送文化,工科学生送技术,艺术学生送文艺,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大学生亲身参与“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和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丰富普通村民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从实践角度提升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力度。

2.强化大学生参与学习地方文化资源的意识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及其成果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思路提供参考。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结合温州历史及现实状况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大学生参与“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有意识地将温州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知识认知的同时,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二是打破大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地方文化资源的现状,通过前期有关“农村需求与大学生供给情况”的供需状况排查,合理安排,努力确保每位大学生均可参与到“新青年下乡”系列实践活动中。在“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过程中全力组织,积极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动员优势,将公众订阅号、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和自上而下的传统动员方式相结合,网上网下多层级、多领域开展动员部署[4],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创新的结对模式成为保证大学生全身心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结对模式之下的各个服务队伍需要不定期召开共青团系统经验推进会和研讨会,总结经验,探讨不足,研究对策,无缝对接[5],要求服务团队严格遵守纪律,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

3.加大高校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投入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温州样本”,采用“‘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高校主导、市县联动、社会参与’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得到温州各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2]。在温州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高校、基层组织在各自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合作,优化相关支持政策,及时解决“新青年”在“下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确保每次结对活动的顺利实施。自“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在温12所高校(包括独立学院)134个院(系)1 013个班级、5万余名大学生参与到“新青年下乡”活动中,参与到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课堂的活动中,下基层送文化,与全市11个县(市、区)和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85个乡镇(街道)956个村(社区)进行了挂钩结对,实现了高校院系和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5]。这无疑成为高校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新愿景。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中的诸多特色活动及其经验教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活的素材,通过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大学生共鸣,通过自上而下的交流互动激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坚持“一手以实践育人,一手以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6]。其独特的实践活动模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新举措,对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提升“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开发利用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层次和水平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作为温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切合温州地方实际,但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层次和水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确保“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的纵深发展,需要温州政府有关部门、温州高校及结对的文化礼堂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进一步优化组织形式、拓展结对领域、加大宣传力度,在不断提升“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层次和水平的同时,发挥其实践活动在温州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实践主体联合协作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高效的教学形式,可在短时间内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要求,具有方便管理的特质,确实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结合所学服务基层的能力。但从长远看,由于各高校特点不同、学生专业不同、素质层次不同,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总是有利于基层民众的发展需求。尤其完全结合温州各高校实际情况安排结对的,就出现了实践活动在内容上比较单一、形式上比较单调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实际效果。因此,实现高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联合协作是解决“新青年下乡”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的迫切需要。一是加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各组织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将“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集体的实践项目,就“下乡”的具体方位、内容、目标做明确的活动方案。二是打破校域限制,加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参与者的合作,使“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充分了解温州地方文化资源,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质的平台。三是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更关系到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传播,因而温州政府有关部门、温州高校及相关地方文化组织都应通力协作,助力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发展。

2.拓展实践客体结对领域

当前,“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主要为高校与地方社区的结对,社区文化礼堂成为实现结对的主要阵地,但结对领域还有进一步拓展空间。“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载体,其活动形式的丰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温州民营企业文化作为温州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为“新青年下乡”的又一个结对领域,是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众所周知,温州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最早、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以“诚信、创新、人本、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将“和谐、谦学、务实、创新”渗入每位员工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其典型代表,将这些公司的本土企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念相互融合,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注入新的能量。当然,温州其他民营企业的诞生、发展、变革同样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素材。因此,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应加强合作,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深入到民营企业内部参与企业调研,感知企业发展,通过了解温州地方企业的发展史,从而了解温州的发展史,进而透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企业诚信经营等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3.加大活动内容宣传力度

“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作为温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仅局限于高校与各协作单位,对不少基层民众而言仍然陌生,因而要加强其活动内容宣传力度,使其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接受、鼓励和支持。一是通过新青年自身的素质提升,强化“新青年”父母对于“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的认可。二是通过大众传媒及新媒体,如校园网络和自媒体公众平台、朋友圈、微博、论坛、贴吧及传统的广播电视等进行科普宣传。三是以点带面,待“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后,结合上级部门相关活动的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温州模式”向全国推广,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助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作用。

[1] 陈颖.地方高校对温州本土文化的认知及传承[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

[2] 陈一新.推动“新青年下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N].温州日报,2015-10-15(1).

[3] “新青年下乡”,打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模式”[EB/OL].(2015-11-18)[2016-11-10]. http://www.ccyl.org.cn/place/news/zhejiang/201511/t20151118_750451.htm.

[4] 郑序.首批3万名大学生用实践“点亮”青春[N].温州日报,2015-08-14(3).

[5] 郑序.农村基层掀起“青春旋风”[N].温州日报,2015-10-20(1).

[6] “学标杆、补短板”特别报道之新青年下乡启创新之路[EB/OL].(2016-06-27)[2016-11-10].http://zj.zjol.com.cn/news/371925.htm l.

[责任编辑:任映红]

New M easures in Develop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New Youth to the Countryside” in Wenzhou

AN Baoguo
(School of Marxsim,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New Youth to the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medium to reinforce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e and implement grow th project. W ith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de f cient utilization, low involvement, and insuf f cient inves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the “New Youth to the Countryside” to full play in helping the utilization of Wenzhou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practice subjects, to broaden the practice objects, and to enhance the publicity.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New Youth to the Countryside”; Wenzhou

G641

A

1671-4326 (2017) 02-0081-04

DO I: 10.13669/j.cnki.33-1276/z.2017.041

2016-11-19

安保国(1994—),男,山西运城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温州理论课政治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难忘九二温州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