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诚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丹阳 212300)
体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给予关注的学科,尤其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学生体质健康正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因为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提升。总体来看,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对于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到中学教育实践中,这对于改变传统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学质量的整体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1]。但是从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实践来看,还有部分教师存在教育素质差的问题,一些学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对于师资力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部分教师的水平不足,因此在接受和理解全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这些教师未能真正把握体育学科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存在不重视体育教学的现象,不能将其落到实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将会对学生体质健康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灌输式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直接影响到了体育学科教学。灌输式教育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中,传统教育理念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学生考试和升学过程中,考试成绩被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家长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也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很少,在这种压力之下,学校和老师不得不将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文化知识的灌输教育上[2]。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节奏完全有老师进行控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除此之外,由于当前课程压力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活跃,教学形式单一,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教学形式如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而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体育教育实践中,老师为了紧跟时代发展形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也将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3]。具体来说,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程度不深,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之上,没有领会其实质,因此在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进行形式上的应用,从而导致体育教学创新流于表面形式,并未起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有时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降低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应该首先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入手,探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4]。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体育教学计划都是由老师独立设计完成的,所采用的也都是老师的角度,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体育教学计划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体质健康的锻炼和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之下,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老师应该对体育学科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为体育教学制定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导方向。具体来说,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在充分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对之前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情况下,突出学生体质健康的锻炼和培养,把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健康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5]。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老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促进体育教学计划不断优化升级,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除了缺乏重视之外,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以来,在体育教育实践中,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模式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这种落后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帮助不同体质的学生都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6]。对于学生来说,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在统一的体育教学形式之下,可能有些学生觉得课程强度较低,而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强度较高,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这样,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体质健康,从而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亚婕.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以及策略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4):158-159.
[2]崔景安.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87-90.
[3]王曼丽.中学体育应注重学生体质健康[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5):217.
[4]马岗峰.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和对策[J].考试周刊,2015(58):114-114,115.
[5]樊菲,饶欣.中职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其转变对策——以湖北省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运动,2015(10):91-92,88.
[6]姚鑫,陈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