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微,韩 双,申 凯,马冬雪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学术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
王 微,韩 双,申 凯,马冬雪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实践能力、技术文案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阐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2+1”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更好地发挥了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理论指导的作用.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经济的不断提升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最强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于2000年,是高等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实践环节教育的简称,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其内涵是企业与学校在基础理论资源、师资实践能力培养、课堂实训实践教学、学生岗位培训与就业、科研实践领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不同实践资源与理论教学环境,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试行过2年制培养方案,探讨过“2.5+0.5”和“订单式”的培养方案,最终定格在 “2+1”的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两年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1”是指一年企业的生产实训实习的学习时间.“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职业院校与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不同环境,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将产学研结合起来[2].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证明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广泛开展,高职院校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学生有了这个平台作为基础,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更好地检验自己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时发现不足,从而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和能力[3、4].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对于国家、企业、高职院校乃至对于学生本人,“2+1”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有益的.
但是,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与时俱进,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5].当前,实践能力强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共同特点.然而对于大多数从事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的毕业生而言,这已经不够了,只会操作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操作的员工将会被社会与企业淘汰,例如进行一个零件的加工,只知道按照程序去安装和定位、输入程序和加工,却不知道去研究如此安装和定位的作用、程序如此编写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采用如此加工工艺的缘由.可见,高职培养的人才只局限于操作机器,或者说只是生产中的技工,却不知道问为什么,不知道把生产实践中的为什么串联到一起,不知道或者不善于总结实践中的问题,更不能完成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形成技术文案,这是不行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成为既精通操作又有技术总结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大多数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和生存的迫切需要.
在1年的企业生产实训实习的学习时间中,学生的实习实训场地就是企业,可以说是真正的生产训练,基本上离开了学校,完全投入到了企业的生产线[6].作为校企合作的一方,企业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而校企合作的另一方,学校只要求学生填写一份实习鉴定表,表明学生参加了企业生产实习,并且企业对学生作出生产实习评定,指导教师作出实习评定.同时要求学生将实习的全过程作一份实习日记,表明学生实习的具体进度和对生产实习的理解与认识.大多数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会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即毕业后在实习单位工作.整个实践环节从过程到结果来看,基本达到学生从事生产实践的教学目的和最终就业的目的,同时学生在企业中切身体会到遵守规章制度的意义,可以说学生的自身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整个生产实习期间,校方要真正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仅有那份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记,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仅仅是书面文档,只是表明学生进行了生产实习,却没有体现校方真正意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在“1”这个阶段中,虽然生产实训靠企业,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力量,但是校方的理论指导同样需要贯穿于学生实践之中[7].因此实习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一份企业生产实训作业,这份实训作业可以是模块化的,即每名学生的作业在结构形式上相同,但是模块的具体内容不同.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流程图如图1所示.
生产实习作业模块流程中围绕着两条主线详细描述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全部过程,第一条是机械加工主线,是从学生对企业和企业产品的了解开始,然后到进入企业的具体生产流水线某一环节,对企业某一产品有了认识,渐渐熟悉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之后熟练操作机械设备,最后对于产品的市场认识以及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另一条是市场销售主线,也是从学生对企业和企业产品的了解开始,逐步了解产品的市场状况,渐渐熟悉企业的销售流程、销售渠道与方法和利润分析,最终也要作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两条主线分别为从事生产和从事销售的学生准备,使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指导方向,从而可以有目的地完成实习记录.
以机械加工主线为例,学生在完成生产实习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完成企业文化和产品介绍模块的作业,可以把对企业的初步了解形成文字材料,内涵可以通过近一年的生产实习去认识,并且可以利用网络扩大到认识企业文化和产品的外延.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是企业机械加工中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不同的产品会对应不同的生产流程,相应会有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的变化,生产实习中对这三方面的直接认识与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呼应,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以后工作的重点.不想当经理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从事加工也要看市场动向,要清楚企业的生产与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的,有方向和目的的生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点,认识了这些的实习学生将会在今后的企业生涯中有一个质的飞越.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于2016年9月开始参加毕业实习的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学生,从目前收到的生产实习作业来看,学生这份作业初步体现出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的优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能将所做的企业实践工作落实到文字材料上,知道了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自己怎么做.那么学生在毕业之际,无论是生产实践能力还是技术文案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升,确实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对“2+1”模式中“1”的认识,改变了学生在“1”这个实习阶段与学校脱离的状态,改变了学校在“1”这个阶段缺少理论指导的现状,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的共同目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1]陶言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职教论坛,2013,(23):65-67.
[2]李真.“2+1”校企合作人才培模式的完善与深化研究[J].职业教论,2011,( 7): 75-77.
[3]金长义,陈江波.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7):27-29.
[4]李忠和,姚和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1-12.
[5]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11-13.
[6]祁春清,索迹,曹丰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3-84.
[7]程晓华,赵雨旗.校企合作办学实践探究——以了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0-62.
(审稿人 李铁成 管英杰,责任编辑 邵艳艳)
Research on modular teaching of production practic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 Wei, HAN Shuang, SHEN Kai, MA Dong-xue
(Yingkou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Yingkou Liaoning 115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killed talents with higher qualities should have the essential abilities in practice and technical writing, etc. Here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the disadvantages of ″2+1″ talent training mode, putting forward to modular teaching of production practic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odel achiev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etter plays the role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cultivate more talents for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ulariza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2016—10—15
王微(1976-),男,吉林四平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方面研究.
G710
A
1008-5688(2017)01-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