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11 17:32田颖辉
关键词:隐性数学知识游戏

田颖辉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学术研究】

隐性教育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田颖辉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采用隐性教育方法,将数学概念寓于幼儿日常生活环境、日常活动之中,使幼儿在和谐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随意地受到数学概念的熏染和暗示,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产生了较好的数学教育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用隐性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值得大力提倡和全面推广.

幼儿;数学;隐性教育;应用

幼儿的数学教育,即让幼儿对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简单知识做基本的了解,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虽然是初级的,简单的,但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推理计算能力的过程,对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力求“体现终身教育、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尊重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1].”两个文件的核心都是提倡尊重幼儿身心特点,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品质、习惯的养成.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什么样的方法、途径、模式适合幼儿身心特点,培养他们学习简单逻辑知识的兴趣、品质,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这些问题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去思考、研究和解决.

1 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逻辑思维是将具体动作作用于具体的事物获取经验感知,而后逐步进行抽象概括内化而成的.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婴幼儿的思维来源于感知和动作,他们在接触、运动中进行思维.

儿童的逻辑思维是在具体事物间反复多次进行操作形成的,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抽象水平的逻辑要建立在对动作的内化的基础上.所以,他们学习数学时,必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才能形成对数、量、形等数学概念的感知.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材料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概念.

2 隐性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公开的、有组织的、在一定目标下向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目前学校实施的教育主要就是显性教育.其主要的特征是教育目标明确,有具体的教育内容,有周密的组织过程.

隐性教育是指在遮隐教育目的、非直接、借助自然的操作活动或情境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隐性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育过程的随意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测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内容方式的隐含性和教育主体的自主性.信息的暗示方式和主体的心理需要是隐性教育的运作机制”[2].具体来讲,隐性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教育目的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在日常活动中完成对受教育者的意识、品质、情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获得经验的教育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教育目标的外显约束,教育过程是随意的;没有固定的方法和途径,教育形式是无拘无束、开放的.因此,受教育者不会受到约束,在兴趣、好奇心、自尊心等心理需求的驱使下,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育中,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隐性教育的内容暗含于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中,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接触和参与,受到感染,产生暗示,无意识地接受信息,从而产生对受教育者的影响.由于幼儿缺乏认知世界的完整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在自然的、真实的、无目的驱使的环境里更易受感染和暗示,因此隐性教育更适用于幼儿教育.

鉴于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在比较抽象的,缺乏趣味、色彩的数学教育中,隐性教育比其他方法更具优势.

3 在数学教育中应用隐性教育的策略

3.1 将数学教育隐于环境布置中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所以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适宜环境,利用环境的熏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思维.幼儿数学教育内容虽简单,但抽象无形,不易理解.所以,可以在设计和布置幼儿的周围环境、生活空间时融入上述数学元素,使幼儿时时处处接受身边数学元素传递的信息,耳濡目染,自然获取数学知识.

首先,利用幼儿接触最多的物品、器具引入数学元素,获取数学概念.如可以使用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被子,让孩子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见这些图形,不知不觉的重复这些图形的印象;每个小朋友的床头标上数字1,2,3,……,每个小朋友有一张床,对应一个数字,既学习数字,又感受一一对应;男孩的杯子是红色的,女孩的杯子是绿色的,体会分类等等.

其次,将幼儿天天接触的家庭或幼儿园的生活区设计成含有丰富数学元素的场所,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把幼儿生活区域布置成数的或者是图形的“世界”:墙壁上、窗子、天花板上可以是大大小小的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基础图形,或是由这些简单图形构成的幼儿喜欢的图案;如动物、植物、蔬菜、水果等,或者是包含情境的组图,如《海底世界》、《美丽的农场》等;楼梯的正面和上面可以标上数字或者图形.围墙的栅栏涂上了高低有致、错落排列的漂亮的颜色,可以传递着高低长短的数学概念;操场跑道可以标数字、各种规则排列的几何图形,使幼儿在有序行进时产生“一一对应”的视觉效应,同时认知数字与图形;应用红、黄、蓝3种颜色和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标记小柜子,引导幼儿进行图形认知和排序.可以说,身边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孩子们时时刻刻受到数学的熏染.

总之,将幼儿的生活区域充分利用起来,发挥环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让每一处环境都隐含数学信息,每一处环境都能刺激幼儿思维活动,寓抽象的数学概念于具体有趣的自然生活环境中,巧妙地实现数学知识的传授.

3.2 将数学教育隐于日常活动中

幼儿日常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睡眠、洗漱、整理、散步、自由活动等等.“生活即教育”,要在“生活中找教育”.日常活动蕴含的内容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3].一方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各种真实的数学素材,用来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如每样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皮球是圆的;窗子是方形的;一双小手有十个手指;妈妈比我高、我比妈妈矮;太阳落山了是傍晚,太阳升起来了是清晨;家人的年龄、体重;今天是周几,几月几号等等.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事件让幼儿时时感知和获取到形状、数字、高低、重量、时间等各种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幼儿的日常活动蕴含着数学教育的重要契机[4].例如,游戏后玩具的分类整理,将各种玩具分别摆在玩具柜上层、中层、下层的位置;进餐时餐具的摆放、排队时小朋友的高低排序;午休时,每人睡在自己小床上的“一一对应”;幼儿在起床、上幼儿园、吃饭、游戏、睡觉、离园等活动时对应的时间;进行绘画、泥工时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的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自由活动时花朵、蝴蝶、远处景物对称美等.又如在去公园游玩时,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认识方位;到公园后,鼓励幼儿和公园工作人员交流、购买门票、理解钱币的兑换,进入公园后观察公园树木、花草的种类,演练分类的知识;观赏动物时,可以比较动物的高矮长短,巩固长短高矮的比较方法等等.这些日常活动都传递着数学知识的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教育者应及时把握契机,通过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提供给幼儿真实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熟悉、直观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在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去探索、发现、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更易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有意识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对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善于发现隐藏在生活中或随机出现的数学教育元素,随时随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传授,在自然、愉快的氛围下实现数学教育.

3.3 将数学教育隐于游戏中

《纲要》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应让幼儿在玩耍、游戏中学习,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引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数形等概念和简单的逻辑思维.孩子爱游戏,将简单的数理逻辑知识巧妙地设计进游戏,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生动,即使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也会因游戏而变得有趣起来,从而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5].

3.3.1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数学隐性教育

角色游戏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仿真实的人、物进行活动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获取真实生活的感受或经验.如:在学习5以内的数时,创设《樱桃熟了》的游戏:小朋友扮演小猫去森林里摘樱桃,小猫摘了5颗樱桃,把5颗樱桃卡片拿出来.小猫先送给小狗一颗樱桃,后送给小兔子一颗,最后又送给小鱼一颗,还剩下多少颗樱桃呢?这样不仅使幼儿学会认识了5,还在采摘、赠送、分配等环节引导幼儿叙述、观察、想象、数数,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又如在游戏《超市》中,“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顾客用仿制的人民币,买3块口香糖、2本书……,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使用钱币让幼儿学会了加减运算,一共有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营业员布置货架,锻炼了物品分类的能力;“营业员”卖出多少商品、“顾客”买了多少商品,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游戏的过程真实有趣,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3.2 在体育游戏中进行数学隐性教育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陈鹤琴的教育名言.体育游戏简单而有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可将数学知识设计成符合幼儿这些特点的体育游戏.如:游戏 “小白兔采蘑菇”:一个兔妈妈,许多小兔子,一只小兔采一个蘑菇,放进一个筐里,筐里装了许多蘑菇,帮助幼儿区分“1”和“许多”;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口令根据数字找到相应人数的朋友,进行竞赛比比谁找的又对又快;“拍球数数”一人拍,另一人数;队列训练中全班报数:练习向左、向右、向后转等空间方位感;游戏“长颈鹿和小山羊”,可以让幼儿对比高和矮,长和短;“运货”游戏可以学习数与物的等量关系;投掷游戏“钓鱼”可让幼儿练习计数;跳跃游戏《跳格子》让幼儿愉快地学习了一一对应和相邻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将数学知识隐藏于不同的体育游戏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数学知识[6].

3.3.3 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数学隐性教育

音乐是孩子们喜爱的.教师可根据幼儿实际水平,把数、形、量等知识变为能够吟唱的词语,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设计相应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欢快、活泼的音乐与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幼儿初学数字时,可以让幼儿多听关于数字的歌曲《数字歌》:“1像铅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中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摇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能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边听边模仿歌曲里的物体形状做动作,感知数字的形状.结合歌曲《拔萝卜》,可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只、个、位等;游戏“开火车”:播放音乐《开火车 》,让幼儿排成一列,分别扮作车头,车身,车尾.开动“火车”时,说出:“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随着音乐节奏转变“火车”的行驶方向,体会“左、右”,幼儿在玩耍中掌握了方位概念.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将歌曲进行改编,反复练习,举一反三.例如:游戏:几只鸭子在河里,使用的歌曲是《数鸭子》,教师可以变化歌词里鸭子的数量,编出多个加减法应用题.显然,将数学知识渗透隐含于音乐游戏中,让幼儿在享受自由美妙的音乐的同时也获得了数学知识.

3.3.4 在构建游戏中进行数学隐性教育

构建游戏是将各种结构材料搭建构造成各种各样物体的游戏活动.这种充满创造性的构建活动反映了幼儿对外界的认识,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在搭建中,幼儿通过接触各种构建材料,通过观察要构建的物体,获得了多少(数)、宽窄长短厚薄(量)、上下左右前后(方位)、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形)等等数学概念,要思考“怎样排列,如何组合?对称美观吗?平衡不平衡?颜色漂不漂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做到手脑并用,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进行“家园”建构游戏时,可以先引导幼儿在游戏前仔细观察各种房子的外形结构和特点.先观察房顶:房顶有平顶、圆顶、三角形等等;再观察门、窗:有圆的、方的,还有的是半圆和方的合起来的形状;然后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与同伴合作进行造型.其间,教师可以提问他们是如何搭建的,这些作品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它们有哪些不同的颜色,有多少数量的积木组成,并说出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搭建的.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物体的过程中,巩固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各种知识,而这些知识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数学知识相联系.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既体会了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又巩固了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取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同时促进了幼儿认知、操作、美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数学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创造性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3.4 在其他领域中进行数学隐性教育

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抽象的,如果纯粹依赖数与形等知识内容来设计数学教育环境或活动、游戏,必然会单调而枯燥,而将其融入其它领域,使之有机结合,数学教育内容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操作了.因为美术为儿童勾画出美丽的图形、数字图案,给人以美感;生动的语言类数学故事,为儿童创设了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融入数学内容的体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既锻炼身体又理解巩固了数学知识….所以,只有把简单的数学知识与其它领域内容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才能使儿童在自然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学习其它领域的知识,才能促进儿童综合全面的发展,这才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将虽简单但抽象的幼儿数学教育内容蕴含于生活空间中、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形中、各种游戏或活动中,让图形、数字等数学知识活起来、动起来,生动形象地伴随在孩子们左右,时时见,处处有,朝夕相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自然中接受数学知识,喜欢数学,为进一步实施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1]杨蕊.领悟《指南》内涵,促进小班科学区有效发展[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6):4-5.

[2]沈嘉祺.论隐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2):54-56.

[3]徐雪梅.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2012,(2):177-178.

[4]孙立明.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5,(1):70-72.

[5]林秀丽.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小学科学,2012,(5):166-166.

[6]姜彦更.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8-59.

[7]刘会芳.如何在结构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J].当代学前教育,2012,(3):16-17.

(审稿人 任 冬 李 涛,责任编辑 朱成杰)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plicit education in infa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TIAN Ying-hui

(Fuxin Higher Training College, Fuxin Liaoning 123000)

In order to help infants learn mathematics knowledge better, the method of implicit education is adopted and the mathematical concepts are placed in infants′ daily life and activities , which can naturally and casually edify and hint to infants in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produce a better effect on infants′ acquir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It i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plicit education in the infants′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aws of infa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is worth advocating and promoting.

infant; mathematics; implicit education; application

2017—01—20

田颖辉(1970-),辽宁阜新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数学教学理论及儿童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研究.

阜新市社科联2015年科研课题(2015Fsllx097)

G613.4

A

1008-5688(2017)01-0010-04

猜你喜欢
隐性数学知识游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爆笑游戏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