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翔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临汾 041000)
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东岳庙戏雕及戏楼考述
王美翔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临汾 041000)
东岳庙依山而建,坐西南向东北,中轴建筑基本对称,由五重殿组成,呈四进院落布局,形成一个封闭的观演区域。戏楼戏台前沿有照面枋,为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其上雕饰的戏曲故事,多为川剧、京剧剧目,其内容均取材于三国历史典故。演剧活动方面主要以祭祀戏、民俗戏和庙会戏三类为主,其中“庙会戏”尤以“东岳会”为盛。
东岳庙 戏曲木雕 演剧活动 古建筑
合江县属四川泸州,东临重庆江津区,北靠重庆永川区,南界贵州习水县,西面与江阳区、纳溪区、泸县接壤。合江县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即有建制。西汉时名为符县,隶属益州部犍为郡;西晋隶属益州东江阳郡;东晋符县改为安乐县;南朝宋撤销安乐县;南朝齐复置安乐县;北周撤销安乐县,改置合江县;隋废郡,合江隶属泸州;唐改泸川郡为泸州,合江隶属剑南道泸州;北宋置西川路,合江隶属西川路泸州;南宋改泸州为江安州,合江隶属潼川府路江安州;元合江隶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泸州;明合江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泸州直隶州;清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直隶州。民国元年,撤销道,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建国后,合江隶属西南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泸县专区;1983年6月,设省辖泸州市,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市。
合江县尧坝镇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三年(1664),邑人杜天福募化增修了东皇殿,供主神东岳大帝,遂以东岳庙为名。乾隆六十年(1795),尧坝镇李九如和周占鳌两人捐资在东皇殿前建起一座小四合院,内设城隍、火神、阎罗等诸神殿。嘉庆元年(1796)邑人陈以尧继续募捐修缮东皇殿,并在殿前即西面建起魁星阁,且于魁星阁对面建立戏台一座。道光十四年(1834)李九如之子李跃龙和周占鳌之子周其斌再度率邑人集资修建东岳庙,将原有低矮的戏台重新设计建成山门舞楼,并且在戏台左右建起男女看楼。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岳庙曾作为粮站、小学和办公场所等使用。1975年,乡政府出资对东岳庙进行局部改建,拆除东皇殿,在基址上建起一座现代样式、木桁架砖结构的礼堂,并将魁星阁前的大台阶两侧加宽,成为三面转折形的台阶,一直保持至今。东岳庙1993年被公布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建于尧坝场东北山腰,依山势而建,从山门到庙顶高差约15米。坐西南向东北,由五重殿组成,呈四进院落布局。一重殿为山门和戏楼,两边为厢房,二重殿为魁星阁,三重殿为城隍殿,四重殿为东皇殿,五重殿为孔圣殿。山门现为酱红色砖墙,开门三扇,其中明间门额上悬挂“慈云寺”三字,各门柱上皆有石刻楹联和匾额,当为今人增补。戏楼面对魁星阁,背靠山门,始建于嘉庆元年(1796),道光十四年(1834)培修,过路台,三面观,坐东北向西南,单檐歇山顶,筒瓦铺面,琉璃剪边。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通面阔三间9.72米,其中明间面阔5.54米。通进深8.14米,其中前台进深6.07米。台中以隔断分隔前后台,隔断两侧有上下场门。顶部施海墁天花,上为正方形小格,内均书“寿”字。戏台前沿有照面枋,为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高0.6米,上雕饰着戏曲故事,上层为群仙献瑞,下层为七幅三国戏曲故事,分别为《大破黄巾军》、《许田射鹿》、《三让徐州》、《甘露寺招亲》、《吕布戏貂蝉》、《大战长坂坡》和《七擒孟获》。戏楼前檐四柱为圆木通柱,通高6.17米,其中下层柱高2.65米,柱上均设斜撑,上雕人物图案。戏楼角柱斜撑支撑角枋,角枋上承挑檐檩,干净简洁地解决了出檐问题,颇具地域色彩。戏楼两侧各有耳房两间,悬山顶,穿斗式构架,通面阔均为6.87米,进深均为6.15米。前有廊,深0.98米,廊与戏台前台和南北看楼相通。耳房后缩,与戏台呈“品”字形。南北看楼均为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通面阔19.54米作五开间,进深5.82米,通高6.82米,其中下层高2.70米。
遗憾的是,因保护不当,现东岳庙仅戏楼及两侧耳房、看楼保存较好,戏楼北面拾级而上,依次为魁星阁、城隍殿、东皇殿和孔圣殿,均为现代修建,风格不一,故不赘述。总体而言,东岳庙建筑沿山坡而建,呈梯级分布,戏楼位于山脚最低处,神殿建筑群位于山坡及山顶。这种因地制宜的修建格局,既体现了宗教崇拜的权威性,同时也便于民众看戏,一举两得,对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宗教祭祀和戏曲演出等,有重要价值。
戏楼前沿照面枋由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其中下层雕花板上雕饰着七幅讲述三国历史的戏曲故事,分别为《大破黄巾军》、《许田射鹿》、《三让徐州》、《甘露寺招亲》、《吕布戏貂蝉》、《大战长坂坡》和《七擒孟获》,这对我们研究有清一代戏曲演出在泸州地区民间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有重要价值,兹将该七幅戏曲故事考述如下。
《大破黄巾军》,图中雕刻了七名男子,其中五人骑马交战,两人站立后方,交战场面刻画灵动,表现了两军正在交战的场景。《大破黄巾军》故事最早见《三国志·吴书一》[1]。事讲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级数万。以黄巾军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剧本有秦腔传统剧目《大破黄巾》、京剧《斩黄巾·破黄巾》等。
《许田射鹿》,图中雕刻了九个人物,其中有五人骑马,众人追逐打猎,动作灵活生动,此图为汉帝与曹操一起射鹿的场景。《许田射鹿》故事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六》[1],《川剧剧目辞典》给予收录[2]411,《京剧剧目初探》也给予收录[3]72。事讲曹操想称帝,怕大臣不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途中见一鹿,操用帝箭射之,群臣以为帝所射,向帝呼“万岁”,曹操却纵马而来,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当之,众皆失色。
《三让徐州》又名《让徐州》,图中雕刻了五名男子,其中四人分别站立左右,拱手弯腰,一人佩剑端坐中间,此图为众臣拥立刘备的场景。《三让徐州》故事最早见《三国演义》[4],《川剧剧目辞典》给予收录[2]307,《京剧剧目初探》也给予收录[3]69。事讲刘备引兵相救徐州,太守陶谦取徐州牌印,三次让与刘备,刘备一再推辞,后陶谦病重以手指心而死,徐州军队与百姓拥立刘备,刘备乃领徐州牧。
《甘露寺招亲》又名《甘露寺》,图中雕刻了三名人物,其中一名女子执扇站在中间,一名男子站在女子身后,探头相望,还有一名男子坐在石头上与女子交谈,笔者推测此图为吴国太相看刘备的场景。《甘露寺招亲》故事最早见《三国演义》[4],《川剧剧目辞典》给予收录[2]230,《京剧剧目初探》也给予收录[3]85。事讲刘备借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设美人计,企图扣刘备为人质,后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派刘备去甘露寺招亲,并策动乔国老来促使孙权母吴国太到甘露寺相看刘备,结果吴国太见刘备甚合心意,故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
《吕布戏貂蝉》又名《连环计》、《吕布与貂蝉》,图中雕刻了三名人物,其中一男一女各执一扇两两相望,女子身后有一名男子拄拐杖坐于其后。此图表现吕布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的场景。《吕布戏貂蝉》故事最早见《三国志平话》[5],《川剧剧目辞典》给予收录[2]343,《京剧剧目初探》也给予收录[3]68。事讲司徒王允设计先后将义女貂蝉许给董卓和董卓的义子吕布,后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
《大战长坂坡》又名《长坂坡》,图中雕刻了九名男子,其中两人神色惊恐回头张望,七人向前奔跑追逐,位于中间一人,嘴巴大张,动作表情明显夸张。《大战长坂坡》故事最早见《三国演义》[4],《川剧剧目辞典》给予收录[2]143,《京剧剧目初探》也给予收录[3]81。事讲赵云救得阿斗被困长坂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后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最后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七擒孟获》,图中雕刻了十名男子,其中诸葛亮坐在车上指挥,五名男子面向前方骑马奔跑追赶,四名男子神色慌张回头张望,甚至有一人摔倒在地。该图内容极为丰富,但因人物头像大多被砸毁,难以详细辨别,但从内容判定为《七擒孟获》,大体不差。《七擒孟获》故事最早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1],《川剧剧目辞典》给予收录[2]17,《京剧剧目初探》也给予收录[3]100。事讲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
这七幅戏曲故事雕刻涉及川剧、京剧等多个传统经典剧目,对研究剧目的流传有一定价值,此外,将戏曲故事雕刻成木雕作为建筑装饰,也侧面反映了当地演剧活动兴盛。但木雕长年受风雨侵蚀或因保护不善,造成人物造型残缺和画面漫漶不清,使其整体艺术造型遭到了破坏,尤为可惜。
清代以来,泸州的商业十分发达,于是建庙台、酬神演戏活动也纷纷兴起,据《泸州戏曲志》统计:“(戏台)属明代建筑的40余座,清代的有300多座,遍布泸州城乡各地。”[6][7]每当春节过后,乡间寺庙均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庙会演剧活动,每会一开,必定演剧数日,期间人员参与众多,场面热闹非凡,而这种以神设会的手段,又会反过来促进各个商业帮会流通货物、活跃市场和繁荣经济。此地三种类型的演剧活动,大致有祭祀戏、民俗戏和庙会戏三大类,其中庙会戏又以“东岳会”最为盛大。
据《民国合江县志》载:“每七必剪纸钱烧之,或作佛事超度,至百期、周期、三年皆然。灼灵时,大召僧道作佛道事,由一日多至九日,焚纸钱巨万。”[7]114由此可见,合江地区在丧葬祭祀的人生仪礼程式上非常重视,尤其是丧礼的流程。作佛事是指“七七追荐”仪式,佛教认为人死后,要举行斋七仪式,每七天设斋追荐一次,共追荐七次,即七七四十九天,这样灵魂便可以超度。到了明清时期,丧葬作佛事已然十分盛行,达到了每逢祭日必作佛事的程度,直至民国后,佛事才渐渐衰落。祭祀戏与当地百姓的婚丧嫁娶礼俗活动有关,主要在办事本家进行演戏活动,《民国合江县志》有云:“前明器,次鼓吹,次奉灵之轿,富者更具仪仗、杂剧,喝道鸣钲,及香亭、魂亭、僧道、联幛之属列队前导,会葬亲友以次而行,最后为柩。”[7]114方志记载了出殡队伍的排列情况:前面摆放明器等祭品,后面依次是鼓乐吹奏队伍、灵柩等,富裕人家还要在队伍中间加上仪仗队,期间也有杂剧扮演戏曲故事的文献记载。
民俗戏是指赛社类戏曲活动,多农时节气或传统节日举办。据《乾隆合江县志》载:“立春先一日,迎春东郊,各铺行以类集,扮演故事。”[8]387立春前一日,当地在郊区东面要举行迎春仪式,祈求来年庄稼丰收,上演各类戏曲故事,各个商铺也在此汇集,场面非常热闹。这实际上也说明了,戏曲的搬演不仅具有敬神娱人的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也具有重要意义。元宵节也是进行戏曲社火的传统节日之一,《嘉庆纳溪县志》云:“上元前数日,张灯结彩,办龙狮、人物各故事,鼓乐喧闹,士庶戏游会饮,名曰闹元宵。”[9]231百姓走上街头赏灯听乐看龙狮表演,期间相约友人出门聚会饮酒,称之为闹元宵。除此之外,中元节出了祭奠亡故亲人之外,期间也有与戏曲有关的民俗活动出现。《民国合江县志》即载:“十五日为中元,俗称鬼节。释氏设盂兰会,作佛事。城市沿街,张灯结彩,上幕以布,纸扎故事,若自旋转。入夜,人家多放焰口,漂河灯。”[7]113七月十五日举行的盂兰佛事活动,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盂兰盆节为印度佛教节日,盂兰盆有“解倒悬”之意,寓意为解救已失去亡亲的倒悬苦厄,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儒家的孝道文化,因此代代相传,普及至今。在盂兰盆节时举行佛事活动,夜晚在河边放河灯,以告慰亡魂的安息。其中“纸扎故事”即是当地将戏曲题材引入纸扎技艺之中,极具地方特色。
庙会戏是在为神诞庆寿、开光等庙会上进行的酬神演戏活动,演出剧目多与神佛有关,但庙会类型繁多,各个庙会在时间和举办内容上也都有差异。三月份合江一县会举办规模盛大的东岳庙会,历时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为了庆祝东岳庙供奉的主神东岳大帝诞辰。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10]秦汉之前,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以充满敬畏,唐代曾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代晋升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等,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其为东岳泰山神。关于东岳大帝的身世来历,民间有金虹氏说、太昊说、黄飞虎说等等说法。泰山神具有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的信仰职能,是我国民间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每年东岳庙会的举办时间为农历三月十五(亦有三月二十六、三月二十八之说),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开皇诰》、《仙人岛》、《玉祖寿》、《目莲教》等。《中国戏曲志·四川卷》一书中提到了东岳庙会的演出具体细节。
戏班扮八大仙、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及金童玉女与牛头马面众鬼等,随銮驾左右,由三十二名皂隶抬开道锣,吹大唢呐,扛彩旗与“肃静”、“回避”牌。执事提大红灯笼,乡绅提炉吊香,迎神仪仗向东岳庙、城隍庙、严公庙、火神庙、瘟主庙进发,每入庙,由佛道二教作法事后,将神请入轿内,之后又抬神游行,沿街百姓燃点香火迎送,再入东岳庙后即献戏敬神,东岳神为主,城隍及瘟、火二神为客[11]484。
除了东岳庙会以外,本地还会举办浴佛会、城隍会等。《嘉庆纳溪县志》云:“四月八日,作浴佛会。”[9]387这天是佛祖生辰,善男信女祈求佛祖赐福除灾,上香燃放爆竹,昼夜不绝,并伴有戏曲演出,演出剧目有《佛尔卷》三本、《打鱼闹江》等。《民国叙永县志》即言:“仲夏,举办城隍神会,男妇入庙进香甚众……游毕返庙演剧,由商界按日担负剧费,极唱酬之乐。”[12]256据笔者了解,城隍神会举办时也有列队仪仗游行,期间扮演各种牛鬼蛇神、杂戏等,游行完毕就在城隍庙酬神演戏,期间演戏的各项费用由各个商家承担。
由此可见,戏班演戏以繁荣市场的手段,到了民国,更加盛行。所以泸州城中的城隍庙、张爷庙、东岳庙及各个同乡会馆,每每酬神演戏,少则个把月,多则三五月,期间戏班同台赛艺,更是比比皆是。
[1]陈寿撰.三国志·吴书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等.川剧剧目辞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3]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
[4]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三国志平话[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6]杨超.泸州戏曲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7]王玉璋修,刘天锡等纂.民国合江县志[G].山西府县志辑33册.四川:巴蜀书社,1992.
[8]张曾敏修,陈琦纂.乾隆合江县志[G].山西府县志辑(36册).四川:巴蜀书社,1992.
[9]赵炳然,陈廷钰.嘉庆纳溪县志[G].山西府县志(32 册).四川:巴蜀书社,1992.
[10]清代郋园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中国戏曲志·四川卷编集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四川卷[G].中国ISBN中心,1995.
[12]赖佐唐等修,宋曙等纂.民国叙永县志[G].山西府县志辑33册.四川:巴蜀书社,1992.
“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2017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王美翔,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曲文物和戏曲民俗。
J825
A
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