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11 16:57
林区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体育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河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体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社会需求;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但是从目前我国体育改革的结果来看,我国体育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我国并没有为社会上提供足够的专业型体育人才,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造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上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由此可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笔者在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随机选取哈尔滨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并且这些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其中专科生300名、本科生500名、研究生200名。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实际走访调查法。

二、从研究结果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我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很多弊端。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而且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其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国高校的很多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一)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教育。但是在扩招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忽视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完善。因此,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要结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大对数高校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相对轻松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显得过于单一和落后。这就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落后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所以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体育人才培养观念,完善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高校在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应用型的培养模式。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主要包括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学习方向,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健身以及与体育专业相关的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培养,并且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延伸体育培养模式的课程领域,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应该具备的其他技能进行积极的培养。如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第二,高校在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理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型的体育人才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对体育人才的另一种需求而实施的专业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专业的长期发展以及一些优秀学术理论的提出,都需要以研究型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换而言之,研究型的体育培养模式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体育专业的进步而实行的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高校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将应用型与研究型的体育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结合。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这种结合式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称为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的体育教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对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也需要高校和学生在体育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积极构建以社会需求为主的体育课程体系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体育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制意识十分淡薄。而且没有为学生设置一些方向性较强的选修课。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都采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只有修满学分,高校才能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毕业。对于没有修满学分的学生,高校将会对学生进行延迟毕业或者是不予以毕业等相关处理。

高校这种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并且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身的优势以及特点,出现了高校人才“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就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高校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分教育,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开设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实际就业水平的选修课。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又可以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三)培养学生对体育专业的学习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学习并不是完全出自于自愿,而是出于升学的需要或者是家长的要求。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日后的就业以及工作缺乏具体而明确的规划,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专业的学习枯燥且无聊,所以在他们日后就业的过程中,并不会选取与体育相关的职业。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投入上的浪费,而且对于体育专业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高校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教育教学时,除了要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名人讲座来增加学生对体育专业的了解。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体育教育教学相关的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高校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对人才的需求予以充分考虑。但是,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对社会的需求进行调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体育专业的学生也要积极配合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自身的就业意向进行相关的训练。

[1]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11—17.

[2]张文健,曹继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8—19.

[3]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20—27.

ResearchonTrainingModeofSportsTalentsGuidedbySocialDemand

LIU He-shan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ety,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remarkab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China’s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China’s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ports talents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demand,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ports talent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talents oriented by social demand.

social demand;sports talents;training mode

G642.0

:A

:1008-6714(2017)09-0099-02

〔责任编辑: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9.044

2017-05-22

刘河杉(1985—),女,河南信阳人 ,讲师,硕士,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体育
人才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