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危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郭思危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新兴媒体而言,大学生是最大的受众群体之一,而且新兴媒体也在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这无疑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的应对策略。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当今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转变,从而适应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在“微时代”,话语的传播具有其独特性,也就是说,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逐渐模糊了界限,人们的交流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碍。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能够借助新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发表和观点表达,这无疑严重削弱了专家、学者在传统媒体中的权威性以及对话语的支配权,而且也颠覆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绝对统治地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1.新媒体强烈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原有的话语支配权
在“微时代”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进一步畅通他们的话语渠道,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由于新媒体具有草根性以及不限制门槛的内容表达特点,因此,人们能够随意地传播信息,同时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数量极大,在裂变式、几何状增长的海量信息中,往往是泥沙俱存、良莠不齐,而大学生又处于“三观”的初步形成期,所以很难鉴别信息的真伪。另外,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使其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激烈交锋的平台,这也为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对新媒体的发展和特性没有充分而深刻的认识、没有把新媒体的优势完全运用起来、没有掌握新媒体的话语体系,就会慢慢丧失话语的主动权和支配权。
2.新媒体直接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权威性
“微时代”的信息具有复杂多元的特点,而且对于人们传播的信息,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长此以往,势必会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严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强化自己的微媒体意识,忽视微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就会导致深受大学生青睐的微博、微信等领域成为思政教育的荒漠。相比于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信息,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获取和传递的信息要更多。如果教师不深入到微媒体之中,就不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面了解,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就不能实现对接,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更多地关注和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无疑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陷入到更加被动的尴尬局面中。
3.新媒体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能力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新媒体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和极广的覆盖面,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为其他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所引发的突发性社会事件增多,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利用新媒体造谣生事、煽风点火,混淆人们的视听,从而在高校中引发大学生舆论与思想的混乱,导致校园失去和谐,甚至社会的不稳定。上述问题可能会使高校增加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成本与难度,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将是巨大的考验。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出击抢占新媒体这一思政教育阵地,牢牢把握主动权,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教师通过灌输的方式开展,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这种教师与学生话语权的不平等,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微时代”强调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而且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坚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手机即时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打破课堂的限制,把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搭建平等、自由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营造和谐、宽松、融洽的对话环境,及时掌握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掌握“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大学生自由平等地进行话语表达拓展了空间,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新媒体的作用,就会逐渐失去话语权,进而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使用新媒体,开通个人微博、微信,与大学生一起构建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从而掌握网络话语权。在日常的交流互动中,以活泼生动、极具生活化色彩的语言,营造健康积极的主流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新媒体专业培训
为保证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有必要定期对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进行相关的新媒体知识和应用的专业化培训,使其及时掌握新媒体的功能、使用新媒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途径和办法、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了解有关新媒体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高校教师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
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抛弃传统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而是提倡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事实上,以新媒体为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前者具有交互性,后者具有权威性,二者相辅相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结合“微话语”思政教育的交互性和传统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地弘扬社会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有效性和时代性。
5.建立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加强政府监管和运营商监管的基础上,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监督管理。具体做法包括:高校积极联系新媒体运营商,并与之密切合作,针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建立起交流信息和反馈意见相关制度,从而保证高校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情况,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舆情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同时,高校也应及时监控并分析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追踪调查其中的疑点信息,从而针对个别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身心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时代,人们传达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信息的更快、更广传播。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涉猎新鲜事物,因而对新媒体的应用极为青睐,自然也就成为新媒体中的宠儿。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会产生一些新变化,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因此,在“微时代” 背景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微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变挑战为机遇,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张炎.微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2]和军.微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极其对策[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官桂香.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责任编辑:钱晓玲〕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Micro Era”
GUO Si-wei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blog and WeChat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eople’s work and life.The coming of “micro era”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For the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largest audience and it is quietly chang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concepts, which will undoubtedly make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e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 era” o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icro era”.
micro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5.003
2017-03-03
郭思危(1979—),男,湖南益阳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8-6714(2017)05-0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