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期刊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期刊出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在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蓬勃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当前,学界在期刊数字出版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可谓成果颇丰,但从总体上看,已有研究可分为自然科学层面与社会科学层面两大类.从自然科学层面看,已有研究大都关注技术本身方面;从社会科学层面看,已有研究大都关注产业发展、版权保护等方面.目前,从技术史层面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变迁方面的研究成果还较为匮乏.通过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探寻其变迁规律,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路径的有效途径.
汉字进入计算机是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封闭半封闭社会逐步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型,各领域蓬勃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落后的出版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我国出版业迎来了巨大变革.第一,“748工程”实现汉字数字化,汉字进入计算机,中国出版业告别了 “铅与火”、迎来了 “光与电”;第二,彩色照排技术实现国产化,中国印刷业走向了价廉物美的彩色印刷时代;第三,信息存储技术实现数字化,磁、光等信息存储技术奠定了我国出版领域数字化的基础.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排版软件在期刊出版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我国先后研制了高校学报论文磁带文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发行了软盘存储形式的电子期刊.我国出现了数字期刊的萌芽.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自此,互联网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中国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给期刊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在这一时期,期刊采编、作者投稿、专家审稿、数据远程传送等都实现了网络化,编、审、校、印、读等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方正排版系统、华光系列排版软件等专业排版软件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逐步应用.计算机直接制版 (CTP)技术的应用,省去了传统出版流程中的诸多环节,使期刊的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得以实现,数字印刷工艺渐趋成熟.这一时期,出现了网络期刊数据库,实现了期刊的网络化发行和网络化阅读.从这一时期期刊数字出版情况来看,在期刊的数字化生产方面,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采编、数字化制版及印刷;在期刊的数字化流通方面,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发行及其引致的受众数字化阅读.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期刊出版正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V6核心网投入使用,大大加快了网络传输速度.2009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为三大通讯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2013年,又向其发放了4G牌照.IPV6核心网及3G、4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业发生了新的深刻变革.这一时期,在期刊稿件采编技术发展方面,集成了从采稿到发排的期刊出版全流程采编业务系统平台的期刊网络采编系统被广泛采用,实现了期刊出版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及功能一体化;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大大降低和减少了期刊出版过程中的误差率及学术不端行为.在期刊的数字发行与阅读发面,建立了一些 “开放存取”(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OA期刊的资源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期刊发行实现了开放阅读、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促进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壮大,手机期刊出版平台迅速发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深入研究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过程,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经验和启示.
现代技术创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实际上,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府是主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创建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并在其中起到引导、扶持、协调等重要作用;研究机构和大学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新技术,并使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形成体系化,使其达到能够进入生产领域进行实践应用的程度;企业则根据市场需求,在相关制度的安排下,把创新的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赢利.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才能够实现,单个企业没有整合资源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层面的宏观管理和统一协调.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构筑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坚实政策基础.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中介组织的协调,“748工程”也不可能实现 “汉字数字化”的重大突破,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外两大核心动力,而持续的需求能够为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市场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说,只要创新产品能够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所认可,创新企业才能够得到技术创新的收益,而正是对这种创新收益的期望,才诱使人们不断进行创新,从而能够形成 “技术创新→市场认可→获得创新收益→继续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的适度调节下,让市场在具有经济活动属性的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加速产学研结合,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技术形式不断创新,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相关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相对于我国整体科技进步而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功能和效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仍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一部分企业,还无法形成规模,与市场导向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势必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步伐及质量.因此,依市场需求为动,以市场导向推进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必行路径.
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使企业抑制因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而出现的收益递减趋势、延长产品市场占有周期,而且能够通过控制市场技术领先权而获得较为持久的高额利润,保持企业的长期赢利[1].同时,业界的合理竞争会推动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而市场分工的细化又会使竞争更加趋于合理,形成较为健康的产业发展格局.业界竞争是形成企业技术优势、找准自身市场定位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各专业期刊出版平台在业界竞争的驱动下,在期刊数据库产品方面注重培育自身比较优势,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进而形成了竞争→市场细化→更加合理的竞争的市场竞争态势,促进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和变迁.可见,业界的合理竞争是推动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补充,是相对落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2].回顾历史,在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并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局部性的跨越式发展.但在技术引进之后,对引进技术的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并不明显,大多企业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使得技术创新多在低层次、低水平上进行,其产品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征.尤其在 “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影响下,大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在我国目前的期刊数字出版技术条件下,不能完全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跟进,要有选择地在一些具有战略性的领域实现突破.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效应,加强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实现期刊数字出版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