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经典剧目渊源流变简述之二

2017-03-11 14:31:23秦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闽剧文化局剧团

秦榕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闽剧又称福州戏,起源于明末,是福建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四百多年来,先后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闽剧作家,改编传统剧目,编写新戏,使这个古老的剧种依然充满了生机。下面选取几部经典传统剧目,探寻渊源,考证流变,梳理其在现当代的重要改编本及演出情况,并加以点评,以小见大,展现古老的闽剧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概况。

1 马达加

时装戏。作者不可考,根据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福州的真人真事编剧。写马达加人来福州名为招工,实为招募奴隶,巧言引诱了贫民齐览诗、毛沽季、韩胡七、杜不怕、强老虎等应募,齐览诗得妻子毕氏苦劝,挽留回家,其他人上船后才发现受骗,毛沽季愤而投江,幸得妻子颜氏一路雇小船追赶得救,而胡七等人的下场则不堪问矣。

该剧最早由平讲班演出,剧本以唱为主,曲牌全是洋歌,唱词本土化,相当通俗口语,嵌花名、路景,吸收了很多福州的俚语,生动活泼。民国16年(1927年)夏,闽班四赛乐在厦门演出此剧,轰动全城。原福州市善传奇剧团有一册手抄本,藏福州市文化局剧目室。

2 荔枝换绛桃

新编古代戏。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爱情悲剧故事,《闽都别记》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有记载。20世纪20年代,被编为闽剧上演,因剧中男女主角最后殉情化为鸳鸯,故名《火里鸳鸯》。但无传本,亦无从查考当时的演出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飞、陈明锵合作,根据民间传说及《闽都别记》相关章节,并参考老艺人黄荫雾、晋响亭和省文化局陈啸高、陈贻亮等意见,重新编写。写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7年)端午节,福州安泰桥利涉坊书生艾敬郎在西湖荷亭卖画,与冷霜婵邂逅,互生情愫。后发现两家隔河相望,敬郎每日楼头作画,霜婵便投掷荔枝,敬郎报之以绛桃,郎情妾意,于是托媒定婚。不料成亲之日,霜婵被闽王强选入宫中,敬郎闯宫追索。闽王垂涎霜婵国色,不肯放人,对二人百般威逼利诱,最终架起柴塔,以死要挟,孰料二人情比金坚,跃入火中,化为一双鸳鸯腾空飞去。

1953年,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极为成功,成为该团保留剧目。翌年,由省、市各闽剧团主要演员联合排演,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奖。会后,又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剧本,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越剧、粤剧、京剧等其他兄弟剧种、剧团移植、演出后也曾出单行本。

3 陈若霖斩皇子

传统剧目。取材于民间传说及福州评话《诸威》。剧中重点人物陈若霖,历史上确有其人。据《清史稿》记载,为福建闽县人,进士出身,历巡抚、总督、至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断案公正,被林则徐尊为楷模,自许为陈若霖“门下士”。因此在民间有很多传说故事,其中就有其处死一贝勒的传说,后人据此编演为闽剧公案戏《陈若霖斩皇子》。

故事描写宰相李雅之女李雪娇爱才,赠贫寒书生张文贵玉鹤扇坠,并向其父推荐张文贵。皇子鸿杵见雪娇美貌,假传懿旨将雪娇骗入宫中。雪娇见难以全身而退,无奈写下血书,悬梁自尽。鸿杵调戏不成,闹出人命,将雪娇尸身藏于龙泉古井,并将假传懿旨的太监王洪一并灭口,推入井中,填埋古井,遮掩罪行。宰相见女儿一夜未归,到宫中索要女儿,但鸿杵抵赖干净,谎说太监王洪三日前已被处死,未招雪娇入宫。李雅伸冤无门,恰张文贵持玉鹤扇坠前来相府,听闻此事,为报知遇之恩,以相府女婿的身份到刑部告状。刑部尚书陈若霖为查明真相,入宫仔细寻访蛛丝马迹,发现案情的关键便在龙泉古井之上,于是声称古井被填将导致龙目失明。皇帝立即命人掘开古井,发现了两具尸体和李雪娇的血书等证物,证据确凿,陈若霖不顾皇帝与皇后的阻挠,毅然将皇子鸿杵问斩。

此剧由闽班三合响最早搬上舞台,后剧本失传。20世纪40年代中期,老艺人刘德玉、陈金官口述,林飞整理改编,由福州复兴闽剧社排演。1955年以后,林飞多次修改剧本,从情节结构到人物形象,去芜存菁,突出陈若霖谨慎细心、精明沉着的性格和办案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精神。剧本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1958年,应邀为公安部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作专场演出。1979年,经过再次修改排演,成为福建省闽剧实验团恢复演出后的第一个演出剧目,连续百场以上满座。1955年,剧本单行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福建传统喜剧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闽剧经典传统剧目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福州闽剧优秀剧目本选1949-2006》(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

4 钗头凤

新编古代戏。1952年初,陈贻亮、陈明锵根据魏于潜同名话剧改编。写陆游与表妹唐蕙仙相爱订婚后进京赶考,临别将家传宝物钗头凤赠于蕙仙。不料奸人罗玉书垂涎蕙仙之美貌,收买算命先生,谎说蕙仙是克父母克夫克公婆的孤鸾命,只能出家为尼。于是陆母悔婚,并强留蕙仙于白衣庵。罗玉书欲行不轨,壮士狄英火烧白衣庵,救出蕙仙,将其藏于赵士程家中。陆游落第归来,被逼迎娶王氏,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一年后陆游游沈园偶遇蕙仙,久别重逢人事已非,感概之余陆游题壁赋《钗头凤》一词。蕙仙也和词一首,伤心过度,悲恸而绝。

剧本由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1952年10月,省闽剧代表队以《钗头凤》中“赠钗·泣别”一折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出,获演出二等奖,李铭玉获演员一等奖,郭西珠获演员二等奖。剧本在1953年第7期《剧本》月刊发表,195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全本单行本两种版本,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出版发行的戏曲剧本剧目。福建省戏曲巡回演出团闽剧演出队携此剧参加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获周恩来接见,谢觉哉观后题诗:“少时怕看剑南篇,一往情深到晚年。凤在钗头鸣益苦,魂归天上月空悬。”

5 海上渔歌

现代戏。1954年《剧本》发表小歌剧《海上渔歌》,同年被改编为闽剧演出。写东南沿海一对渔民父女,一次出海打鱼,突遇大风海浪,老渔民听到有人呼救,网却被水底什么东西挂住,他毅然用斧子砍断渔网,撑船救人。不久发现所救的是两人假冒解放军,即机智与之周旋,派女儿去报信,老渔民赤手空拳与他们搏斗,随后民兵来救援,敌人被擒。1958年,林舒谦进行改编,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排演,进京参加文化部召开的部分省、市戏曲现代戏座谈会作汇报演出。1958年还被移植到昆曲,由上海戏曲学校第一届昆曲班首演。

[1]福建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福建戏曲传统剧目选集·闽剧[M].福建:福建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1959—1962.

[2]福建省文化局.福建传统剧目索引[M].福建:福建省文化局,1959.

[3]福州闽剧院.闽剧历史资料汇编[M].福建:福州闽剧院,1962.

[4]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福建戏史录[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5]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福建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6]福建省文化厅.新时期福建戏剧文学大系[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闽剧文化局剧团
400年古城墻崩塌敲響了文化局管理保護好政府的文化財產的警鐘
澳门月刊(2022年7期)2022-07-14 09:46:18
世遺主題活動加強文遺教育推廣
澳门月刊(2022年9期)2022-05-30 03:34:48
闽剧新秀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0
“闽剧王子”陈洪翔
海峡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8:52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7年12期)2018-01-03 06:52:22
闽剧借地气 开启校园季
海峡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37
闽剧传人陈淑英
海峡姐妹(2014年2期)2014-02-27 15: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