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为了英雄们能“回家”
——新闻专题片《集结号嘹亮》赏析
笔者喜好收集影像资料光盘。近日,从自己收藏的众多光盘中,笔者发现一盘2008年湖北卫视、《武汉晚报》联合拍摄制作的新闻专题片《集结号嘹亮》。放映一看,深为感动,夜不能寐。于是挑灯写下点滴感受,与读者共赏。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愿以此文向为共和国诞生而英勇献身的战士们致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主席这句名诗的思想境界,在湖北卫视阳光行动栏目2008年摄制的特别节目《集结号嘹亮》中,获得完美体现。
2008年3月上旬,这档精心制作的新闻专题片《集结号嘹亮》在湖北卫视首播,一时间观众好评如潮,社会反响强烈。人们被电影《集结号》主人公谷子地的生活原型——老兵王艾甫的事迹深深感动。
该节目报道:为了寻找84位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的亲人,将阵亡通知书送到他们手中,这位太原的退休检察官用了整整十余年时间。十余个春夏秋冬,十余载人生长路,耗费着金钱,忍受着误解,这位普通老人只有一个心愿,让烈士英灵安息,将牺牲精神光大,因为他们是为了共和国的诞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他们不该被遗忘……
播出过程中,全国各地的观众通过热线给湖北卫视打来电话,许多人声音哽咽,眼里噙满泪水,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那些为共和国牺牲的英雄们都能“回家”!他们向王艾甫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但老人谦虚地说:荣誉应属于那些被遗忘了近半个世纪的烈士们。
在这里,我们应该向“阳光行动”栏目组的编导们道一声:谢谢!是你们的新闻敏锐和理论素养,成就了这次感人肺腑、荡涤灵魂的“阳光行动”。
2007年底,当爱国主义贺岁片《集结号》全国热映时,湖北卫视的编导们读到了《武汉晚报》上王艾甫的事迹。老人当年无意中在旧书市场上发现一本阵亡登记册和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烈士们寻亲的漫漫征途。这个故事蕴含的对生命的尊重、对烈士的崇敬、对亲人的责任,孕育的浓浓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撞击着编导的心灵,促使他们立即决定将王艾甫老人请到栏目组来,共同摄制一期节目,与他一起找寻余下的烈士亲属,以告慰那些为共和国捐躯的英灵们。
《集结号嘹亮》的主题是追思与缅怀,它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高扬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体现了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在70岁的霍老太太记忆中,父亲永远只是一汪思念的泪水,一抹遥远的期待。从两岁起,她就天天盼着父亲归来。终于,在王艾甫老人的努力下,父亲的阵亡通知书送到了她的面前。在寻找了57年后,她最终等来了父亲霍小山为国牺牲的确切消息。她执意要赶50多里山路,来拜祭自己的父亲。坟前,老太太找到了她一生都在渴望的父亲,但那不是父亲温暖的怀抱,而是一座静没在草丛中的坟茔。老太太说:“我不以为他牺牲了,还以为他在什么地方。”她在坟前撕心裂肺的痛哭,揪痛了在场人的心,也揪痛了观众的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战士的牺牲、亲人的悼念、人民的崇敬,共同谱写了一曲“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颂歌。这是何等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集结号嘹亮》的策划是周密细致的,采取了全方位互动模式。王艾甫老人、烈士的亲属、当年帮助王老寻亲的华中科大师生、《武汉晚报》记者等悉数到场,与观众热线电话交流,网友跟帖讨论。山东的一位观众说:“你们的节目让我深受感动。现实版《集结号》比电影更打动人心!”一位网友帖子说,王老先生代表了社会的良心。感谢王老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最赤诚、最真挚的一面!不少观众表示愿意为王老提供帮助,为烈士们尽点力。许多烈士亲属希望通过媒体寻找在革命战争中失踪的亲人,拜托节目组看看王老的烈士登记册是否有自家亲人的名字。情感的波涛热流涌动,在他们之间汇合成感动的海洋。编导们策划的似乎不是一台节目,而是营造一种崇高庄严的氛围。
《集结号嘹亮》的摄制是精益求精的,富于创新特色。节目采用演播厅、外景短片和电影片段三部分时空转换的形式,来讲述和影片《集结号》中主人公有相似经历的王艾甫老人的故事。将电影中和现实里的故事、情感紧密联系穿插在一起,使观众在虚构的电影和真实的故事之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犹如观看了另一部震撼人心的《集结号》。节目中向烈士后人发放慰问金,向全国观众征集烈士亲人线索等内容,激起一波波感动的热流。
《集结号嘹亮》的成功充分说明,我们社会对于生动反映时代精神和高尚追求的文化精品有着极大的热情。一切反映真善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都能获得最广大的知音。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创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主旋律绝非单调乏味、没有市场的同义词。不可低估普通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及其审美能力。
我想,若问“阳光行动”的编导们为何投入如此巨大的激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制作这期节目,主持人最后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表白:“无论是电影里寻找战友的谷子地,还是现实生活中寻找烈士亲属的王艾甫,他们艰难寻找的不仅仅是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励子孙后代,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一个胜利的信念,去赴汤蹈火、无悔奉献、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
愿我们共和国的集结号永远嘹亮!
(作者系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媒介发展研究所编辑、记者)
责任编辑 叶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