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究

2017-03-11 12:52刘亚旭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话语政治

刘亚旭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文化与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究

刘亚旭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理想信念等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多元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当前,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日益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趋势。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强烈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机遇

(一)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国际化发展的机会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国内与国外交流、互动频繁,增加了双方话语对话的机会。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与国外各政党之间的话语交流日益深入,加深了话语的共识,从而使得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国外教育话语联系更加密切,开创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多元化交流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外高校联系日益密切,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互派留学生,中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生来我国高校进行深造,这种国际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开拓大学生视野,领略不同的文化精神,促进话语的交流沟通、相互吸收,还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获取丰富的话语资源,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走向国际化。

(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多元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文化经过碰撞、整合,最终实现和谐共存,其离不开话语的传递和支撑力量。大学生是受多元文化影响的主要群体,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期望接触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制度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在这种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无形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式发展,从而使话语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要求,在多元文化趋势下,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整合,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思想和知识教材,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

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冲击

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新时期青年代表的大学生乐于追求新事物,其思想文化观念嬗变,容易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改变,而且面对外来文化,其往往不能正确地审视、选择与判断。目前,在我国蔓延的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拜金主义等非意识形态化的思潮已经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对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政治意识淡漠、政治立场不明确、片面地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国家打着多文化发展的旗帜,采用电视、电影、书籍、网络等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化宣传与渗透,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排斥、抵触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长期处于被动状况。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风险增加

传统的话语交往模式较为简单、直接,面临的风险也较低,随着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交往方式的复杂化、虚拟化成为现代社会交往的基本形态之一。大学生在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中是最积极的践行者,其中,虚拟世界、虚拟空间等一系列的交往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相对于现实世界,许多学生倾向于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进行表达、沟通和发泄等。高校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网络更新速度较快,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跟上网络快速发展的步伐,必然会加重话语的承载负荷,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功能是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负荷的无限增加最终会造成话语体系功能的崩溃,增加话语系统建设的风险。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效”

“失效”指失去效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行动中失去效力、失去效用,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采用“灌输”的教育方法,运用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相对单一的话语形式对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该教育过程中必定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者照本宣科、缺乏创意,没有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没有根据学生自身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背道而驰,导致大学生被动,甚至违心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加之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他们具有能动地接收、判断、内化和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采用控制式和劝导式的对话方式,造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封闭,这就弱化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话语权被剥夺了,从而限制学生自身多元话语的发展。尤其面对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师的话语同大学生话语之间难以产生共鸣,从而使大学生萌发出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疏远与反感,出现“话语失语”“话语断裂”现象。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

(一)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说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其有效性的问题。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设置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

1.坚定政治立场,把握话语导向

高校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本前提是正确的话语导向,必须要在牢牢把握话语导向的基础上坚定政治立场。高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解读理想信念意识,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面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提高各种文化思想的鉴别能力,吸收正确的言论观点,抵制带有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把握话语导向,确定话语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交往方式,以话语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彻底性征服人心,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方向的基础上,要保证话语的独立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同时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元”与“多元”的创新发展,把握好自己的话语权,坚守话语阵地。

2.话语主题要与时俱进

多元文化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丰富的话语信息和资源,高校应结合新形势,把握大学生新需求,熟悉和掌握“多元文化话语”,与时俱进,更新话语主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注入新鲜的时代元素。同传统话语主题抽象化、程序化、呆板式相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应具体化、灵活化,应贴近大学生生活热点,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其使得多种文化联系更加密切,高校应积极主动地设置话语主题,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一带一路”中各个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使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高校要打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长征精神”等紧跟时代主题的话语,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二)话语渗透“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主体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话语内容基本统一,话语形式极为单一,导致了对大学生采取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缺乏对大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其差异性,抑制了大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多元文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中应渗透人为关怀,贴近大学生生活,从他们的切身需要出发,把握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下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并深入分析大学生自身的多元话语,研究其合理性、正当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合理选择、科学有序地吸收多元化话语,克服传统高校话语刻板、生硬、“单向度”的形式,弥补话语在教学过程中与大学生之间的隔阂,深切关怀大学生的发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为“引导者”,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建立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使大学生热情、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坚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阵地。

(三)建构科学严密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观念蜂拥而至,高校建构科学严密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真正掌握话语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要立足于实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科学的话语体系根植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成过程中必然会打上一定的思想及价值观的烙印。虽然高校要把握时代发展,但不能完全为了迎合大学生,笼统地将多元的话语形式、网络话语套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而是要系统地分析多元化在高校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以及大学生受其环境的影响,进而探索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和方法。

其次,高校应建构兼容并蓄的话语体系。一方面,要吸收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合理成分,其中包括一些先进理念,如话语回归生活世界、尽量消解教材话语与生活话语之间的鸿沟、关注民主思想等。另一方面,构建话语体系还必须着眼于国内。高校要努力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中汲取理论养分和实践经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使之形成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

随着我国多元文化并存格局的逐渐形成与发展,作为青年代表的大学生会优先接受这些新鲜、多元的信息。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42.

[2]李宪伦.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探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3]胡银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4]高冠地.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承与创新[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3):23-25.

【责任编辑:周 丹】

G641

A

1673-7725(2017)07-0126-04

2017-05-10

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J2017S09)的研究成果。

刘亚旭(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话语政治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