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

2017-03-11 12:30罗志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环境

罗志东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 23700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

罗志东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 237001)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该现象也出现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普及,大学主流政治思想的权威地位逐渐被动摇,并对当前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产生强烈冲击。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技术;虚拟游戏

当前,我国已步入网络社会,互联网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互动性、分享性和开放性等优势特征,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信赖和认可,并逐渐渗透到其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改变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情况下,也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教育工作开展的全新模式,以此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1 网络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机遇

1.1.1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海量网络信息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多样,改变了以往过分依赖书本的单一局面。大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信息库搜索需要的价值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不仅方便快捷,且效率极高。在此情况下,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海量信息资源,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其阅历视野[1]。

1.1.2 网络技术的开放性推动了大学思政教育创新

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通常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可提供开放性的教学平台,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大学生可随时随地搜索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并通过通讯软件、邮箱、论坛等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网络环境下,也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借助网络的开放性特征,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活动注入生机与活力。

1.2 挑战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与此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进而也增加了信息控制和筛选的难度。由于大学生缺乏信息的识别和分辨能力,故极易受到网络糟粕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不良影响,由此也滋生了很多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在此情况下,也加深了学生对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感程度,对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影响[2]。

其次,网络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但同时也给其身心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网络的虚拟环境极易让学生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进而对现实社会产生麻木思想,如此十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尤其是目前风靡一时的网络虚拟游戏,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在网络社会中,目前的高校均实现了信息的全面覆盖,各种形式的主体意识逐渐膨胀,很多大学生均习惯性借助网络宣泄个人情绪,而这却严重偏离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面影响。

最后,网络的出现有利有弊,其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为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目前的色情网站、虚拟游戏等,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网络可为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隐蔽通道,进而也增加了国家的监控难度,给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重阻力。

2 网络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途径

2.1 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若想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首要工作便是落实好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拓展网络文化内涵,定期开展以思想、文化、娱乐等主题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以此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理论,在校园网络中,为学生提供党建乐园、时政热点资讯、红色电影欣赏、线上问答等模块,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将“两课”的思想内容配上生动、有趣的音乐和图片,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应在校园网络上,开设心理教育模块,如心理健康测试、咨询、治疗等等,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对其心理进行良性干预,尤其对于很多长期沉迷于游戏的“网瘾少年”,该模块开设的意义重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2 创新网网络主题教育模式

首先,应重点关注网络党建工作的开展,充分借助网络工具创设党建工作平台,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中创建“虚拟党校”、“微党课”等活动,积极宣传党的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此提升党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还可建设虚拟党支部,强化在校党员与国际高校党员的良性互动和交流,从而真正实现跨地域沟通。对党员的言行举止加以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明确的发展流程。建立党支部和党委在线评价制度,通过该制度的落实,为党建评优工作提供积极辅助。

其次,创新评优机制和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通过投票的方式传达民意,以此提升该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通过“网络荣耀榜”的设立,还可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充分宣传和展示,以此提升其荣誉感,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3]。

最后,丰富教育途径。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你跨语种、跨学科和跨专业学术交流能力,通过国际间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还应培养学生对主流思想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2.3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领域众多,如学科系统建设、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等等,在此过程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其自身能力素质将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应重点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经验学习活动、实践参观活动、理论培训、思政教育研讨会等等,以此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规范能力、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促使其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途径。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开设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积极的观念利用、分析和理解网络信息,培养其信息的分辨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下载、阅读和浏览的好习惯。

除上述之外,教师还应积极探寻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此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动性、时代性和效率性。如在实践教学中使用BBS、QQ、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提升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其在为教学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影响和波动,为此,高校应直面挑战,积极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化网络劣势为优势,以此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1]杨茂.网络文化教育:教育环境改变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9(1):43-47.

[2]李奎刚,王晨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98-100.

[3]杜安强,张爱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8(11):14-15.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5(a)-0048-02

罗志东(1963-),男,合肥肥东人,大专,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环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