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与革命》到《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论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宣传思想工作及其对当前的借鉴意义

2017-03-11 12:13邹再金叶忠明
理论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列宁马克思

邹再金 叶忠明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苏维埃俄国),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由理论变成现实。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无产阶级也找到了创建国家的路径。十月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的成功范例。从《国家与革命》到《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蕴含着列宁丰富的宣传思想工作思想。当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已开花并结出丰硕果实,当今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但是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十月革命前后,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直面革命问题、团结力量以取得胜利、国家政权巩固等问题,而当前宣传思想工作也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作以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借鉴。

一、《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前夕宣传思想工作的“利器”

列宁曾在《怎么办?》一文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国家与革命》正是这样伟大的革命理论,而十月革命也正是这样伟大的革命运动。《国家与革命》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划时代著作,它从阶级出发分析国家,进而分析国家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最后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自行消亡”。“无产阶级国家的消灭,即任何国家的消灭,只能通过‘自行消灭’。”〔4〕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5〕在“从向着共产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非经过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不可,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6〕《国家与革命》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是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的“利器”。

1.“正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理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7〕此前,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从不同角度对“国家”进行过理论探讨,“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8〕十月革命前夕,垄断资本主义正加速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国家同势力极大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它对劳动群众的骇人听闻的压迫愈来愈骇人听闻了”。〔9〕与此同时,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践意义了”。〔10〕但是这个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不是被人忘记就是被人歪曲,特别是当时的社会沙文主义流派和“考茨基主义”。因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是要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作些什么”。〔11〕这个“最近的将来”,正是十月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国家是“社会在一定阶段上的产物”。〔12〕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从阶级、阶级矛盾出发正确阐述国家的历史作用及意义,这时候则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这样来‘稍稍纠正’马克思,把国家说成阶级调和的机关”。〔13〕同时还出现了更为“高明”的“考茨基主义”,它的“歪曲要巧妙得多”,〔14〕“它忽视或抹杀以下一点:……被压迫阶级要求得解放,不仅非进行暴力革命不可,而且非消灭统治阶级所建立的、体现这种‘异化’的国家政权机构不可”。〔15〕列宁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被忽视、扭曲、抹杀,于1917年8-9月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学说,这不仅坚持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而且为“十月革命”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革命理论”。

2.“动力”: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前途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6〕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是领导阶级,是主要力量,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现有的资产阶级统治,“整个觉悟的无产阶级将同我们一起进行斗争,不是去争取‘力量对比的变动’,而是去推翻资产阶级,破坏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建立公社类型的民主共和国或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7〕此时,巴黎公社的失败教训依然历历在目,所谓的“社会民主”使列宁深恶痛绝。“当革命开展的时候,当这个革命怯懦地、不坚决地、不自觉地、对资产阶级过分信任地迈出最初几步的时候,(这是真情,这是事实)‘社会民主党’领袖、‘社会民主党’议员、‘社会民主党’报纸……背叛了社会主义,出卖了社会主义,跑到‘本国’资产阶级方面去了。”〔18〕现在革命条件已经成熟,无产阶级要团结起来,“现在是丢掉脏衬衫、穿上整洁衣服的时候了”。〔19〕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为国家的“主人”。丢掉脏衬衫,穿上整洁衣服,是打破原来的旧的国家机器“脏衬衫”,穿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件“整洁的衣服”。通过《国家与革命》,列宁明确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与地位,找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同时也找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对象——觉悟的工人、农民、士兵等。

3.“经验”:何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列宁总结了1848-1851年革命经验和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深刻指出此前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辙”。“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这些用阶级妥协的幻想来代替阶级斗争的假社会主义者,他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也想入非非,他们不是把改造想象为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而是想象为少数和平地服从那已经理解到本身任务的多数……它在实践中导致出卖劳动阶级的利益,法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的历史就表明了这一点。”〔20〕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不值得信任,在当时活跃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更不值得信任,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只是打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旗号,从事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勾当”,“马克思一生都在反对这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即目前在俄国由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复活起来的这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21〕而无产阶级则与小资产阶级不同,他没有其他任何利益,他们备受资本家压迫剥削,“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22〕无产阶级革命最为彻底。因此,列宁在总结1848-1851年的革命经验时指出:“不是去改善国家机器,而是破坏它、消灭它。这样提出任务,不是根据逻辑的推论,而是根据事迹的实际发展,根据1848-1851年的生动经验。”〔23〕

针对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列宁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语:“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4〕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这个基本的主要教训后,流行的庸俗的“理解”就层出不穷,列宁则一针见血地阐明马克思、恩格斯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实际上恰巧相反。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工人阶级应当打碎、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而不是简单地夺取这个机器。”〔25〕打碎的国家机器用什么来代替?这在当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因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十分抽象,确切些说,只是指出了任务,而没有指出解决任务的方法,以‘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来代替,以‘争得民主’来代替,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回答”。〔26〕这个结论“恰巧在新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时代到来的时候被人忘记了”。〔27〕列宁总结两次革命的经验并通过宣传,使无产阶级革命免去“重蹈覆辙”的危险。

二、从《国家与革命》到《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路

从《国家与革命》到《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以及一系列的著作、信件、会议文献、草案、宣言等,可以看出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精心从多个方面做宣传思想工作。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路体现在艰辛的理论准备、紧密团结无产阶级、总结革命经验、大胆进行革命实践等方面。

1.理论准备:坚持并深化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前后,不少人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如社会沙文主义者、“考茨基主义”者、孟什维克、机会主义者等。这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为了自身局限的“利益”服务,“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剿灭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28〕而有一些则更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扭曲马克思主义本来的面目,企图混淆视听、误导无产阶级革命。普列汉诺夫“在谈‘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时回避整个国家问题,不理会马克思主义在公社以前和以后的全部发展,那就必然会滚到机会主义那边去”。〔29〕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中指责马克思主义为“布朗基主义”,而且把《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对公社的教训观点与蒲鲁东的观点混为一谈。面对马克思的“打碎全部国家机器”观点,“在伯恩施坦看来,似乎马克思说这句话是告诫工人阶级不要在夺取政权时采取过激的革命手段。不能想象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更不像样的了”。〔30〕而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论战则要“巧妙”得多,考茨基的《伯恩施坦与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一文驳斥伯恩施坦主义,但是“至于伯恩施坦把同马克思的真正思想完全相反的东西硬加在马克思的身上,以及马克思从1852年起就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负有‘打碎’国家机器的任务,考茨基却只字不提。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问题上最本质的差别被考茨基抹杀了!”〔31〕大革命即将来临之际,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冠冕堂皇”,实质是“机会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影响极坏,不仅不能指导革命,而且极有可能“扼杀”革命。针对大革命前出现的这种所谓的“机会主义”盛行现象,列宁撰写了《国家与革命》 《革命的任务》 《大难临头,出路所在?》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为大革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

列宁是一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十月革命前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作出重大贡献,而这些贡献为十月革命前后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国家、阶级、无产阶级政权等作过深刻的论述,这些思想深深影响着列宁。然而,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长期性则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断深化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家问题,现在无论是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意义。”〔32〕列宁意识到在革命来临前必须系统阐述、深化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这也是为革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前,《哲学的贫困》 《共产党宣言》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三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都闪耀着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学说的思想光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直接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33〕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重要思想“无产阶级专政”则被提了出来。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马克思指出:过去“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34〕在这里,“与《共产党宣言》相比,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问题提得具体了,并且作出了非常准确、明确、实际而具体的结论:过去一切革命都是使国家机器更加完备,而这个机器是必须被打碎,必须摧毁的”。〔35〕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撰写了《国家与革命》 《革命的任务》《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著作,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巩固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2.团结力量: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

既然“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灭’,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36〕在这里,列宁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消灭”只能是通过暴力革命,而且是由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这就明确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组织者、领导者。无产阶级为何能在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因为他们的经济作用决定的。“只有无产阶级,由于它在大生产中的经济作用,才能成为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的领袖,这些被剥削劳动群众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和摧残比起无产阶级来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他们不能为自己的解放独立地进行斗争。”〔37〕在这里,有必要引用《共产主义原理》关于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观点。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就使工业全部落到大资本家手里,并且使工人仅有的一点薄产(工具、织布机等)变得一钱不值——于是资本家很快就占有了一切,而工人却一无所有……而小手工业师傅日益破产,工人原来的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产生了两个逐渐并吞所有其他阶级的新阶级……大资产阶级……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这个阶级叫作无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38〕而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又是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是唯一能够团结一切被剥削劳动者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把资产阶级完全铲除的阶级”。〔39〕

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单一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则显得“势单力薄”,那么就要团结可团结的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其根本目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40〕而作为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是“为了彻底消灭一切剥削,也就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反对极少数的现代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41〕因此,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能把大多数被压迫、被剥削穷苦群众团结在一起。“发动全体人民的组织力量来建立人人参加的民兵,——这就是无产阶级为捍卫、巩固的发展革命而应当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任务。”〔42〕同时,十月革命前后,列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43〕在十月革命前后,可团结的力量有农民、小资产阶级、半无产者等,列宁的宣传思想工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列宁深刻阐述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及无产阶级的利益观,进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回归实践:从革命中“来”到革命中“去”

从革命中“来”,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得益于革命实践。“在推翻沙皇政权以后,国家政权转到第一届临时政府手中。这个政府是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即资本家所组成,而同他们连成一气的还有地主。”〔44〕虽然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是“工农群众进行革命究竟是要得到什么?他们期待于革命的是什么?大家知道,他们期待的是自由、和平、面包和土地”。〔45〕但是第一届临时政府给人们的是:“开始恢复从前的专横……非法查封工人报纸……常常甚至没有提出任何罪名,或提出显然是诬告的罪名,就逮捕布尔什维克。”〔46〕“在俄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同资本家妥协。”〔47〕因此,革命的教训便是,“只有同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完全决裂……只有革命工人(如果贫苦农民支持他们的话)才能粉碎资本家的反抗,引导人民无偿地夺取土地,获得完全的自由,战胜饥荒,达到公正的持久的和平”。〔48〕他把革命的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起来,在工人、农民、士兵中进行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觉悟的工人、农民、士兵结合革命的教训,更加明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

到革命中“去”,列宁亲自领导了反对资产政权(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觉悟工人一起参加了这次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7年11月7日10时左右,革命委员会向各阶层散发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苏维埃代表大会连夜召开,通过了《告全世界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俄各地全部政权全部转归苏维埃,并随后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列宁通过这样从革命中“来”到革命中“去”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不仅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且又回到苏维埃俄国政权的巩固中去。

三、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宣传思想工作对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借鉴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十月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工人阶级的正确领导、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的成功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多元社会思潮暗流涌动,意识形态工作依然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宣传思想工作对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借鉴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理论自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沙文主义、考茨基主义等)作斗争,以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通过意识形态工作来凝聚工人、农民的力量,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当前,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一直没有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9〕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通过各种便捷的社交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我国进行渗透。他们把目标、重心放在我国的未来——青少年上,企图通过多元社会思潮消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他们对苏联、东欧国家那样不费一兵一卒的“不战而胜”的目的。“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50〕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首先必须有高度的理论自信,用理论来感染人、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解放事业、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以十月革命为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迭起,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科学与革命的思想光芒。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鲜明地写在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它指导中国人民在短时间内完成“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奇迹”——中国经过短短的三十多年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51〕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一丢就丧失了根本。”〔52〕同时,“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53〕

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自信地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4〕要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行为实践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必须高度自信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5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结合,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具理论自信,“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6〕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自信正如此体现。

2.人民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作了这样的界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7〕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总结1917年二月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在革命时期千百万人民一个星期内学到的东西,比他们平常在一年糊涂生活中所学到的还要多。因为当全体人民的生活发生急剧转变时,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在人民中间什么阶级抱有什么目的,他们拥有多大的力量,他们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活动。”〔58〕这一段话是列宁针对二月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有,而临时政府不为人民谋利益却充当沙文主义、资产阶级的“走狗”而提出。但是人民通过二月革命,他们期待的是“自由、和平、面包和土地”。〔59〕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宣传思想工作正是围绕实现以工人、农民、穷苦群众等为代表的“人民”而展开的。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的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60〕“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61〕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在不断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6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63〕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人民性,向广大人民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广大人民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百年目标。大力宣传“中国梦”,使人民有梦想、有追求,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梦”。

同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还要自信地讲好人民故事和中国故事。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骄人成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等话题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热议。但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唱衰”中国的论调也此起彼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人民居功至伟。“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64〕宣传思想工作要对人民自信地“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65〕而这些故事正好是人民自己的故事。人民的故事,人民喜欢听、用心听,只有这样做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实现政治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工作目标。

3.直面“革命”:以改革发展破解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以及苏维埃俄国政权的巩固服务。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带领中国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6〕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来破解这个主要矛盾,而“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67〕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68〕“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69〕宣传思想工作敢于直面“革命”——改革开放,努力为解决在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深层次问题而贡献力量。“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70〕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这个中心便是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宣传思想工作体现为意识形态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是为了发展服务的,而不是阻碍发展。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当前贫富分化、经济与其他方面发展不协调、腐败以及道德建设等问题,有一种声音认为现在出现的深层次问题都是因为改革而引起,进而否定改革开放。更有甚者认为改革开放是放弃社会主义,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早在1985年就一针见血地回击:“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71〕而习近平则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经……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72〕宣传思想工作要正面回应改革开放这场“革命”,不回避出现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直面改革出现的深层次问题。2017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牵头制作的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法治中国》 《大国外交》 《巡视利剑》等,直面国家问题、直面“革命”。宣传思想工作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注释:

《国家与革命》是《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简称,此文全用简称《国家与革命》。

[1][2][49][50][51][52][53][54][55][62][64][65][7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7、192-193、196、192-193、7、26、40、189、201-202、128、211、69.

[3]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1.

[4][5][6][7][9][10][11][13][14][15][17][18][19][20][21][23][25][26][27][28][29][30][31][32][35][36][37][39][41][42][43][44][45][46][47][48][58][59]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28、128、188、112-113、109、109、110、114、115、115、219、67、68、130-131、131、136、142、145、159、112、205、207、208、109、134、127、131、130、130、50、130、97、94、95、99、107、94、94.

[8][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16][22][33][38][40][56][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283、193、231-232、283、9、294.

[24][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64-565.

[6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009.11重印):1004-1005.

[61][66]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63][70]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67][6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2008.12重印):136、311.

[69][7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2008.12重印):113、134-136.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列宁马克思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