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差异

2017-03-11 12:13王广杰
理论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合理化

王广杰

对于马克思和卢卡奇而言,物化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而且可以从中生发出一系列重大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论观点。研究卢卡奇的思想,物化理论不但无法绕开,反而是最佳的切入口。通过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逻辑梳理可以发现,卢卡奇成功地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从经济基础直到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乃至于人的灵魂深处的物化状况及其物化机制。不仅如此,卢卡奇要求给物化意识注入革命的辩证法,即通过对黑格尔主义的解读探寻无产阶级革命的、总体性的阶级意识,这构成了卢卡奇一生革命理论探索的主导性轨迹。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1.物化理论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核心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物化理论。它直接承袭马克思的物化理论,尤其是商品拜物教理论,同时又巧妙地糅合进韦伯的形式理性批判思想和合理化思想,创造了颇具特色而深刻新颖的物化理论。

乍看之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调和了不可调和的东西,即完美地结合了存在着内在紧张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和韦伯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韦伯主义确实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和高度的对立,但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的把握和批判方面,它们虽然异曲却是同工的。比如说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采取了商品与商品的社会关系的物的形式,阐明了商品的抽象性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抽象性质。而韦伯的合理化原则其实就是资本的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及该原则所支配的整个社会体系的效率最高化的原则。马克思和韦伯以不同的话语方式和从不同的角度击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本质。卢卡奇对此心领神会、竭尽巧思,终于成功地结合它们从而提出创新性的物化理论。

在“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奇开门见山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谈起。卢卡奇认为,在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上,“没有一个问题不最终追溯到商品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能在商品结构之谜的解答中找到”。〔1〕至于商品结构的本质这一问题,卢卡奇充分发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1〕因此,卢卡奇认定问题的关键在于:“探讨一下从一方面作为对象性形式、另一方面又作为与之相适应的主观态度的商品拜物教性质中产生出来的那些基本问题。只有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看清资本主义及其灭亡的意识形态问题。”〔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古已有之,但是商品拜物教却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而这一现象取决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主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换言之,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新陈代谢的唯一的主导形式,即“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

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同时发生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在客观方面,物化现象表现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现在颠倒成为一个独立而不依赖于人的、有着自己的规律的、控制和奴役人的物的世界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世界,卢卡奇称之为“第二自然”。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只能直观它,至多是认识它和有限地利用它,却根本无法抵制它和克服它。在主观方面,物化现象显得更加隐蔽却更加异化和更加残酷,那就是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人区别于动物的优越性的实践活动本身相对立于人自身而物化和客体化,也就是说人的劳动能力本身物化而成为商品,而且是在交换价值方面与其他商品全无二致的普通商品(但是劳动力商品在其使用价值方面却有其独特性,即它的使用价值可以创造出多于其价值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本条件和根本标志。

商品形式的独特性在于其价值或交换价值,而不在于其使用价值。所谓商品的价值无非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类感性的具体的劳动的抽象或人类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实质上就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任何个别资本家而言,个别劳动时间越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越好,因为这样他通过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就越多,从而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其本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快好省地占有剩余价值。因此,韦伯的形式理性批判思想和合理化原则其实都是以这个逻辑为前提的。所谓的合理化,其“理”无非是资本的逻辑,更准确地说,是资本无休无止而又高速高效地追逐剩余价值的逻辑。资本主义就是资本逻辑所支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合理化的原则必然以激进主义的和犬儒主义的方式被贯彻到整个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角落,而且合理化的原则必定连续地和无限地被推进下去。合理化原则的实现主要依靠可计算化,而可计算化又与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现代技术主义互为因果和相互促进。这种合理化的结果就是生产过程被切割为许多部分,劳动的质的有机性被肢解殆尽。产品本身只有作为生产过程的众多分工环节的终点才形成。与此相对应,劳动的主体(提请注意,它并不是现代化大生产或资本自我生产的主体)即工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过程也同等程度地被肢解,每个工人所掌握的劳动技能越来越细化和单一化,因而也越来越贬值;工人的人性和个性越来越成为合理化的障碍和生产过程的错误之源;工人越来越由生产的主体堕落到机器的附庸的地位;工人越来越成为彼此毫无联系的一个个孤立的原子。合理化带来了物的世界的增值和人的世界的贬值,而且二者是成正比的。物的世界的增值表现为商品财富的极大丰富和商品价值的极大增长。人的世界的贬值表现为人降低到纯粹工人即劳动动物的地位,工人越来越意志衰退和精神麻木,结果就是,工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一种直观的态度。

但是物化现象的发展并非到此为止,正如卢卡奇所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1〕而且物化意识还会一步步展开,一直发展为庞大的物化意识形态。它的总的特征就是以直观的态度仅仅达到对物化世界的直接性理解。物化的意识形态不能深入物化的根本,而只能在物化世界的表面和外围徘徊,它的结果就是普遍而空洞、抽象而无内容的纯粹形式,例如康德哲学的形式主义就是其典型表现。无论资产阶级的经济学或社会学抑或哲学,无论资产阶级的法律或官僚统治,莫不如此。总而言之,“只有资本主义才随同实现整个社会的统一经济结构,产生出一种—正式的—包括整个社会的统一的意识结构”。〔1〕

但是凡事物极必反,正如极端的理性主义必然导致非理性一样,极度的由资本逻辑制导的合理化必然导致不合理化。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呈现出二律背反的本性。具体而言,由合理化要求的整个社会的各子系统内部是自因的、自律的和自洽的,但是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由它们所构成的社会总体之间的联系却是偶然的、紊乱的和冲突的。也就是说,合理性的部分构成了不合理的总体,必然联系的部分内部与偶然联系的部分与部分和部分与总体并存。因此,这样的社会总体其实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结构,它必然经常地和日益激烈地带来危机。

综上所述,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如下: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为基础,以韦伯的形式理性批判思想和合理化原则为方法论,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结构为出发点,从而展开其物化理论研究。物化现象同时发生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而且二者是互相作用、互为条件的。合理化和可计算性是资本主义社会最为关键的两大原则,它们必将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方面。物化结构必然沉浸入人的意识,亦即形成物化意识。物化意识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又进一步发展为规模庞大和内容复杂的物化意识形态。由于必然的直观主义的态度,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形态由于不能深入物化世界的本质结构而仅仅停留于其表面和直接性,结果是仅仅达到普遍而空洞、抽象而无内容的纯粹形式而已。资本主义统一的经济结构产生出统一的意识结构。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呈现出二律背反的本性,即合理性必然导致不合理性,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互为条件。

2.物化理论的理论地位和批判维度

卢卡奇是富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实践诉求的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卢卡奇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品格决定了其思想充满了现实批判和革命行动的活力。为了深入探讨物化理论在卢卡奇思想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和核心作用,首先应该概要地梳理他的思想发展历程。

第一,卢卡奇在学术早期深受韦伯和西美尔的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卢卡奇深谙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揭示和批判。韦伯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主要体现为形式理性批判和合理性批判。韦伯认为形式理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原则,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支配和渗透是无孔不入和无休无止的。这两大原则已然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世界的祛魅化、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的合理化、整个世界的碎片化、人的生活的无意义化。但是面对如此形势严峻的现代世界的命运,韦伯开出的药方却是悲观主义的——我们如何消极被动地承受在劫难逃的命运。韦伯的这些思想对卢卡奇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卢卡奇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浪漫主义的原则,这方面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卢卡奇曾经一度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热衷和推崇。新康德主义的现代主义艺术就是以浪漫主义为原则的。它概念地或自我认知地面对自由的、具有整全的生活意义的领域,因而与强制的、分裂的和无意义的外在世界的领域针锋相对。但是浪漫主义不是在克服和解决现代世界的分裂和无意义,而是在逃避和粉饰现代世界的分裂和无意义,所以它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现代世界的深层次问题。结果是,新康德主义终于不能使卢卡奇感到满意,这一点在卢卡奇的思想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而且与日俱增。

第二,韦伯的形式理性批判和西美尔的资本主义文明批判虽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但是对于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却无济于事。怀着这样的不满,卢卡奇必须超越他们的新康德主义立场。布洛赫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开启和构成卢卡奇思想发展历程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正是布洛赫带来的犹太教弥赛亚主义给卢卡奇以理论灵感和自信。在对现代世界的宗教视角的洞察中,卢卡奇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上帝隐退和虚假的上帝掌控的世界,即“为上帝所遗弃了的世界”或“敌基督的世界”。同时卢卡奇还接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这是一个用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一体关系取代人与上帝之间的一体关系的宗教的世界。这就为克服“为上帝所遗弃了的世界”或“敌基督的世界”提供了一条宗教式的解决路径。

第三,又是在布洛赫的直接影响下,黑格尔的辩证法构成卢卡奇思想发展历程的又一重要阶段,但是其中又存在着中介环节。为了在“为上帝所遗弃了的世界”或“敌基督的世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的世界之间找到沟通的桥梁,卢卡奇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了启发,认为革命就是那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这表明此时的卢卡奇已经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卢卡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商品拜物教理论使卢卡奇明白了“为上帝所遗弃了的世界”或“敌基督的世界”归根结底是人的关系的世界或人的造物的世界。革命从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转变为一个世界内部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关于革命内容的历史辩证法。几经曲折,卢卡奇终于来到了布洛赫介绍给他的黑格尔辩证法面前。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就是人们与“为上帝所遗弃了的世界”或“敌基督的世界”的关系问题。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具有普遍性的无产阶级的历史性生成,而无产阶级生成的首要条件和具体体现是无产阶级意识的历史性生成。因此,无产阶级意识的生成问题遂成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理论问题。

上述卢卡奇思想发展历程的几个重要阶段,它们不仅是依次出现的,而且也是依次被下一个阶段所扬弃和超越的。

明白了卢卡奇思想的发展历程,现在可以分析物化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准确的地位和具体的作用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一方面借鉴和吸收了韦伯的形式理性批判思想和合理化思想,另一方面又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指引下超越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韦伯和西美尔的新康德主义哲学立场。物化理论揭示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正是一个由人类自己的抽象劳动所统治的“敌基督的世界”,亦即虚假的上帝统治的世界。该论断不但勾连起卢卡奇受布洛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两个世界”的理论,而且极大地深化了“两个世界”的理论,即“两个世界”的决绝对立和势如水火的关系进一步被理解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自我对抗和自我扬弃的历史性展开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物化理论确证和体现着卢卡奇转向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主义的立场,同时又联结卢卡奇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自我生成的逻辑——革命的辩证法。因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枢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对卢卡奇而言,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碎片化和人的生活的无意义化。因此,卢卡奇的理论努力的最大目标就是要克服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抽象统治,实现人的整全的生活的意义。在此意义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揭示和批判,是对扬弃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论探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理论气质和激进性的批判精神,在继承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更进一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特别强调物化意识和物化意识形态,并且强调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形态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片面性的致命缺陷,从而与无产阶级意识的中介性、辩证性和总体性形成鲜明对比。客观地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开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之先河,极大地影响了后来法兰克福学派所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同样客观的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论。

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比较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都紧紧抓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社会关系的虚幻形式,证明了物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商品形式的秘密在于人类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抽象劳动,以及抽象劳动之间的分工、交换和与总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卢卡奇特别是在马克思的时代或许可以理解,但是在今天看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侧重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领域而不是商品消费领域。尽管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确实详细论述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消费对于生产、分配和交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这里要强调的不是那些经济事实,而是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和抵消了物化现象的异化作用。其实正是在人们的生活消费的领域,物化世界中的人们才实现了自己的肉体和精神享受,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体验自己的本真性存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是宗教的实现,但是是以世俗化的方式实现的,消费就是世俗化的基本方式和主要体现。因此,消费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世界与祈祷在传统的宗教世界相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起着相似的作用——获得生活的意义和对存在的体验。消费部分地缓解人的异化程度和生活意义的缺失程度,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种缓解作用越来越显著,并且越来越重要。对于今天的工人阶级而言,差强人意的物质生活和较易获得的发展或享受资料麻痹了他们的阶级意识。我们认为,消费主义是无产阶级意识的敌人,却也是人在物的依赖性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全面的能力的必要途径。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差别,是我们这里阐述的重点。我们将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具体而细微的比较。

第一,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基础上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货币、雇佣劳动和资本进行总体性的哲学考察的结果。因此,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生产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存在而对人类历史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存在论澄清。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继承了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但是它并没有稳固地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基本立场,也没有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充分的强调,而是把理论的重心放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心灵和伦理的物化机制及其克服的可能性方面。这一点在卢卡奇的后继者尤其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进路一方面确实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但是另一方面缺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经济基础的研究和强调,进而滑向黑格尔主义式的唯心主义。

第二,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是建立在异化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严格区分了物化、异化和对象化。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并没有区分物化和异化,从而也没有区分异化条件下的对象性和本真的对象性。结果是,对马克思而言,扬弃异化而返回本真的对象性意味着通达本真的历史性存在。而对卢卡奇而言,扬弃物化是否意味着返回本真的对象性,是一个隐而不彰的问题。其实,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目的是发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而促进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胜利。至于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何时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类的本真性存在,坦白地说,该问题并未进入卢卡奇的理论视域。

第三,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侧重于揭示商品拜物教的本性和资本的发展逻辑,也就是说它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关系,强调的是其“自然史的发展过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侧重于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理性原则和合理化原则条件下的历史展开和发展趋势,侧重于研究它必然从经济领域沉浸入社会的所有领域——政治领域、伦理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等。

第四,马克思的物化理论遵循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不仅严厉批判而且高度认同。譬如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马克思就明确肯定了物化现象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而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进步意义。卢卡奇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严峻的时代,他的物化理论几乎完全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严厉而无情的批判,而几乎没有同时肯定物化现象的历史推动作用和进步意义,没有深刻把握物化现象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当然,卢卡奇有他这么做的充分理由,他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他的黑格尔主义的视角和他实践变革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得他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对物化现象进行批判而不是肯定的维度。

第五,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从属于资本的逻辑,因此,对物化的扬弃首先要求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开始,这是马克思所主张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历史性生成,从而对物化的扬弃要求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这就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滑向黑格尔主义甚至是青年黑格尔主义的立场。卢卡奇之所以最终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历史性生成问题上苦心孤诣而无所成果,恐怕正是因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对于卢卡奇的理论困境,马克思的回答必定是:“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2〕

第六,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黑格尔主义的立场的巨大差别,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辩证法表现为人的物质生产和革命活动的辩证法,物化的历史表现为物化的人和社会的自我生产、自我发展和自我扬弃的历史。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辩证法表现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认识关系的辩证法,物化的历史表现为物化状况发展的历史、物化意识发展的历史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生成的历史。

第七,如果从批判的角度加以对比,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主要属于资本视角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强调商品、货币和资本的生产关系的属性,强调资本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地位以及对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属于宗教和意识形态视角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它强调物化了的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就是虚假的宗教世界或魔鬼的世界,扬弃它的道路在于历史地形成总体性的主体和主体的总体性意识——无产阶级及其意识。因此,宗教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构成卢卡奇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双重维度。

应该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之间的差别大于共性,前者对后者的创新和疏离也大于继承和趋同。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肯定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而否定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或是相反。我们的对比性研究旨在指明各自的物化理论的逻辑前提、发展轨迹和理论后果。

三、总结: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思想体系的枢纽,是他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和探寻革命出路的理论努力中最为关键性的一个环节。物化理论代表着卢卡奇的理论风格,它一方面体现出卢卡奇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的继承,另一方面又代表着对马克思基本观点的黑格尔主义的诠释和改造。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确实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这并不表明孰对孰错,而是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历史时代和所面对的社会问题的诸多不同。哲学探索总是在继承中根据时代特点而有所创新,但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6、147、147、159、16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9.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合理化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重看图形界面“扁平化”与“拟物化”之争——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