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向度的故土根脉探幽
——评吴学良长篇散文《灵河》

2017-03-11 12:06费虹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北盘江六盘水历史

费虹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多维向度的故土根脉探幽
——评吴学良长篇散文《灵河》

费虹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吴学良在书写故土家园时,将北盘江作为切入点,描绘其独特的山川风物,去追溯这条河流所承载和浸润的历史和文化,探索社会演变的动因,以及北盘江流域人民自古以来的生存状态,进而表达了对故土的拳拳赤子之心。

《灵河》;多维向度;故土;探幽

吴学良是一位笔耕不辍且涉笔广泛的作家,出版了多部文集,有散文集《摆渡红尘》《岁月手记》,散文诗集《枫的季节》,文化学专著《说吧,家园》《感受风霜》,文学评论集《割裂与整合》等。无论是散文创作,还是理论评著,都始终立足于六盘水这片贵州西部的土地,向宽度和深度掘进,探寻其历史流脉和文化内涵,显现其现实形态和探索未来发展的理想途径。文化散文长卷《灵河》无疑是其中既具代表性又富有特色的作品。《灵河》以游记的体例对北盘江毛口至都格段地理风貌、历史源流、民族风情、动植物生态等进行了多维度深入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贵州西部的这条河流深远丰厚的历史文化印记,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条母亲河的深刻眷爱之情。

一、历史文化的探微发幽

河流,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文化沉淀、社会繁荣的重要载体,它不但赋予了当地人民丰富的物质条件,也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丰厚滋养。在河流的浸润下、在时间的长河中各民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日益厚重,并璀璨生辉。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一条河流,也就意味着呈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惟其如此,很多作家将书写河流作为他们反映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托,如于坚的《众神之河》、王树增的《因你而动听》、王若冰的《渭河传》等都将笔触深入河流,开掘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元素。吴学良在书写故土家园时,也将河流作为切入点,去追溯北盘江这条河流所承载和浸润的历史和文化,探索社会演变的动因,以及北盘江流域人民自古以来的生存状态,进而表达了对故土的拳拳赤子之心。

(一)夜郎梦寻

北盘江属珠江水系西江支流,古称牂牁江,发源于云贵交界的云南宣威马雄山,是贵州境内的重要河流。北盘江自西向东流经六盘水,滋养着这一方的土地和人民;自古流淌至今,在其广阔的流域孕育出深厚而神秘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尤以古夜郎国的历史最为知名。散文从《夜郎寻梦》开篇,以北盘江毛口打铁关为起点,将读者带入古夜郎的寻古探秘之旅。打铁关、西林渡口、牂牁寨、古驿道等历史遗存在岁月的风烟中虽已不复曾经的繁荣,但仍以斑驳的身影坚韧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化,有的甚至还在继续履行着它的职责、发挥着功用。作者在古迹遗存、各种历史典籍和民间传说中寻觅已远逝的夜郎古国的陈迹,从有关夜郎国的各种史实资料和毛口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川风物等特点和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严肃的考证,进一步印证了古夜郎国都邑在毛口的说法。夜郎国都邑位居何处,是近十多年来西南史学界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也是西南各省社会层面比较热门的话题,迄今为止,比较流行的说法有几种:铜仁思南说,遵义桐梓说,六盘水六枝毛口说,毕节赫章可乐说,黔南长顺说等。《夜郎寻梦》对夜郎都邑的考证建立在丰富的史料和现实生活相对比的研究之上,资料翔实,引经据典,思路缜密严谨,结论令人信服,相关段落具有学术研究的品质。

《灵河》不是一部史实考证的学术专著,作者似乎也无意在此作纯学术的研讨,但书中有关的描述和论证让已消失于西汉的久远的夜郎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复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夜郎文化浸淫之下的这一方土地的厚重与润泽。无疑,深刻的寻根意识、历史考证的理念和对故土家园的深情始终是牵引着作者在北盘江上穿行或在崎岖陡峭的山崖间攀援的重要动力,文中,严谨求证的态度与澎湃激情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咏唱着这样动人的句子:“毛口的神秘不仅仅在它纯朴的民风民俗和大自然赋予它的绝美风景里,还在它蕴藏的丰厚历史文化中。当夜郎古国的相关传说如风般从远古吹来时,漫长的古驿道及驿道上那些充满人文情怀的古代石刻在荒草和芦苇中如泣如诉,列阵出征般的甘蔗林似故国武士舞动着戈戟直指中原,我的心在为之跳跃,灵魂在为之舞蹈!”(吴学良,2013)10,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思绪被牵引到遥远的历史烟云之中,跟随作者去探微发幽,时而情感又被历史与现实的强烈碰撞所激荡。

(二)少数民族文化巡礼

六盘水境内北盘江流域居住着布依、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这些世居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居住场域的既定选择,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灵河》中多篇文章对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和民风民俗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其中有些篇章甚至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贵州多山,尤其是贵州西部乌蒙山脉北盘江流域,山高谷深,河道切割情况复杂,地形尤为险峻,这给两岸少数民族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北盘江及其大小支流两岸的少数民族往往以简易便桥、溜索、铁索桥、竹竿桥等作为过河的工具,因此,作者自然将目光聚焦于这里的人民搭桥铺路的壮举。在《花嘎本是树》一文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毛虫河上竹竿桥的建桥历史,充分调动想象,还原了布依族陆氏老祖人历经三十多年带领族人顽强建桥的事迹,于是一个矢志不移、坚忍顽强、为民造福的生动形象,一个齐心协力、苦乐同当的民族跃然于纸上。

作者在崇山峻岭中行走,既惊叹于奇山异水的独特美景,也感慨于这里少数民族生存条件的艰苦,同时更被他们单纯美好的生活愿望所感染。“树崇拜”“石崇拜”“竹崇拜”等类似于宗教的祭祀与祈福,所传递的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与阐释时,作者表达的是深刻的理解与深切的祝愿。

《灵河》对各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的描绘给我们勾勒了一个整体印象,六盘水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文化,在北盘江流域正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取样,各少数民族或依地形而居,或相互混杂而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不断的摩擦与磨合,形成了各具特色又相映生辉的文化群落现象,它们正是构成六盘水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因素,在今天以及未来的岁月中呈现着绚丽多姿的骄人风采。

《灵河》在描写少数民族的历史和风习时,还举陈了许多旧志和《威宁风土记》等文人风习录,这些史料和书中弥漫的民族传说、民歌民谣一道构成了《灵河》极具历史感和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工商业历史剪影

贵州历史上就是一个工业欠发达的省份,但水城的铅锌采矿历史却比较久远,始于明,盛于清,水城与当时的威宁、遵义同为朝廷铸币材料铅锌的重要供应地。《岁月在“山空矿老野猴喧”中流淌》一文对水城北盘江野钟各矿洞的开采历史进行了挖掘和整理。野钟猴子厂、藤桥洞、黑蜂洞都处于悬崖绝壁之上,开采极为艰难,文章以极细腻的笔墨对这几个已采空废弃的铅锌矿洞十分险峻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描绘,并回顾了当年矿工极其艰苦悲惨的采矿生涯,以及因矿空山塌而致使800多名矿工葬身洞中的惨剧。作者悲愤地说道:“野钟铅锌采矿见证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工业文明的印迹,让人们目睹了农耕时代带血开采的一幅幅凄惨画面;想起采矿工所付出的劳动和生命,想起洞壁和栈道上鲜血盛开成的朵朵红梅,想起鲜血凝成的黑色血痂,让人无端生出些茫茫然,而眼前,艰辛的岁月因山空而远去,留下的是江水一如既往地咆哮奔腾,为此,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吴学良,2013)109

水城野钟铅锌矿的开采是六盘水近古工业文明的一个象征,它既标志着这片土地上工业生产的最初萌芽,也见证了广大矿工及其家属生存的艰辛与悲惨的命运,面对这些绝壁上的矿洞,我们的心情和作者一样怅惘而凄恻。

北盘江高家渡曾是旧时水城通往盘县的必经之路,马帮、盐商和当地少数民族须经由此地往返于北盘江两岸。这里是水城到盘县交通要道上最繁华的一段,主要原因是马帮经常在这里进行私盐交易。高家渡铁索桥的修建彻底改变了这里恶劣的渡河条件,铁索桥的修建过程在《高家渡“炉火照天地”的岁月沧桑》中尽得其详,作者饱含感情地再现着清朝光绪年间高家渡两岸人民对建桥的热望,以及炼铁打造铁索的火热场面,并用较多的笔墨介绍了主持桥务的段永浚清廉务实的为官实绩。时过境迁,如今在铁索桥不远处已架起了钢筋水泥大桥,已无人再从这座桥上走过,高家渡已不再有往日的繁荣景象。被冷落一旁已锈迹斑斑的铁索桥仍见证着湮没在荒草风烟之中的历史陈迹,见证着这里曾经有过的商贾交易的繁荣景象。

(四)革命火种寻踪

北盘江这条穿越了烟波缥缈历史的河流,在现代进程中也呈现了革命斗争的时代风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顽强精神和深远影响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写照。《龙场:细雨中温暖的记忆》一文以十分饱满的笔墨详细记载了朱云先和王红军两个被部队留下来养伤的红军战士,在龙场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当地群众组成齐心会开展革命斗争的历程。最让人难忘的是,朱云先和王红军牺牲后,齐心会继续组织农民抗阻抗暴斗争,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散文对龙场革命斗争的描写,虽然仅有一篇,却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30年代红军的巨大影响力和战斗力,体会到那个时代风云突变的社会动荡与危机,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

二、北盘江两岸自然生态探秘

北盘江是贵州西部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养育了两岸各族人民,在亘古的沧桑演变中以一种丰润优美、风姿绰约的姿态显现着古老而又年轻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人与自然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自然万物之间相生相融、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北盘江丰富奇异的生态景观。

(一)优美多姿的江岸景色

贵州山脉纵横,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河流切割强烈,形成了贵州山高谷深、洞穴深幽、暗河密布的地形特点,尤其是贵州西部,历史上地形的雄奇险峻给来往交通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严重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然而,千沟万壑、崇山峻岭的地质形态带来了景色的奇秀壮美,自然景观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形成了变化无穷的移步易景,这似乎是上苍对贵州所做的一个补偿。六盘水境内北盘江江水清澈,两岸石峰林立、怪石嶙峋。从海拔2800多米到800多米的落差,一方面带来瀑布群的奇美景观,另一方面垂直气候明显,物产十分丰富。《灵河》带领我们在江上航行,在山间行走,就像进入百里画廊,时而是茂密苍翠的森林,时而是造型各异、陈兵布阵似的裸露岩石,时而是山巅流泻的瀑布,时而是长满青苔的岩壁和古树,让人不住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的神奇。两岸整齐排列的金砖石壁、火红笔立的丹霞地貌、闪闪发光的方解石、纹理明晰层次分明的页岩等直观的地质特征,让人感到“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名号真是实至名归。面对如此富有特色的江河山川,作者不由得激情荡漾:“笔直岩壁上有的地方布满了千姿百态的石芽,‘蜂窝’与山洞在半山上交织着,这里是燕子迂回起舞的天堂;江边山洞有的如同隐蔽工事,周围长满了悬挂的野藤和灌木。这时,两岸断崖像一面面猎猎的黄旗,在江水擂出的战鼓中呼呼狂舞,让人顿感一种雄壮,平添一份豪情”(吴学良,2013)62。如今光照水电站已经建成,毛口牂牁江段因蓄水致水位抬高,江面变得开阔平静,水库面积达51平方公里,横跨六盘水、兴义、安顺多个地区,牂牁江也因此变成了牂牁湖,成为贵州西部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旅游为一体的重要工程和景观。

(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因落差较大,气候差异大,地形复杂,使得北盘江流域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又因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动植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形成了这里植被覆盖率高,密度大,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点。温润如玉、像鸽子般展翅欲飞的珙桐,盘根错节、根深叶茂的榕树,排列有序、挺拔葱茏的甘蔗林,翠绿欲滴、含蓄典雅的修竹,迎风飘摇、婀娜多姿的芦花,它们是北盘江大山深处的生命火花,也是雄浑粗犷的群山中的婉约与温柔。作者在描述这一切时,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不可遏制的对自然和家园的热爱之情。

在《野钟峡谷印象》中,描绘了濒危珍稀动物黑叶猴。北盘江野钟一带猴类很多,而黑叶猴则是其中的耀眼明星,“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命名,也与它在此的存在与分布有着直接关系。

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是这部散文着墨最多、最为动情的部分,面对着故乡的大好河山,作者不断发出了由衷的惊叹与赞美:“潜伏在意识里的每一种感觉、每一种情绪、每一种思想,都充满了对这条江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树一石,在我这个生态主义者眼里具备了无限深情和深意。作为一个生活在‘山水之外’的人,我的心醉了,醉在这养眼的、令人焕发出激情火花的青山绿水之中,对上苍赐予我疲惫心灵垂怜和慰藉的江上风色,顿生了无比的崇敬之感……”(吴学良,2013)59。这样的笔墨比比皆是,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作者诗情激荡的浪漫情怀,是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感恩崇敬之情,是对故乡母亲河的深切眷爱,对故土家园的脉脉情思。

三、对现代化进程中北盘江生态困境的透视

《灵河》不仅对北盘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了细腻的洞察和描绘,也密切关注着这条古老的河流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突变。如今,北盘江两岸飞架起多座现代化桥梁,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铁索桥和溜索桥;光照水电站的修建使古老的北盘江呈现着崭新的面貌,浸润着现代人的生活,正可谓“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然而,作者也并没有忽略北盘江在走进现代的进程中所面临的生态困境。

千百年来,北盘江养育了沿岸的人民,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族别的文化特征,而众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古村落,则是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固态存在形式,水电站的兴修,伴随着的是一批少数民族特别是生活在水边的布依族古村落的消失,以及部分古迹如西林渡等的消失,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伴生的无奈与遗憾。

原本清澈见底的支流拖长江,因沿岸洗煤厂的污染,江水变得污浊不堪,鱼类已难见踪影,昔日孩子们沿着江岸捕鱼打闹的情景已成为不可寻觅的乡愁。

北盘江河谷气候炎热,盛产水果尤其是柑橘,柑橘中有一种个大味美的品种,本地人称之为“黄果”,“黄果”秋冬季成熟,一直是六盘水人十分喜爱的水果珍品。《灵河》以浓重的笔墨追忆着童年的关于黄果的美好印象,而现在由于工业污染和病虫害,黄果已严重减产和品种退化,再也不复过去的鲜嫩多汁、甘甜可口。

作者在叙说这一切时,对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进行了一定的揭示,流露出对故土家园生态遭受破坏的焦虑,这样的笔墨虽然不多,但仍可从中窥见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故土情怀。

四、结语

《灵河》中“我”是叙事人,更是一个观察者和抒情者,文本对每一处文化古迹、每一处风景的表现既立足于史料和客观描绘,又有强烈的主观感受,有着明显的“我在”的痕迹,这样一种“我”与北盘江的视角选择,正体现了作者与故土之间难分难离的亲密情感,并构成文本的独特叙述风格。《灵河》在文中引用了《史记》《后汉书》《古摩经》《华阳国志》《贵州通志》《滇黔志略》《郎岱县志》《安顺府志》《水城厅采访册》等大量的文献资料,李大钊、阿贝尔·加缪等名人警句、现代和古典诗文、民间传说故事等萦绕穿插于其间,有强烈的“故国神游”之感,从中可窥见作者学养的深厚、思维的理性与视野的开阔,形成纵横捭阖、不拘一格的行文格调。同时,文中浓烈饱满的情感表达,真挚热诚的赤子情怀,空灵幽远的丰富想象,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浪漫色彩,共同形成这部散文深厚质朴的民族文化品质和热烈真率的艺术风格。《灵河》聚焦于北盘江历史文化、山川风物的视角取景,在写法和风格上,与余秋雨的游记类文化散文有几分神似,显得大气磅礴,宏阔雄豪,底蕴厚实。作为文化散文,对地方文化元素的开掘整理以及旅游产业的推动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而如果将之视为一部以书写河流为载体的历史文化长卷,其中部分章节虽有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但对“人”的精神品质的展现仍显不足,这样就使得作品的厚重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偶有对北盘江险峻的地形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不便的描写,但对现实的关注有些浮光掠影,对北盘江两岸人民现实的生存状态未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本的现实切入感。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这些细微的不足,仍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独具的文化与文学审美价值。

吴学良.2013.灵河[M].成都:大众文艺出版社.

The Original Root of Multidimensional Homeland——Comment on Wu Xueliang’s Prose“Ling River”

FEI 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1,China)

ract:To trace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carried by the river,Wu Xueliang described the unique land⁃scape in writing their homeland with Beipan River as a starting point.He explored the agent of the social evolu⁃tion,as well as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people near the Beipan River,and which expressed his sincerity to his homeland.

rds:Ling River;Multidimensional;homeland;explored the agent

I206

A

1671-055X(2017)05-0001-05

10.16595/j.1671-055X.2017.05.001

2016-11-30

费虹(1967-),女,贵州水城人,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E-mail:feihong528@126.com.

猜你喜欢
北盘江六盘水历史
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现状及建议
北盘江 峡谷与高桥的咏叹
诗书画苑
南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新历史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