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的人生和她的时代与社会

2017-03-11 11:04赵嫣璐
兰台世界 2017年20期
关键词:阮玲玉母亲生活

赵嫣璐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阮玲玉的人生和她的时代与社会

赵嫣璐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阮玲玉从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孩,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当红明星,期间的经历坎坷而多舛。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重点研究以下三方面问题:一、从艺之前的阮玲玉;二、从艺之后的阮玲玉;三、阮玲玉之死及其由此引发的社会争议。

阮玲玉电影演员生活史“阮玲玉之死”

K825.7

A

2017-06-18

一、阮玲玉从艺之前的生活史

1.父与女。阮玲玉的父亲在一家外商独资公司工作,这是一家工资很低的公司。他和他的很多同胞一样,从广东移民到上海,他们大部分来自广东的农村地区。他来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搬运工,后来他做了园丁。此后,他还卖过水果。不幸的是上海滩上的恶势力砸碎了他的摊位。在广东老乡的帮助下,他获得了在石油公司工作的机会,他勤俭地攒下每一分钱。1906年,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与来自同一省份的阿莹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三年以后出生的,第二个孩子阮玲玉是1910年4月26日出生的。几个月后,大女儿得了天花不治身亡。不久后,阮玲玉也得了伤寒,在带阮玲玉看病的路上,阿莹为了保护女儿,摔伤了肩膀。1914年阮玲玉的父亲又换了份新的工作,他们一家也搬到了老阁楼武昌路。阮玲玉成长过程中,很少有时间能和父亲呆在一起。因为她的父亲需要乘渡轮到工作地,路上耗费的时间很长,晚上回家已经很晚。阮玲玉的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去贴烟盒,以赚取微薄的收入。在阮玲玉六岁时,父亲患肺结核去世,享年44岁。

2.母与女。父亲的死改变了阮玲玉一家的生活。母亲先是帮别人洗衣服,但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支撑她们的生活。阮玲玉的阿姨在她母亲绝望时帮她争取了一份管事工作,但对方明确要求只让她一人前去做工。阮玲玉只能被寄养在阿姨家。但工作还不到一个月,阮玲玉的母亲便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能抛开女儿,便辞了这份工作。阿姨决定帮阮玲玉的母亲重新物色一份新的工作。这次是想让阮玲玉的母亲在中国的大户人家中做工。据说这个张姓的大户人家也是从广东迁来,这家主人是前清官员,外面还有几房姨太太。张家有四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叫张达民,他的工作就是每天陪母亲打麻将。阮玲玉的母亲在这里帮佣,开始多少有了一些收入,于是决定送阮玲玉到私立学校中读书。在短短的一年后,阮玲玉想在上海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她的母亲把她送到了贵族寄宿学校——崇德女子中学,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在这所学校读书的时候,阮玲玉的母亲帮她改名阮玉英,并且叮嘱女儿千万不要对同学说自己是佣人的女儿。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在这场运动中,倡导者提出了解放被压制妇女的口号。正在学堂中接受初等教育的阮玲玉在这里接受了最早的启蒙。在这里,她取得了优异成绩,并顺利升入高等学校,成为最受欢迎的同学之一。她的一些富人朋友带她进入电影院看舞台剧,使她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最喜欢的书是《邓肯自传》,在这一时期,邓肯成了她的偶像。在她16岁的时候,阮玲玉请妈妈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听她唱歌。第二天,阮玲玉陪母亲回到张家,让自己的母亲切实感觉到有她的温暖。后来,张达民的母亲指控阮玲玉的母亲偷了自己的钱,并要求派警察把她带走。情急之下张达民说钱是自己偷的,并把阮玲玉和她的母亲安排在了他父亲的一位妾室处居住。张达民还给了阮玲玉母女零花钱,并希望和阮玲玉结婚。但是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张母同意,所以他说服了阮玲玉并与之同居。此时的阮玲玉身无分文,她决定外出找工作。

阮玲玉从艺之前的这一段生活,尽管与电影并无什么关系。但她不同于常人的生活经历,为她以后电影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阮玲玉从艺之后的生活史

阮玲玉在电影中之所以能够塑造出那么多具有鲜活个性的中国妇女形象,实际上是与阮玲玉自己的多舛的命运和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阮玲玉与她同时期的电影演员一样,没有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甚至从未听说过任何表演理论。她之所以能在表演中取得如此成就,首先都是来源于阮玲玉与剧中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与感受。

1.第一次拍电影。1926年3月,阮玲玉在报纸广告上看到明星电影公司正在为新片《挂名的夫妻》招女演员,便决定前往应征。拍摄中,阮玲玉突然想到了自己去吊丧的场景。心里充满委屈,表演起来非常投入,深得导演的赞叹。没想到几分钟后,阮玲玉就被告知已经被明星电影公司聘用。“在与阮玲玉的合作过程中,卜万苍导演惊奇的发现,阮玲玉是一位非常热情且生活阅历非常丰富的演员。在镜头前,她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让她笑她就笑,让她哭她就哭。《挂名的夫妻》拍摄工作持续了大约四个多月,最终被搬上银幕,与观众见面。阮玲玉也获得了观众的首肯。”

2.第一次自杀。阮玲玉在大百合电影公司时期工作非常努力,她用她的工资去资助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张达民。但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阮玲玉与张达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原因是张达民赌博成性,输掉了张母留给他的全部财产。他成日穿梭在赛马场和跑狗场之间,张母将他逐出家门。张达民恳请阮玲玉给他钱,阮玲玉不给,他就打阮玲玉。阮玲玉生活中的不顺利,让她第一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那天晚上,她服用了大量安眠药。幸运的是这件事被母亲及时发现,阮玲玉脱离了危险。这时,张达民也承诺再也不会离开阮玲玉。阮玲玉很清楚,她虽然和张达民一起生活,却对他无能为力。所以不再把心思放在张达民身上。

3.拍摄《故都春梦》之后。从北京回来,阮玲玉得知张达民的母亲已经去世,张达民也已输光了他之前继承的所有财产。并且还以给自己母亲吊丧为由,避开了与阮玲玉结婚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张达民不停地向阮玲玉要钱,并恐吓阮玲玉如果不给,就把他和阮玲玉的丑闻公诸于众。在左翼运动的影响下,阮玲玉迅速成长起来。在电影的王国中,她是默片“电影皇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却经历的种种磨难。她与张达民的关系,终于走到尽头。但,张达民仍然像恶魔一样,在生活中困扰着阮玲玉,无休止的向阮玲玉索取经济上的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她没有可以交流内心情感世界的亲人和朋友。阮玲玉的精神生活一直处于孤独无依靠的状态。

4.遇到“茶叶大王”。1934年,在个人生活方面,阮玲玉的生活发生转折。一位富有的茶叶富商进入了阮玲玉的生活。出于自身处境的考虑,阮玲玉与茶叶大王唐季珊在私下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她慢慢地搬到了唐季珊为她准备的洋房中,过上了与唐季珊同居的生活。唐季珊起初对阮玲玉、阮玲玉的母亲和她的养女非常好,常常给他们买东西。他们每月还给张达民100元大洋,作为阮玲玉和张达民的分手费,为期两年。双方签订协议,此后彼此再无瓜葛。可此时的阮玲玉并没有和唐季珊正式结婚,对外宣称依然是同居关系。但是,她很快就感到了被玩弄的失望和悲凄,进一步陷入苦闷的深渊。可怜的她,曾经把精神寄托于神佛,她虔诚地斋日吃素,屡屡到寺庙进香,跪拜在每一尊罗汉的面前,乞求神灵的佑护和解脱。她就是这样,作为一个矛盾的混合体生活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之中。她可以驾驭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塑造,却无力驾驭自己的命运。她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却又受神佛虚幻世界愚弄。她在物质生活上可谓富有,在精神生活上却饱受贫瘠之苦。她有成千上万崇拜她的观众,却没有一个倾心相交的己……

张达民和唐季珊对阮玲玉的生活及其人生态度都造成过非常负面的影响,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她对于苦难的理解远比普通人深刻得多。而这些生活阅历,对阮玲玉的表演艺术均产生过深刻影响。所以,她所饰演的每个人物,都非常真实、可信。有时,甚至连导演都怀疑她是否真的具有类似的经历。

5.“珠联璧合”。与此同时,与阮玲玉沉浸于电影艺术世界中的,还有《新女性》的导演蔡楚生。为了拍摄,蔡楚生导演竭尽全力,在这部影片中,阮玲玉和蔡楚生两位电影人甚至有“珠联璧合”的佳话传出。蔡楚生在创作《新女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黑暗旧社会的控诉,对女性被压迫、被奴役的同情和对未来美好新世界的向往,都给了阮玲玉在本片中的演艺以很高启示。而阮玲玉在表演中,忘我的工作态度,也使得蔡楚生导演深切的体会到“她内心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她在向往什么,又在追求什么”从而,“十分敬重她,也为她在思想上的这种进步而高兴”“在《新女性》的合作过程中,这两位彼此倾心相许的艺术家,各自痛苦地捉杀了燃烧的热情。”“这一份‘倾心相许’的情谊,是性相近,心相通的爱的升华,是思想上、艺术上的共同追求的相互吸引。然而,他们一个轻轻自守,一个洁身自好,尽管是痛苦地,却断然扼杀了这燃烧的热情,更体现了双方对倾心者的尊重、爱护的美好情操。”

作为生活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位新女性,阮玲玉在现实生活中也感受到时代的呼唤。实现生活中的重压,使她意识到了只有改变妇女的家庭地位,只有推倒封建社会旧道德的束缚,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并将他们赶出中国,中国人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从艺后期的几年中,阮玲玉出演了很多具有时代精神与进步意义的影片,她已经从一位只扮演过去旧式妇女的演员,成长为一位可以饰演并愿意饰演有革命理想和新思想的时代女性。在左翼电影的影响下,阮玲玉已经完全越过了过去只会从家庭中出走的“中国式娜拉”局限,成为一位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新影人。她的表演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为中国早期左翼电影的人民性,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阮玲玉之死

阮玲玉之死,也是阮玲玉迷们永远无法绕过的议题。1935年3月11日,在阮玲玉的追到会上,唐季珊公布了阮玲玉自杀前写下的两封绝笔信。她的这两封绝笔信,将自杀原因直接指向张达民。至少有10万上海市民参加了阮玲玉的葬礼。一辆雕刻精美的灵车承载着这位著名女星的遗体,六十辆送葬者的车辆在后面跟随,其中就包括唐季珊、阮玲玉的母亲和联华的工作人员。普通群众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前往公墓,成千上万的人目送灵柩通过街巷。阮玲玉的葬礼也作为上海的当日头条刊登在了报纸上。据报道,阮玲玉自杀后,一些观众因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纷纷自杀。她们在遗书中这样写到:“如果阮玲玉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费穆指责封建思想,说正是这些封建思想毁灭了阮玲玉。黎民伟认为阮玲玉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并一直为她们抗议,她一直站在正义的一面。罗明佑强调阮玲玉之死的社会责任。他认为:“阮女士的一生,系斗争的一生,她无日不在挣扎向上,但是无事不使她灰心痛苦,同时因为自己的凄凉身世,不幸的婚姻,社会又给了这样的批评,人言可畏。阮女士已经看到社会的冷酷无情,尤其是女子的地位,在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之下,她永远无翻身的一日,她觉得自己的微弱能力,已经不能挽救她自己,已经不能改善这个社会,同时又不能拯救多少万万在水火之中的女同胞,所以她在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的那一天,服毒自尽,用她的尸身,摆在社会的面前,向社会要求正义,向社会要求女子的平等,自由”。

阮玲玉死后,她的象征意义得到了更充分的发酵。一些评论家指出,封建主义导致了她的死亡,并指出典型代表就是张达民、唐季珊以及鲁莽的小报新闻记者,当然还包括阮玲玉思想中的陈旧部分。中国日报推测她杀害了她自己。因为她受到了种种负面的影响,她自己也有很多不对之处。这些期刊编辑不停的发一些关于阮玲玉被谁所杀的文章。还有很多指责文章,认为阮玲玉自杀是软弱行为的表现。这些言论显然与之前上海地方势力破坏联华等电影公司有关。对于她的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和她的工作有关,一些分析则认为阮玲玉的死与新兴电影工业带给明星的巨大的工作压力有关。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拍摄激进的电影,使得阮玲玉绝望和疲惫。

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则认为绯闻真是太可怕。阮玲玉去世后,左翼作家鲁迅就“阮玲玉自杀”事件发表《论人言可畏》一文,刊出后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鲁迅根据阮玲玉生前遗书最后文字强调了“人言可畏”。在评论文章中指出,阮玲玉的死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同时再次痛斥埋藏在人们思想中的“劣根性”,以及当时上海小报在近代报刊文化中所扮演的小丑的角色,所起到的负面效应。鲁迅肯定了阮玲玉女士通过电影表达进步声音的行为,同时也强调了和她有一样社会处境的人,更多的妇女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身心无基本保障。

而影评人王尘无同样在阮玲玉自杀后,在《中华日报》(1935年3月14日)发表《悼阮舆论》一文,痛斥当时的新闻记者并没有发挥出新闻把关人的积极作用,而是在报刊上随意曲解事实真相。在“阮玲玉自杀”后的很多重要场合中,左翼文人和影评人都反复表达了对阮玲玉的深切缅怀。

杜重远在《悼阮玲玉》一文中指出“她的自杀,是我们现社会黑暗面的暴露,是我们社会加于她的严酷的刑罚。阮玲玉女士的自杀,是为了自己生活的严肃,为了自己对人生的正视,为了对于自己苦痛的超脱。所以,阮玲玉女士的自杀,在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上说来,她之比许多人的苟且偷生,是更加勇敢!更加令人悲痛凄怆!”正是道出了当时万恶的旧社会,正等待人们去改造,万恶的旧社会扼杀了许多天才艺术家的生命,而阮玲玉女士正是这千万个不幸中之一。

聂绀弩在《阮玲玉的短见》中指出:“杀阮玲玉的不是她自己,也不是张达民、唐季珊某个人,是到现在还残存着的封建势力,是那盘踞在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的封建社会道德观、伦理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苦难的中国带来了新思想,然而这种新思想并没有完全铲除压迫在中国人思维中的封建旧道德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恶势力。为了拯救传统文化束缚之下的未来的牺牲者,我们对于残存的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留下来的任何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新女性的编剧孙师毅在敬献阮玲玉女士的挽联中写道:“谁不想活着?说影片教唆人自杀吗?为什么许许多多志节有亏廉耻丧尽良心抹杀正义偷藏反自鸣卫道之徒都尚苟安在人世我敢说死者是社会胁迫她所致的请只看罗罗唣唣是非倒置泾渭故淆黑白不分因果莫辨却号称舆论的话居然发卖到灵前”。

作者认为,研究阮玲玉之死,首先要弄清阮玲玉之死的特定环境。在作者看来,阮玲玉之死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左右两派博弈中的一个不幸的牺牲品。因为1930年前后,左右两大阵营分化明显,敌对气焰高涨。而这时的阮玲玉已经在左翼进步电影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在生命陨落之季,她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不向反动势力低头的革命壮举。但在告别世语中,她还是将自己痛苦的根源,直接指向了张达民和唐季珊,再次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女性对于封建暴力的抗争。在国际妇女节这天,她走向死亡,通过自己的死,让更多的女性看到旧势力的丑态,进而唤起更多人的觉醒。当然,如果我们从更高的一个高度再看阮玲玉的遗书,我们就会发现,她表面上控诉的是张、唐二人,但实际上控诉的是张唐背后的那个黑暗时代。她的死不是怯懦,因为在她的人生观中,“体面”的活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因为她的“体面”来源于女性对于自我身份与价值的尊重。她的死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对于社会的思考。

(1)原始资料:《全国报刊索引:阮玲玉》.

[1]佳明.从小婢女到一代艺人——阮玲玉的生活和艺术[J].电影艺术,1985(4).

[2]柯灵.中国电影的分水岭郑正秋和蔡楚生的接力站[J].电影艺术,1984(5).

[3]罗明佑.阮事感言[N].联华画报,1935-5-7.

[4]舆论谁杀害了阮玲玉大晚报剪影[N].联华画报,1935.

[5]鲁迅.论人言可畏[N].太白,1935,5(20).28.30.

[6]王尘无.悼阮“舆论”[N].中华日报,1935-3-14.

[7]杜重远.悼阮玲玉[N].新生,1935(3).

[8]聂绀弩.阮玲玉的短见[N].新生,1935(3).

[9]孙师毅.一代名演艺家阮玲玉女士不朽[N].中华日报,1935-3-12.

(2)参考资料

[1]沈寂.一代影星阮玲玉[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03).

[2]刘帼君.从小丫头到大明星[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2).

[3]梅尔.阮玲玉——上海的神女[M].香港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中国电影艺术家画册丛刊:阮玲玉[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2).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20.36

赵嫣璐,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及理论。

猜你喜欢
阮玲玉母亲生活
阮玲玉:被三个男人毁了的一代影星
真实与想象之间
——评传记电影《阮玲玉》
生活感悟
给母亲的信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两代阮玲玉的尴尬错位
悲惨世界
阮玲玉:我是一个好人吗?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