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王 艳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应用价值,不断探索创新对策,使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 在1967年提出。[1]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广播、报刊、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1]
新媒体兴起之后,迅速被大学生接受。平等、开放、虚拟等特点,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人际交往互动、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和讲座为主的时空限制,拓宽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搭建了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构筑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与否。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更应该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教育手段与教育方式的缺乏和不适当是重要原因。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好机遇。
(一)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海量信息的互联互通。其低成本的参与方式,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平民化和参与性。通过手机、电脑等传播工具,大学生能轻易实现交流交际,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取信息、发布观点、参与话题互动、网络聊天,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新媒体使信息获取更为方便、快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大学生交流交际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全新的环境。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方便、快捷、信息获取便利等特点,搭建网络宣传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加强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与互联,使新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布新信息的载体。
(二)解构传统学习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多媒体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课堂教学模式随之发生变化,教师不单单是权威知识的灌输者,教师与学生间更多的是思想的碰撞和信息的沟通。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自主、有选择性地学习。慕课等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使得传统中认定的学习就是在学校上课的惯常思维模式被解构。上课不再是大学生与教师间面对面的授课,上课地点也不受教室的局限,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利用散布于互联网上的课程材料,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一流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也使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
(一)自我教育成为可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冲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确定教育目标、安排教材,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知识扩展到网络,学生获取信息越来越依赖网络,通过网络实现自我教育成为可能。这就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严重冲击。
(二)师生角色身份平等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性被弱化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专家,是教育的主导。教师的工作就是通过备课、讲课、操作和练习,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以什么顺序学,教师依靠既定的教育教学秩序获取权威和话语权。新媒体的扁平化、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传统权威性、有序化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利用信息平台缩小了高校教师与学生间的身份差距,学生利用新媒体可以自行获取所需知识,而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另外,学生每天接收的大量信息中,不乏负面新闻、虚假消息,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念,良莠不齐的信息导致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和挑战。
(三)信息纷繁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被弱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获得信息途径相对统一,由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会对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思想政治教育教化育人的效果基本上可评估、可控制。然而,新媒体时代,信息主体的话语权发生了变化,信息发布的权威性被打破。信息发布更加自由,传统的精英文化被解构,网络的语言文本也发生变化,价值观更为多元,许多负面消息,打着反马列主义、反社会主义旗号甚至是诋毁国家和政府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出现。对于“三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有效甄别网络信息,就会对我们一直倡导的理想、信念、信仰提出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很难实现。
(一)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从古至今,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发展的愿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场所等都产生了变革。身处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的大学生,肩负教育强国、民族复兴之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要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内容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常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维度。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由“灌输”转变为引导、由课堂为主转变为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更加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学校应主动搭建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网站等新媒体平台,让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接收信息或者参与话题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面临学校教育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博弈,获胜的一方就会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当前,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媒体的使用者、推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新媒体的了解、参与、使用上往往比较滞后,获取信息慢、使用新媒体技术差、不熟知网络语言、对新媒体环境了解不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严重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网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2]。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熟练应用新媒体,熟悉网络语言,成为学生的“意见领袖”,成为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专家型”人才。高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技术使用的相关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分析、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的能力,使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应用新媒体的行家里手,进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90后”的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语言文本、行为模式都受到新的传播媒介的影响。高校要做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不断探究新媒体时代育人的新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易被学生接受、更接地气、更有贴近性。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战场,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革新,需要用新的理念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新媒体思维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工作模式与思路。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受众对信息掌握的多少和参与程度不同。新媒体利用新技术在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推送方式、信息传播媒介等方面颠覆性的变革,使得新媒体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股清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机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新媒体的积极影响,换位思考、转换工作思路,筹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专题网站,扩充拓展平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和学校事务的热情。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调动全校力量、形成合力,营造“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不断创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1] “新媒体时代”[EB/OL].[2017-04-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o-aI1h8wLqDN0hvPFxgKGJoNM01kodEsfGIsRhKyGvZWLYcyGzJdHigoDnSz729XxWHF5uuYUEWpVt33zhpIBerp0NyE9ASd49C9y60CGuElRgWrFiIaCGHhR gD86_2bBozgt-zifITLohTi3_4FK.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EB/OL].[2017-04-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08/200703/20566.html.
(责任编辑 孟俊红)
1006-2920(2017)04-0076-03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4.016
王艳,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学工部讲师(郑州 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