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7-03-11 09:56王跃一
辽宁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习惯融合小学生

◎王跃一

小学生体育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

◎王跃一

一、体育习惯养成的基本认识

所谓体育习惯,是指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体育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中逐步养成的。好的体育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其受益终身。

二、体育习惯养成的意义

(一)满足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

体育习惯养成要服从于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运用体育比赛或游戏等方式促养成,以养成促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塑造人格、开发智力、培养情商,让他们在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平等竞争、成功共享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为此,我们必须“跳出体育看体育”,深刻认识体育习惯养成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让体育习惯养成进一步彰显体育活动的丰富性、丰满性、健身性、娱乐性,寓教于体,体教相长,为素质教育打开新的一扇门。让生命因体育学习而精彩,让生命因分享体育获得成功而快乐,让每个生命都能有自己的长处,让每个生命的正能量都能够得到释放,为每个生命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各种要素的深度融合

小学生体育习惯养成是倾注师生交流与对话,情感与智慧,共享与发展的深度融合过程;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深度融合过程;是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提升的深度融合过程;是给学生自主选择权没有过多限制的深度融合过程;是聚焦技能传授与学生生活经验及传统体育项目深度融合过程;是身心快乐参与体育活动的深度融合过程;是丰富学生品德情感体验与浓厚学习兴趣的深度融合过程;是智慧潜质与生命气象的深度融合过程;是充满“爱”,洋溢“情”,体验“乐”,感受“美”的深度融合过程;是师生幸福快乐成长的需求。基于此,体育习惯养成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与特长,对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体育习惯养成的缺失

当下,针对体育习惯养成的现状,如何补足认识和实践短板?首先,从学校层面上看,一是上下不一致:业务主管部门重视,体育教师“听之任之”。二是言行不一致:体育教师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无动于衷”。三是群体不一致:骨干体育教师重视,多数教师“涛声依旧”。其次,从体育教学层面上看,一是单一、僵化、老套,千人一面,千课一样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依然存在。二是教学组织流于形式,即“形式化”体育教学,怕学生出现纠纷或伤害事故。三是师生互动缺乏、平等对话缺失,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凸显。第三,从学生层面上看,一是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和进取动机较差,意志品质薄弱。二是体育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气氛不浓。

四、体育习惯养成的策略

教师抓住小学生体育习惯养成这一“牛鼻子”不放松,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小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做了初步实践探索。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学生群体特征的不断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选择的灵活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化、信息运用的实效化让体育运动思想传播的速度、数量、广度和深度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传统体育项目的运用,得到了深度挖掘。实现个性化体育学习,实现“以学定教”和“精准教学”成为可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学生天性,服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需要。根据学生自主需求和个人兴趣,精准发力,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家长积极引领孩子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心理健康与精神成长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提升小学生健康体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方法单一、师生互动缺乏、学生主动性缺失、学生自主选择性体育学习内容受到限制等问题。如今,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体育教学、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多样化的运动参与,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堂的授课形式,在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扩大体育活动范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精神的教学法,如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主动参与式教学法等互动性对话更强的教学方式,通过在体育课堂上创设创造性情境,让体育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构建多层次、多内容(包括民族的、民间的、传统的体育项目)、全方位相互融合的体育教学大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交流对话共享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使之在体育学习理念和方法上走向具备可持续性的多元化,从而更加切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体育教师有责任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之水来浇“立德树人”目标之花,用自己的爱心和激情,打造学生喜爱的灵动体育课堂。

(三)教学内容自选化

多选内容是学生自我成长、发展个性、自我锻炼的舞台,更是学生展示自我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吃自助餐”,关注学生个性与共性发展,在肯定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自主中思考、在互动中求知、在补充中生智、在开放中收获。像体操比赛一样,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规定动作”,还要设计配套“自选动作”,去释放和挖掘小学生巨大的体育潜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体育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体育与其他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等)精准融合,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等。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育活动项目。如跆拳道、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跑步、跳高、跳远、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花样跳绳以及开展冰雪项目(包括速度滑冰、冰上家庭趣味运动会、冰上拔河比赛、冰上亲子运动会、冰上趣味项目大比拼等)。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内容,让学生离成功更近一步。总之,体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感受,提升体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把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更多自主选择内容的权利让给学生;把体育课堂打造成让学生乐于学、乐于思、乐于做、乐于练习、乐于参与的乐园。让每个生命都在校园体育这片沃土上自由呼吸,快速成长,健康生长。

(四)作业布置分层化

个体的成长总是千差万别,如何让每一个生命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灵动溢彩呢?教师可通过分层布置家庭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具有坚强毅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首先,动手实践作业如自己做沙袋,用饮料瓶装沙子做投掷器材,纸飞机,接力棒,用自行车带做橡皮筋等。其次,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如软式垒球、花式跳绳、趣味田径、羽毛球、篮球、足球、踩高跷、舞龙、健身操、广场舞等等,为学生多样选择提供可能。第三,游戏项目如50米接力跑、障碍跑、投篮入框、寻找足迹、穿越火线、夺冠高手等。在寒冷的冬季(如滑冰车、堆雪人、抽陀螺等)也能被加入到体育活动中,集展示、表演、娱乐、体验、健身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游戏设计趣味化

趣味在游戏里,生长在过程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源于游戏不仅轻松自由,贴近生活,能给小学生带来快乐体验,让小学生能全身心投入游戏之中。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小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逻辑顺序。如果从成人的角度赋予体育活动形式上的热闹和游戏的外在动机,小学生就会被动、顺从、缺乏主动参与的激情。自发、自主的体育游戏,其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给小学生传递着开心和愉悦的信号;给予小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表达以及被接纳、被许可的感觉。在这样的体育氛围中,没有催促、没有压力、没有指责、没有批评,这样游戏方式是小学生所喜爱的,能植根于小学生的本能,用自己的方式和发展速度一路前行。

体育游戏能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重复体验和享受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感悟体育游戏带来的挑战、困惑、冲突和成就。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新经验,新技能、新方法,尝试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体育赋予人的灵魂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如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比赛不利的情况下,队员各司其职,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统一协调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终夺冠军。小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在游戏规则约束与要求下,竭尽全力去挑战自我,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团队合作,实现目标。

(六)德育渗透情景化

育人在细微处,成长在活动中。在教育场景中,“人”是关键之所在。回归体育教学本质,让体育教学返璞归真,重在立德育人,贵在体育习惯养成。如结合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设计的“走长征路”游戏。游戏共设立四站,即第一站是冲破四道封锁线,用跳绳拉成四道封锁线,发挥团队精神;第二站是渡过乌江,利用小凳子搭桥过江,培植人文精神;第三站是过草地,在操场上画上沼泽区,让每组小学生手拉手依次通过,强调合作精神;第四站是翻越雪山,用小垫子搭雪山,强化参与精神。要求小学生以最快速度达到终点,提升了小学生对长征过程的认识,激励小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体育习惯养成的巨大动力。

小学生在重复游戏参与体验且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既学到了与他人友好相处,又懂得了如何看待自己、对待别人,发展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开辟出到达教学育人目标的最优化路径。此外,教学目标要科学化,课程结构要现代化,合作学习要组织化,课堂评价要效益化,教学气氛要活跃化,校园体育要多元化等等。小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快乐参与体育活动为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体育为落脚点,以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为“中枢”,不断提升校园体育活动的丰满性,如校园趣味运动会、校园亲子运动会、风筝表演赛等。

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应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体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生命、尊重人性。积淀丰厚的体育学习体验,掌握相关的体育学习方法,提高合作力、竞争力,增强以专注、思考、耐挫、合作、创新等为特征的乐学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彰显,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分享共同体育学习的快乐,放飞生命成长梦想,促进学生自然成长,让体育习惯养成之花在校园璀璨绽放。

(作者单位:锦州市松山新区巧鸟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习惯融合小学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上课好习惯
《融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