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教育缺失

2017-03-11 09:56王莉娟
辽宁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英语老师教育

◎王莉娟

英语教学中的教育缺失

◎王莉娟

心理学指出: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坏”,就被一种坏的光环笼罩住,认为这个人所有的品质都很坏。这种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效应。

不可否认,晕轮效应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如一个学生因为成绩较好,教师就认为他做坏事的几率很小或者为零;而另外一个学生却由于学习成绩极差,在教师看来,他就是一无是处。如此的以偏概全,着实令人寒心!作为小学英语老师,由于拥有的教学班较多,故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和时间较少,更是容易主观臆断。教师常常会以点带面地来判断学生,通过听同班科任教师的意见,或是凭学生给自己的第一印象,来断定这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对他们的“另眼相待”。

【案例一】

学生李婷婷(化名),英语书写字迹端正,由于年龄较大,很受老师喜欢。轮到我教时,无可厚非地,给她“安”了个英语科委的头衔。无论是大事(如负负责晨读、默写、抽背课文等)、小事(收发作业本等),只要她能够办得了的,都由她来操作,可以说,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于是,她在教师眼里便是一个十足的能人。虽然,她也有一些不足,如上交作业有时有点拖沓,但是教师只是略带而过,让她以后及时点。可见,在她身上,“功”足以抵掉“过”。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说每个科任老师都非常喜欢她。在六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老师跑来对我说,李婷婷要转学了。我听后,非常着急。班主任老师也一直表示可惜。言不由衷地,我们的行为流露出了对她转学的不舍。

【案例二】

学生左小庆(化名),上英语课时几乎都低着头。他也是外地生,五年级才转来,英语根本没学过。好不容易教完了五年级,到了六年级,又在我班上。说实话,我的心情不太好。大多数男孩都比较贪玩,他也不例外。由于上课时英语听不懂,课后作业他基本不做,要完成也是以抄袭为主,且字迹潦草。由于他的学习态度极差,语数英三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谓是“痛心疾首”。也许是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逐渐地,他对学习越来越没信心,原本还有作业上交,后来就是只字不写,有时甚至还谎称生病不来上学校。就这样,第一学期过了大概一半的时间,班主任老师接到了他爸爸打来的电话,说他回老家读书了。我们便开始庆幸,终于一个“小讨厌”走了,同样,小小的举动证明了他的回乡令我们高兴。

以上两个案例是曾经发生在笔者教育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也许,我们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我们也知道,对待学生不能过于“功利化”,唯“成绩是图”。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无柰。应试教育只看成绩,素质教育需要成绩,“五严”教育关注成绩!如此看来,改与不改,成绩是肯定要的,关键是要成绩时采取的手段有所变化。这样无形中导致了教师的“嫌贫爱富”心理,偏爱好生——成绩拔尖的,厌恶差生——考试经常不及格的。说实话,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学生时不能流露出如此直白的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教育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只爱成绩好的学生,只看到他们的优点,而忽视他们的缺点。反过来,在对待成绩差或态度差的学生时,不能只顾及到他们的缺点,而不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我们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对那些缺点不深加追究,对“好生”的“喜爱”含蓄一点,对“差生”的“厌恶”收敛一些,也许,在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学校,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好生”“差生”之分了。

作为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是活生生的人。尤其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逐渐上升,学生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对此,我们必须要小心地加以保护。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教师关心学生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慎言,笃行,不要因为自己一时意气用事或独断专行而害了这群孩子!

一、独具慧眼,抓闪光点

作为英语教师,由于班级较多,故和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时,教师就要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近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或听、或看,多角度、多渠道地了解学生。对于自己所教的每一个班里的学生,无论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无论是活泼的、还是稳重的,无论是开朗的、还是寡言的……都应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可爱面”或“闪光点”,杜绝以“分数”论“英雄”,要充分调动各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最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身、心、智。

二、和蔼可亲,“心动”教育

“和蔼可亲”,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语。可是,教师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却有点难。作为英语教师,也要经常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异常反应要进行及时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有时,教师会采用粗暴的方法,大声训斥学生,以求快速“解决问题”。其实,这样做,只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口服心不服。学生一旦出现不良状况,教师应及时地把他们约来,单独交谈,教师要面露微笑,和颜悦色,可以旁敲侧击,先获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觉得教师可以亲近,自然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再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三、公正无私,注重激励

“公正无私”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要注意的。在学生犯错时,应先了解情况,进行循循善诱地教导。切忌像文章开头时所提及的“晕轮效应”那样,把所有的好事归功于“好同学”,而把一切坏事推责于“坏同学”。无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在他们有进步时或有更积极的表现时,教师都应及时进行鼓励,或口头奖励(如Good! Wonderful!Well done!),或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一些时尚的小小sticker);在他们表现不当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及时疏导,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总之,教师要怀着一种公平、客观、恰当处理事情的心态。这样才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形成这样的积极心态。

四、集思广益,因材施教

作为英语教师,对于教学业务,也许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但谈及教育学生,有时却措手不及。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妨“集思广益”。具体体现在:一是集“书本”之思。在一些名家的经典教育案例中,我们总会发现有许多和自己学生相似的故事。何不“借来一用”?当然,“拿来主义”也要学会适当变通,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教师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们。二是集“同事”之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埋首苦干,要经常和同事探讨,尤其是和自己班的其他任课教师进行磋商,以谋求更好的方略。三是集“学生”之思。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害怕什么,自卑什么,担心什么,期待什么,抱怨什么,难过什么……教师可采纳学生的“金点子”,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

猜你喜欢
英语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读英语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