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反思

2017-03-11 09:14巴西马科斯科斯塔利马曹亚雄刘雨萌编译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巴西

[巴西]马科斯·科斯塔·利马曹亚雄 刘雨萌 编译

巴西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反思

[巴西]马科斯·科斯塔·利马
曹亚雄 刘雨萌 编译

通过对巴西殖民地时期、巴西帝国时代以及20世纪等三个阶段巴西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揭示了巴西50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巴西作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认同,是基于殖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巴西独立以后,后殖民理论和文化重构了巴西的国家身份。20世纪巴西社会出现了大变革大发展,但是后现代文化和理论对巴西依然产生了巨大影响,巴西的未来身份重构依然不明朗。

巴西 历史 文化 国家身份认同

所有国家都会采取某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身份,以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这些差异是组成某一文化的基本元素。比如,在人类学家李维·施特劳斯(Lévi-Strauss)看来,巴西的波洛洛*波洛洛人生活在马托格罗索州中部高原地区,他们从属于macro-jê语言分支。印第安族将脸涂成五颜六色,能使他们区别于动物,觉得自己能在身上建立一个动物不可能完成的标志。*Lévi-Strauss,Claude (1996).Tristes Trópicos. São Paulo:Editora:Companhia das Letras。

“理想类型”方法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思想的一个方法论,通过一个或几个现象来构成部分现实,再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现实元素构建成一个整体。它是一种有助于分析某种现象的理想结构。韦伯将它视为研究对象初始近似的启发手段,一种分类法。*Weber,Marx (1997).Economia e sociedade. Bogotá:Fundo de Cultura econmica.因此,很多学者试图将巴西人、德国人和法国人进行分类,来构建一种国家特性,形成某种类型学。另一位有关作者,社会学家诺伯特·伊莱亚斯(Norberto Elias),在其著作《德国人》中通过实际证据和理论证据来描绘特定民族的习惯特征、个人特性、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Elias,Norbert (1996). Os Alemães. A luta pelo poder e a evolução do habitus nos séculos XIX e XX. Rio de Janeiro: Jorge Zahar Editora.伊莱亚斯认为习惯特征意味着“第二特性”,应纳入整体社会知识体系中。伊莱亚斯强调“千百年来,一个国家的命运已根植于个体成员的习性中”*Elias,Norbert,op.cit.p.30.。“习惯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变化和持续性间谋求平衡。伊莱亚斯在另一篇文章中说道:“一个国家的命运具体体现在各种体系中,这些体系有责任确保整个民族社会

获得共同特性,具有同一民族习性。通用语言就是最直观的例子,当然还有许多其它例子。”*Elias,Norbert,op.cit.p. 29.

另一个理论体系由葛兰西(Gramsci)提出,经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发展,对文化唯物主义进行了重要反思,并涉及霸权主义概念。*Williams,Raymond (1979).Marxismo e Literatura. Rio de Janeiro:Zahar Editora.威廉姆斯认为,文化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下,关于物质文化与文学产物特性的理论”*Williams,Raymond,op.cit,p.12.。就是说,将文化看作一种生产性、物质性和社会性的过程,同时包含社会实践和生产资料的社会用途。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群体共享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日常活动。威廉姆斯将这种反思深化拓展,不仅限于知识生活、艺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正如维尼修斯·利马威德·福特(Vinícius Limaverde Forte)强调,如果不考虑每个社会结构的差异而一概而论,他也无法理解真正含义。*Forte,Vinícius Limaverde (2016). Dilemas no Marxismo do Sul:As tensões eurocêntricas na Interpretação do Brasil de Caio prado Jr. Doctoral Thesis presented by december at the Post-Graduation Program in Sociology/ /UFPE. Recife:mimeo,248 págs.相反,威尔士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是“假定用不同方式来体验文化,那么理解文化含义的关键在于将其视为差异性再生产的矢量因素”*Forte,Vinícius Limaverde,p. 78.。威廉姆斯批评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充分发展理论结构,这个结构应体现出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政治文化活动和意识之间紧密联系的特性。在某篇论述深刻的文章中,这位剑桥教授提出:“从城堡宫殿到监狱、作坊和学校,从发动战争到操控舆论,任何统治阶级在方方面面都会构建真正的社会政治秩序。这些活动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们是必要的物质生产方式,似乎只有在自我存续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实现”*Williams,Raymond,ibidem,p.96.。

为了阐明文化的概念,威廉姆斯重析了葛兰西的理论,该理念强调要区分“统治”,指行使强制权力,推行文化霸权或压制。威尔士的文化批评家认为,文化霸权包含并超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范畴。文化霸权指的是生活方式、实践经历以及社会共有的存在感。只有将文化理解为一种社会统一的生活方式,阶级统治才能实现。威廉姆斯认为,文化霸权最深刻的含义是 “文化”,这种文化也被视为某些阶级间的统治与从属关系*Williams,Raymond,ibidem,p113 e Forte,Vinícius Limaverde,p. 78.。我们只能动态理解文化霸权,它由传统习惯、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组成。该文提到了一些对我们研究很有意义的内容,比如说,即使在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内,现有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不仅在过去起统治作用,现在还能以传统形式发挥作用。

我们从历史发展来看巴西殖民结构,它对当代巴西仍有意义,可以从巴西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提出的概念“殖民的意义”*Prado Júnior,Caio (1972).Formação do Brasil Contemporneo:colnia. São Paulo:Brasiliense,12. Edição.入手。我们没有充分条件进行全面反思,尤其对周边遭受欧洲殖民的国家。本研究最主要的是关于后殖民研究,因为该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基础,加勒比学者、亚洲学者、阿拉伯学者、非洲学者和拉丁美洲学者*Among Others:Franz Fanon (2005).Black Skin,White Masks.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Edward Said (1977).Orientalism. Penguim;James,C.L.R (1963).The Black Jacobins. Vintage;Quijano,Anibal (2000).Colonialidade do Poder,eurocentrismo e América Latina. In:Lander E (Org.) A colonialidade do saber:eurocentrismo e Ciências Sociais. Buenos Aires (1999).Clacso, Ranajit Guha in:Elementary aspects of peasant insurgency in colonial India. Duke University. Parta Chaterjee. The Nation and its Fragments.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Histories. New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都可以进行,他们都能质疑欧洲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后殖民时代作者对世界两极论(西方和非西方地区)进行考证的目的在于,消除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殖民主义偏见,尤其是美国源源不断产生的欧洲中心论。众所周知,全球蔓延的霸权话语正试图构建欧洲和其他区域永久的不对等,并使之合法化;这种优越性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牢不可摧,深入本质。后殖民时代学者认为,从认知角度看待两极化容易陷入误区,因为不仅难以阐述清楚,还会混淆其应说明的中性现象。有关概念,这些概念包括这些地区遭遇的种族、劣化和主权从属问题。葡萄牙社会学家巴文图拉·德索萨·桑托斯(Boaventura de Souza Santos)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研究后殖民主义:第一,殖民地独立后的发展阶段;第二,解构殖民者主导的有关殖民叙述,并用被殖民者的叙述替换。*Souza Santos,Boaventura (2003).“Entre Próspero e Caliban. Colonialismo,pós-colonialismo e interidentidade”. NOVOS ESTUDOS n. 66,p.23:52但我认为,仅仅还原历史,追根溯源,甚至重述殖民者主导的历史还不够。如德索萨·桑托斯所说,首先,应将后殖民主义转化为对新兴国家建设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研究,例如它们的社会基础、制度结构、在世界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殖民体系藕断丝连的关系、与前宗主国的关系、新殖民主义问题以及地区联盟现象。*Souza Santos,Boaventura (2003).op.cit p. 23.其次,研究要置于文化、语言和文学背景下,而且我还发现,政治和社会学者会通过寻求经典文本和霸权表象来分析表征系统与身份塑造的过程。因此,后殖民主义带有批判色彩,本质是超越从属关系,坚持不同于旧殖民主义而自成一派,间接或直接批判被压制的研究、欧洲中心主义或被霸权操控的实践,正如人类学家爱德华多·维维罗·卡斯特罗(Eduardo Viveiro Castro)提出的“永远的非殖民化思想”。*Lambert,Cleber;Barcellos Larissa (2012).“Entrevista com 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 In:Primeiros Estudos,São Paulo,n.2,p.251-267. E.

墨西哥哲学家莱奥波尔多·赛亚(Leopoldo Zea)在其著作《美国良知》中设想:作为一名拉丁美洲籍的哲学家,应如何发挥思想家的作用。*Costa Lima,Marcos (2013).“Cultura e pós-colonialidade:afinidades intelectuais entre Celso Furtado,Leopoldo Zea e os Subaltern Studies”. Rosa Freira d’Aguiar (Org.) Celso Furtado e a dimensão cultural do desenvolvimento. Rio de Janeiro:Centro Internacional Celso Furtado/E papers Serviços Editoriais LTDA,p.191:213.该书对美国的看法和欧洲不同。赛亚认为欧洲人只是总结了黑格尔(Hegel)《哲学史》的论述,强调本国的未来就是美国那样。如果真如欧洲所想,美国发展虽潜力无限,但终会成为“没有历史”的国家。然而本质上每个人都是历史存在,否定美国人的历史性就是否定其人性。巴西人就是巴西的象征,多年来,“未来美国”的称号完全掩盖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存在。有迹象表明,巴西人口可以追溯到葡萄牙人发现巴西前的16000年*刚到巴西,葡萄牙人就发现已有人居住的领地。然而,那些居民不会书写,没有留下任何本族的历史记载。现有关于16世纪巴西印第安人的历史记载主要来自欧洲人,特别是那些德国法国人的书籍,他们大概1550年和印第安人一同生活。;20世纪上半叶,巴西一些文学家和社会政治学家认为这是基本问题,有关种族主义的理论和基于自然环境的社会类型学也认同此观点*Vianna,Oliveira (1987).Populações meridionais do Brasil. Belo Horizonte:Editora Itatiaia.。纵观近现代巴西人类学研究历程,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达西·里贝罗(Darcy Ribeiro)*Ribeiro,Darcy (1968).O Processo Civilizatório.-Etapas da evolução sócio-cultural. Rio de Janeiro:Civilização Brasileira.到当代的维维罗斯·德·卡斯特罗(Viveiros de Castro)*Castro,Eduardo Viveiros de (2006).“No Brasil,todo mundo é índio,exceto quem não é” in:Jornal Povos Indígenas no Brasil. In:acessado em 03/01/2017. 20 páginas:https://pib.socioambiental.org/files/file/PIB_institucional/No_Brasil_todo_mundo_%C3%A9_%C3%ADndio.pdf.,都细致地重新查阅和整理了具有巴西民族特征的神话故事集,借此来反驳一种观点:不能将“印第安人”视作迈向理想“白种人”或“文明人”的一步。

社会学家塞尔吉奥·科斯塔(Sérgio Costa)也认为,为了创造出一种逻辑认知方法以区别之前科学领域的普遍原理,本土人民创造的知识完全被忽视了。*Costa,Sérgio (2013).“Re-encontrando-se nas redes? As ciências humanas e a nova geopolítica do conhecimento”. In:Julia Almeida;Adélia Miglievitc Riberio;Helena T.Gomes (ORGs.),Crítica Pós-Colonial. Panorama de leituras Contemporneas.Rio de Janeiro:Faperj/7Letras,p.257,271.

简要介绍理论后,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殖民地时期的巴西;第二部分,巴西帝国时期;第三部分,运用综合法分析20世纪巴西经历的大变革和历史意义。

一、殖民地时期

着笔此文,是受政治学家帕尔塔·查特吉(Partha Chaterjee)某篇文章的启发。文章提到,通过殖民统治,被殖民国家从欧洲殖民国家输入现代国家的理念。*Chatterjee,Partha (2011).Lineages of Politcal Society. Studies in Postcolonial Democrac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他说:“欧洲国家征服其他国家后,从未将被征服民族纳入本国共同体中,反而驱散他们,有时,甚至消灭美洲和澳洲的当地土著。”*Chatterjee,Partha (2011).p.97.

因此在巴西,除了逃到森林深处或与白人黑人杂居的印第安人,基本上灭绝了。之后,带着甘蔗作物的非洲移民,组成了巴西殖民体系;还有居民来自被葡萄牙统治的马德拉群岛,他们成为大宅*地主的房子。主人的奴仆,蜗居在Senzalas*Senzala:奴隶住的房子。里。吉尔贝托·弗雷雷(Gilberto Freyre)写过一本关于殖民地巴西的经典著作,该书中的“大宅”结构充分展现了巴西社会政治体系的族长统治模式。*Freyre,Gilberto (1998).Casa Grande e Senzala. Rio de janeiro:Editora Record,34a edição.这种结构能将组成殖民地巴西土地所有权的各种要素整合起来。恩热纽*糖、磨坊和土地的总称。的主人就是这块土地的族长,他拥有土地上的一切:奴隶、亲属、孩子、配偶、情人、牧师和政客。

巴西殖民时期有三个轴心:大庄园制、单一栽培和奴隶劳工。这种结构不仅影响其经济发展,还影响政治形势。自16世纪早期引入甘蔗,三大轴心在巴西,尤其是东北地区一直存在,直到1888年奴隶解放才被打破。但因为种植甘蔗、咖啡和大豆,大庄园制和单一栽培体系一直保留到今天。

巴西最渊博的农村社会学者之一,玛利亚·伊绍拉·佩雷拉·德·凯罗斯(Maria Isaura Pereira de Queiroz)认为:殖民时期,巴西经济的三大支柱是甘蔗种植、畜牧业和小型自给农业。大农场主沿海建造农场,这有利于对外流动。巴西沿海建农场的特色一直存留至今,所以它的城市,尤其是各州首府都沿海而立。*Queiroz,Maria Isaura Pereira de (1977).“Pecuária e Vida Pastoril:sua evolução em duas regiões brasileiras”. In:Revista do Instituto de estudos Brasileiros,n.19,p.55:78.由于巴西内陆地区*内陆地区:指远离城市或海岸中心的地区,文明程度低下。更确切地指巴西东北部半干旱地区。专注于小农经济和荒地开发,畜牧业发达。但在殖民地时期,奴隶生产出的少量粮食都供给主人和仆人了。

对于上述殖民结构,巴西历史学家长期争论不休;巴西是否有过封建制度*Nelson Werneck Sodré (1963).Formação Histórica do Brasil,SP:Ed. Brasiliense;Alberto Passos Guimarães (1977),Quatro Séculos de Latifúndio,Rio de janeiro:Paz e Terra.,我们不多作讨论。但随着殖民地时期巴西被纳入世界市场,并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商品这个认知达成共识,长期争论也宣告结束。然而,巴西还是具有某些封建制度特征的,比如封建领地制*指葡萄牙帝国的领地管理形式。由于资源有限,皇帝将殖民扩张和开发的任务分派下去。总督制度最先产生于巴西圣若昂岛(现为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1504年唐·曼努埃尔一世(1495—1521)下诏分封,总督制度还在马德拉和佛得角群岛发挥巨大作用。。葡萄牙国王给皇室贵族嘉奖,希望借此推动殖民地经济发展。另外,皇帝会授予“国民警卫上校”的头衔给农场主以掌控国家内部政治形势。毕竟在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又人烟稀少的领地,皇权不可能将每处都牢牢掌控。某些传统还保留至今,比如“牛棚选举”制度体现了对选举的操控,这样的形式仍存在于巴西很多地区。

我们把殖民地时期大致梳理一下:1500年开始到1808年葡萄牙王室来(拿破仑入侵,葡王室逃至巴西),这改变了梅特罗波利斯和科隆的关系;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获得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卡约·普拉多·朱尼尔(Caio Prado Junior)的观点值得关注:18世纪末,殖民地农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欧洲人口迅猛增长的意义不可小觑。*See:Leal,Victor Nunes (2012). Coronelismo,Enxada e Voto. Prefácios de José Murilo de Carvalho,Alberto Venncio Filho e Barbosa Lima Sobrinho,7a ed. (São Paulo:Companhia das Letras).“除了世界范围内经贸交流增多,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新时代的曙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影响尤为明显,市场扩大,产品升值。这段时期,围绕殖民地贸易进行的战争充分体现了它对欧洲列强的重要性。欧洲殖民列强间的所有冲突,例如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甚至拿破仑战争,都是殖民地矛盾无法调和产生的”*Prado Jr,Caio (2007).Formação do Brasil Contemporneo:colnia. São Paulo:Brasiliense,p.130.。

二、巴西帝国时期

巴西帝国时期相对短暂,从1822年独立到188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

巴西历史学家何塞·穆里洛·德·卡瓦略(José Murilo de Carvalho)写过两本书,对巴西帝国进行了细致丰富的描述,从上层精英到社会阶层结构。*Carvalho,José Murilo (2008).A Construção da ordem:a elite Política Imperial;e Teatro de Sombras. A política Imperial. Rio de Janeiro:Editora Civilização Brasileira.他的第一本书《剧院暗影》全面展现了巴西帝国发展谋划、革新政策、国王和场主及土地政策的斗争。这里不作详细介绍,只理清这个阶段的时间线索:由于英格兰要求废除巴西奴隶制以促进商品销量,本国上层阶级与葡萄牙上层阶级产生冲突;矛盾在巴西上层关于废奴的争论中不断激化;地区分裂冲突不断,尤其在东北地区;巴西领土范围和高度集中的土地所有制一直沿用至今。

据何塞所说,巴西采用的君主制,保留了前殖民地团体,建立了稳固的人民政府,两者皆来源于独立时的政治领袖和葡萄牙殖民政策。何塞·穆里洛提到对巴西上层阶级进行意识形态同化改造,集中在统治区域,形成于科英布拉区。何塞·博尼法西·德·安德雷德(José Bonifácio de Andrade)*Anjos,João Alfredo dos (2007).José Bonifácio,Primeiro Chanceler do Brasil. Brasiília:Funag.,巴西第一位内阁大臣,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帝国时期,政党问题不可忽视。巴西政党一分为三:温和自由派(俗称“圆帽党”),代表东南部农民利益,摄政时期主要掌权,他们拥护强大且集中的君主制度。狂热自由派(俗称“草帽派”),代表城市中产阶级和其他省份地主的利益,他们想要地方全面自治的联邦君主制,这个最激进的政党拥护共和政府。复辟派则呼吁佩德罗一世(Dom Pedro I)重登皇位。其成员有葡萄牙商人、军人、外籍雇佣兵和佩德罗一世(Dom Pedro I)在位时的政治要人,还有安德雷德(Andrada)家族的兄弟们。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区冲突不断,如“破衫汉”战争、厄瓜多尔联邦战争、巴莱亚达叛乱、海滩革命等,频繁的暴动说明人民一开始就对帝国皇室不满。

1840年摄政末期,多亏咖啡这种新出口农作物,巴西经济开始有复苏迹象。起初咖啡种植只是为了满足国内当地消费。19世纪开始,咖啡已成为巴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咖啡的大型农场*巴西模式让权力行使和土地所有权的和谐关系得以巩固。殖民地时期到1832年间,土地制度授予国王挚友的称号给巴西地主。1850年,土地法取代该土地制度,并留存至今,土地法对巴西土地管理历史有先导性作用。沿着里约热内卢省的帕拉伊巴峡谷不断扩大,延伸到米纳斯吉拉斯东南部和圣保罗北部。咖啡种植不断加大,传统作物棉花和糖产量却在下降。1837—1838年,咖啡主要出口美国,占巴西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种植咖啡让东南部的大农场主(咖啡巨头)获得了必要的经济支持来巩固自己高于其他省份的政治地位。咖啡种植者的主导权一直维持到1930年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拿铁咖啡政策”的领先地位,还让米纳斯吉拉斯州(畜牧业)和圣保罗州(咖啡种植)的乡村寡头成为共同领导者。

三、共和时期与20世纪

1888年奴隶制被废除,1889年共和宣言发布,一方面表明乡村寡头势力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则表明巴西的城市变迁。急需人力取代奴隶进行劳动,巴西加快了吸纳移民的进程,尤其是欧洲移民;那时已有几十万意大利人和德国人来此工作,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内陆地区的咖啡种植园,还有少量在新兴工业园和国家特区*据估算,截至1900年,巴西已有超过80万的意大利和德国移民。。由于移民涌入,圣保罗市人口从1872年的3.1万人增至1900年的23万多人。1908年,日本移民也涌入圣保罗西部地区的咖啡园。雇佣劳动制也随之建立。

这股移民潮对巴西文化意义重大,尤其是南部、东南部的城市。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不仅影响巴西经济发展,更带来深刻的政治影响。塞尔索·富尔塔多(Celso Furtado)在其经典著作第五章“20世纪工业体系的经济转型”里,记述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进程。*Furtado,Celso (2009).Formação Econmica do Brasil. edição comemorativa 50 anos. São Paulo:Companhia das letras.这位经济学家说道:“20世纪上半叶,以国内市场为主动力的经济体制开始发展。”*Furtado,Celso (2009).op.cit,p.324.以政治视角为背景的研究成果虽多,但是佩德罗·杜特拉·丰塞卡(Pedro Dutra Fonseca)的著作绝对算得上经典之一。*Fonseca,P.C.D (1989).Vargas:o capitalismo em construção.São Paulo:Brasiliense.

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 Vargas)在位时期是巴西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位政治家生于南里奥格兰德市,两次担任巴西总统(1930—1945年、1951—1954年),在位19年。他既是现代巴西玩弄计谋的高手,也是建立巴西工业化的国家政客。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他建立了劳工工商部和教育卫生部;1930年设定了最低工资制,以装食物的“篮子”为基本单位,最低工资必须能够购买当地10个基本“食物篮子”;还创立了《劳动法》。因为密切联系工人阶级,他被称为“穷人之父”。他创建了大型国有企业,如巴西石油公司、巴西电力公司和巴西国家钢铁公司*Costa Lima,Marcos (2013).“A Assessoria Econmica do segundo governo Vargas e a construção do Estado brasileiro moderno”. In:Marcos Costa Lima (Org.) Os boêmios cívicos. A assessoria econmico-política de Vargas (1951-54). Rio de Janeiro;E-papers/centro Internacional Celso Furtado de Políticas para o desenvolvimento.。

说瓦加斯是巴西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因为,虽然他写下《致巴西人民》*CPDOC,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Brazil (CPDOC),that belongs to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of Fundação Getulio Vargas http://cpdoc.fgv.br/(acesso em 6/01/2017).的遗嘱就自我了断,但他创立的政治二分法影响深远:为了国家自治发展,减少对外依赖,消除巴西社会不平等现象,应该忽视政治进程中的所有分歧。直到多年后的1994年,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当选总统,他在参议院公开发表政治宣言才表明瓦加斯时代的终结。

巴西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以国家发展主义为主导。例如,宣称“5年实现50年发展”的儒塞利诺·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总统在位期间(1956—1961年),巴西利用国际资本大力推动工业化。直到若昂·古拉特(João Goulart)担任总统期间(1961—1964年),发生军事政变,军事政权反对热图利奥(Getulio)追随者主张的政策(进行土地改革*20世纪50年代,乡村第一个工会支持的农民联盟产生了,天主教会和巴西共产党也积极推动土地改革。农民要求扩大权利,土地改革的呼声愈演愈烈,1919年由大地主代表组成的巴西乡村组织成立,开始参与重大决策。如今,大地主人数在国民大会占很大部分,被称为“乡村主义者”。和收缴国际资本带来的海外利润)。随后,巴西处于独裁排外统治长达21年(1964—1985年),军事暴政,国会解散,制度形同虚设,都阻碍了民主宪政的发展。

由于新兴派和自由保守派意见不一,巴西重启民主化进程失败。自由保守派完全拥护美国主导的冷战政策,完全依从《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政策。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s Ignácio Lula da Silva)当选总统(2003—2010年)宣告了国家民主、消除社会不公、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国家工业发展理念的回归。卢拉政府促使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当选总统(2011—2016年在位),但罗塞夫蝉联总统不久就被弹劾了。2003—2010年间,巴西极贫人口从15.8% 降至 7.27%;2011—2014年间,从6.31% 降至 4.2%。*Costa Lima,Marcos;Silva,Joyce,H. (2016).“The conservative reaction in Brazil. The pendulum has swung to the right in the world scenario”. In:World Affairs - April-June,v. 20,n.2,p.152:168.

在巴西“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那些研究者坚持不懈地探索分析1964年军事政变和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政府,这项工作绝不是毫无意义的。临时政府由极端保守的国会和最高法院把持,实施严苛反动的经济政治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削减劳工福利、对巴西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进行非国有化改革,减少有利于缩小社会不公的福利计划。巴西现在又重蹈经济调整政策的覆辙,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速放缓。

巴西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塞尔索·富尔塔多(Celso Furtado)的某些反思值得关注:巴西的民族身份是由上层精英塑造的,而非广大人民?

1984年,富尔塔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极其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究竟是谁?”*Furtado,Celso (1984).“Que Somos?”. Conferência proferida no Encontro Nacional de Política Cultural. Belo Horizonte.他认为:“如果希望人民的创造性发挥最大作用以促进未来发展,巴西目前复兴过程的第一件事应是反思我们的民族身份。想要发展,我们不应执着于分辨外界强加给我们的方法是否合理,而应对发展目标心中有数。”*Furtado,Celso (1984).“Que Somos?”. Conferência proferida no Encontro Nacional de Política Cultural. Belo Horizonte.

塞尔索·富尔塔多认为,探讨巴西未来应首先对巴西文化进行反思。在他所著的另一本书里,富尔塔多强调了巴西精英阶层和人民群众间的距离。他说:“那段时期最突出的文化特色……如果否定人民艺术创造性的意义,他们就会形成负面形象,代表着落后愚昧。”*Furtado,Celso (1984a).Cultura e desenvolvimento em época de crise. Rio de Janeiro:Paz e Terra,p.23.

四、结 语

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没有论述:巴西亚马逊地区因种植大豆使环境遭到破坏*Soares Domingues,Mariana;Bermann,Célio (2012).“O arco de desflorestamento na Amaznia:da pecuária à soja”. In Ambiente & Sociedade,São Paulo v. XV,n. 2,p.1-22 mai.-ago.;宗教问题(国家由天主教徒建立,福音派却日益壮大);巴西国土占南美洲绝大部分,却缺少铁路运输;贫民窟问题;黑人犯罪隐患;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暴力问题;政府高层腐败问题。没有国家项目,缺乏立本的根基。

巴西的土地集中程度*Oxfam do Brasil(2016).Terrenos da Desigualdade. Terra,agricultura e desigualdades no Brasil rural. Novembro,Oxfam Brasil (www.oxfam.org.br).相对稳定。根据农业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数据:1985年基尼系数为0.856(这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0指收入分配完全平等,1指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2006年基尼系数则为0.872。

滥用农药的问题*Milanez,Bruno;Firpo de Souza Porto,Marcelo;Castelo Branco,Jeffer;Leroy,Jean-Pierre;Nycs,Zuleica (2008).“Os agrotóxicos e a força das multinacionais”. In:Le Monde Diplomatique do Brasil,Ed.14,set.也很严重,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农药使用国。2002—2007年,农业净销售额从19亿美元增至54亿美元,并且所有数据研究显示增长还会继续。原因在于优化了农产品出口模式,它和农业替代模式不同,不将生物多样性视为天敌。这些农业跨国公司的出现说明利润只掌握在个别企业手中,以下10家企业占据了巴西90%的国内市场:拜耳(德国)、先正达(瑞士)、巴斯夫(德国)、孟山都(美国)、陶氏(美国)、Milenia / Makteshim Agan (德国/以色列 )、杜邦(美国)、富美实(美国)、Nortox(巴西)和爱利思达(日本)。

大豆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970万公顷增至现在的2156万公顷。非政府组织巴西绿色和平组织证实,自2004年,大豆产业已成为破坏森林的新因素。该组织点名4家跨国企业:阿彻丹尼斯米德兰公司、邦基公司、路易达孚公司和嘉吉公司。这些企业几乎垄断了欧洲大豆产业,再提供原料给畜牧业。几乎整个生产线原料都由它们提供,从种子农药到港口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主导了相关产业,当地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它们还支持着巴西60%的大豆产量*Soares Domingues,Mariana;Bermann,Célio (2012).op.cit,p.9.。因此,农业机械化、化肥使用和基因改良种子让单一种植大豆的农业模式逐渐形成,人口随之迁入城市,大型房地产项目也不断开发。

巴西财富也高度集中在部分人手中*Receita Federal (2016).http://idg.receita.fazenda.gov.br/dados/receitadata/estudos-e-tributarios-e-aduaneiros/estudos-e-estatisticas/11-08-2014-grandes-numeros-dirpf/grandes-numeros-dirpf-capa.。巴西国税局2015年公布的所得税数据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本国收入和财富分配情况,不到1%的纳税人拥有全国30%的财富。尽管2013年金字塔顶端的人数稍有下降,但税收数据显示近几年顶端纳税人掌握的财富数量相对稳固。2007年,有6万6596人月收入比最低工资标准的160倍还多,占国民总收入的15.8%,占国民资产总额的22.2%。

数据还表明,高收入人群缴纳的税款和其收入不相符。*Instituto Brasileiro de Planejamento e Tributação (2015).“71thousands Brazilians concentrate 22% of all the wealth. This elite represents 0,3% of all income tax filers by 2013”. Cf:http:// www.ibpt.com.br/ noticia/2234/71-mil-brasileiros-concentram-22-de-toda-riqueza-veja-dados-da-Receita.2013年,收入超过最低工资160倍的人群,只有35%纳了税;收入为最低工资标准3~5倍的人群,超过90%的人纳了税。

2013年,纳税最多的0.3%人群,收入为2980亿雷亚尔,占国民总收入的14%;财富总额为1.2万亿雷亚尔,占国民财富值的21.7% 。这相当于人均收入417万雷亚尔,人均财富额 1700万雷亚尔。

当然,虽然巴西的确存在各种问题,但我们也具备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进行了关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广阔的亚马逊流域(虽然当地森林和居民遭到恶劣对待)都是巴西宝贵的财富。除了亚马逊流域,我们还有加拉尼含水层,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库。我们有热情好客的人民,虽然他们曾遭受权贵富人的不公对待。我们还有丰富的文化,自然灾害少发的优势,和邻国关系和睦。上一次军事战争还是1864年,巴拉圭和三国同盟(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战争,1870年3月战争结束,这说明巴西和邻国和平共处了近150年。

巴西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改变社会不公,保护好环境,充分发挥能动性来开辟一条造福全民而不仅是权贵的大道。正如达西·里贝罗(Darcy Ribeiro)所写:“领头羊是什么样的?如何成为领头羊?——我们要合理规划壮大之路并坚持不懈,时刻都能战胜改革现有社会秩序遇到的任何难关!”*Ribeiro,Darcy (1995).O Povo brasileiro. A formação e o sentido do Brasil. São Paulo:Companhia das Letras,p.446.

RethinkingofBrazilianHistory,CultureandNationalIdentity

MarcosCostaLima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Federal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Brazil)

Through analyzing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Brazil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the imperial period and 20th century,the paper discloses 500 years of Brazil histor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Brazilian national identity was based on colonial theory and culture,while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culture dominated the independent Brazil national identity. In 20th century,with the great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Brazil society,by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zation theory and culture,the trend of national identity of Brazil is still unclear.

Brazil;History;Culture;National Identity

张国超,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梁新倩,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CGL125)。

10.19468/j.cnki.2096-1987.2017.05.010

猜你喜欢
巴西
你知道“巴西”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横跨四个时区的大巴西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巴西战舞
巴西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何处得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