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范教育之得失*

2017-03-11 08:38:12陈永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世纪老师文化

陈永明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非常高兴来到湖州师范学院,来讲一讲这个命题作文《百年师范教育之得失》。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隐隐约约有一点两难的东西。我们1 500多万老师,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我们希望他们是当个鸽派系的老师,还是当鹰派系的教育教学的领路人?是当外鸽内鹰型的老师呢,还是当外鹰内鸽型的教书育人的一个模范?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师遇到很多两难性的课题。比如说,我们老师今天这份工作,你把它看成是拿工资奖金的职业呢?还是与时俱进的专业呢?还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事业?职业、专业、事业,一字之差,它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老师受到的评估规范标准很多,可是在一个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我们老师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他又在这个课堂里面怎么去开拓创新呢?规范和创新是一对矛盾体。作为21世纪的中国的教师,又该怎样处理这对矛盾体呢?我想中国的教师依然还是会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这也是我们今天师范院校的一个座右铭式的一个标志。可是中国的1 500多万教师,能不能在21世纪的今天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呢?还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在农耕时代,可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今天的教师又将如何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呢?

所以看门见山,提了这样一个两难性的问题。我想表达一下对我们百年中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它是怎么演变过来的。我们这块黄土地,诞生了儒家的文化教育。我们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可是我们的教师深受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培养的是科举式的人才。我们的路径是什么呢?乡试、县试、会试到皇帝殿前点状元。我们的内容是什么呢?必读四书五经,必做四书五经。所以直到今天,中国的师者,他比较习惯于培养的是一种标准化的人才,科举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经受不起西方文化的冲击。欧风美雨的大潮涌进神州大地,帝国强劲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我们农耕时代的平静。所以我们感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故而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我们的教师教育先学日本,后学美国,再学前苏联。经过百年的努力,我们大致形成了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教师教育。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一次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这是什么文化呢?这是网络文化,这是自行其是的文化,这是难以监控的文化。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教师教育是伴随着政治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这三大浪潮进入了21世纪。进入了21世纪以后,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担心,我们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地球还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你看我画的第三个圈,这是绿色的,这是代表生命之泉,可是它相当的脆弱。为什么呢?因为20世纪我们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我们曾经培养的人才对21世纪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9月6号到8号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教育大会,主题是学会共生。我们21世纪的学校教育,包括我们的教师应当教会我们的学生,与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准、不同宗教文化的人学会共生,与自然学会共生,与生态学会共生。

我们21世纪的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只有去学会共生,才能带着虚心和生命敬畏使生活更加充实。可是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有两大使命和职责缺一不可:一是我们怎样培养杰出人才,提升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是要使我们21世纪生存的地球能够维持下去,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了完成这两大职责和使命,对于今天21世纪的教师教育来说,这是我们新的追求,我们的新的使命。怎样来迎接我们新的挑战和使命呢?我认为,中国的教师首先要“五观”端正。所谓“五观”,就是辩论观、价值观、职业观、专业观、世界观。我们不能够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么反映在中国的教育上,特别是教师教育上,就是空教误国,实学才能够兴邦。我们只有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21世纪的中国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新型的大国。中国的教师教育不能够走过去科举式人才培养的老路,要走一条经世致用的新路子,不是传统的那种高考式的、标准化的、必读四书五经的那种人才培养的老路子。

我们整个舶来的学制,已经走过了112年。我们1904年的学制效法日本,1922年学制改仪美国,我们是亚洲第一个引进美国六三三制的国家。1951年我们学前苏联。今天我们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师教育体制。那么怎么去创建呢?摆在我们面前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把握住中国教育的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我们还处在而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个特征是我们处在三个时代交融之中。不管是我们的教学工具、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我们的学生跟老师,我们的教师教育,说实在话,缺乏理论的支撑。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好教师的教师标准是什么?那就是他(她)必须是一个技术类型的教师,他(她)应该以行为主义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7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率扶摇直上,所以到了80年代,他们希望一个好老师应当是一个工程师型的老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课内外教育,能够懂得了解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行为。这种教育理念以认知主义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到了90年代,知识爆炸,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它是以建构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的教师教育,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基础呢?这也是我们中国当今教师教育的一大困惑。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指出中国教师教育的第三大特征,那就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关于传统文化,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一褒一贬的评价。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本文化,人本文化是一个凝聚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一个分割竞争的文化。中国之所以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关键在于这个韧性上。杨博士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思维,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尽管杨博士的这个观点受到不少人的争议和批判,我是赞同杨博士的观点。我还要加上一点,就是公元606年开始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路径就是乡试、县试、会试,最后到皇帝殿前点状元。它必读的内容就是四书五经。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度导致了我们近代科学的落后。这种科举文化至今影响仍在,反映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上就是三个中心,即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所以我们每一次变革这三个中心都受到批判和质疑。可是风浪一过,仍稳稳坐在我们教育的宝座上。

正因为这三个中心,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中小学体制的改革,最终结果是什么?有的又回到了改革的原点。说明我们过去的教育反思,特别是教师教育的反思是不彻底的。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在杰出人才培养方面是有弊端的。到今天之所以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杰出的人才,这跟我们的教育密切关联。所以钱学森多次讲“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中国的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谈教育千言万语,办教育千辛万苦,办好教育要千方百计。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的关键就是优化我们师资队伍。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校长,都应该相信和支持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取得成果。我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加盟国,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共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只有这样,我们学校才能培养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这样中国才能真正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中国教师教育的走向如何呢?还是小平的那句话,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讲到教师的职责,我想用这样一副对联来表述。上联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联是: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那么师生的关系该怎么样?教师节那天,一个中学生送数学老师的就是这样一幅节日对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中国的教师教育走过了112年的历程,我把它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近代兴学的时候,我们中国教物理化学的这种新学的老师都没有;第二个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决定推进教育机制改革的时候,我们缺两百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第三个阶段,1999年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宣布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办师范,说明我们已经基本解决量的问题。进入21世纪的教师教育,关键不在于量而在于优。虽然我们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如果与欧美六个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师教育在培养任用进修等方面跟他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在师资队伍专业化的第一道门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绝对相差3-5年。所以我们讲,我们中国的师资培养还存在很大问题,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努力。

今天,我们中国的教师遇到了很多两难性的问题,面对着这些两难性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克服呢?我们必须增强我们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不断汲取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经验。中国的学校管理,跟我们教师素质的养成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部前几个月推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标准,现在又在制定我们国家第九次的课标。我们这些课标都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我们教师教育的含金量。21世纪的中国教师应该怎样呢?在教育部召开的一次教师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我的报告主题就是“我们做一个教师,既是一个资格型的教师,还是一个智能型的教师,更是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也是在教育部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我也提出“我们中国的师范教育队伍相当的庞大,进入21世纪我们的师范教育的队伍是成为21世纪的泰坦尼克号呢?还是功能齐备的航空母舰?”这跟教师的职责密切相关。资格型的教师、职能型的教师,这都是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的产物。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智慧型的教师。所以要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领导力,要不断地内化、深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提升质量,才能够提升教师教育队伍的质量。2014年教师节30周年,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提出人生遇到好老师是一个最大的幸福,给中国版的好老师提出了一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术、要有仁爱之心。

如果说西方的教师教育比较偏重于制度文化的话,那么我们比较偏重于和谐文化。所谓的“和”就是人人有饭吃,这是一个民生问题。我们的老师要倡导这个“和”,就是为了构建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所谓“谐,”就是人人都有话语权,是一个民主问题。我们的老师应当利用信息化这个平台,在班级、学校营造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民主平台。我们的老师要讲究教学艺术,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学,我们的老师,要讲究东方和西方文化这样一种教育学的艺术,要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发展的更好。我们要倡导一种重新的反思和思考,要有一种危机的意识。只有在危机的意识当中,才能够使教师教育上一个台阶。我们要深刻的反思我们的学校形式,在反思学校形式的时候,要倡导现代的教师教育职责。

猜你喜欢
世纪老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谁远谁近?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