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秀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知礼导行,知行合一”探讨中职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新模式
——以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张俊秀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部分。本文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结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从“尚礼、知礼、行礼”等一系列教育和实践的活动,培养学生践行礼仪的能力,进而构建中职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论语·述而》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语句,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综述和概括,而其内涵也反映了孔子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
“道”,即为天道与人道,指天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人道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正确和谐相处的规范。
“德”,意为立人立事,德即得,指良好行为所获得的回报,强调这种效果和收获肯定是符合道的。
“仁”,指待人接物的态度,待人接物要有爱心,做到博爱,不但爱人,还要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艺”指的是技艺,如果说道、德、仁是对人的一种规范和要求的话,那人怎样才能实现自由、幸福和快乐呢?那就要做到“游于艺”,“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和能力。结合现代意义,分别是礼:礼仪、礼节;乐:艺术;射:拉弓射箭,寓意现代的体育;御:驾驶、操作现代化设备;书:文学、历史的人文素养;数:科学、逻辑等。
孔子认为,人才的培养,不但有远大理想、德行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还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就是以道、德、仁为纲领,进行“六艺”的修养。而在六艺中,孔子把礼作为六艺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能力和技艺。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开展礼仪教育,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的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而我们的中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重技能,轻礼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抱着“一技在手,饭碗不愁;技达四海,能行天下”的理念,重视技能的学习,认为学好技能对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好处,却忽略了文明礼仪的学习,认为这无关紧要。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文明礼仪对于中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1.1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把道德教育、素养培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的内容和要求。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所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将从原来主要关注岗位能力(硬技能)到现在更加关注通用职业能力,关注这种适合于任何职业、任何岗位、可迁移的通用职业能力、核心素养(软技能)”。
1.2 文明行为养成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
正如孔子所说,礼是作为“六艺”之首,认为人的修养当中,首先必须要会践行礼仪的能力,这是学会做人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作为职校生重要的职业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是素养教育的归宿,素养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所以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基工作,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质”的显性指标。
1.3 当前中职生的行为特点亟待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非常“6+1”即6个大人养育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里面。家长的百般宠爱,小孩的娇生惯养等等致使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所谓“富二代、官二代”等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气已经成为一个被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要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必须要从知到行或者从行到知的过程中整体设计,营造文明行为养成的全方位生态环境。本文以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以“知礼导行,知行合一”为原则,探讨构建中职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2.1 “尚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礼仪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行为养成的影响作用,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当进入一个高星级的宾馆,面对雅静、卫生的环境,人们不忍心去破坏;相反,进入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人们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就会减弱。因为人们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心理就会产生定式,从而支配行为。所以高雅环境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意义重大。
2.1.1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
民政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勤学、厚德”为主题,大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职教精神和企业文化特色进行建设和布置。并对校园大批景观文化的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形成了具有校园个性的八景文化。
2.1.2 崇艺亭
艺,正如前面所讲,是指技艺。意味着告诫我们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应强调素养+技能的学习和修炼,做到内修职业素养,外修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1.3 沙雕壁画
这幅壁画是展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思想智慧,“仁、义、礼、智、信”,强调德润我心、德行天下的智慧;理想家园。有长廊木座、鸿儒相伴,堪称理想家园;中心广场。是新校区落成坐标,也有其丰富的含义;崇礼亭。与国旗台相伴,寓意着崇尚礼仪、礼节等仪式的意义。文化长廊。由崇德亭、崇孝亭、崇文亭、崇信亭等构成,让学生置身其中领略着文明的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雷锋像。弘扬雷锋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对社会的感恩与关爱的博爱、无私精神。梦想跑道。意味着在这里职业梦想将要起航。
通过这八景,赋予校园以浓浓的人文气息,给学生一种文明儒雅的浸润奇效。除了校园环境,班级也是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
2.2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格成长、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所以,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班级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 班级文化之环境布置
学校每学年对课室文化进行评比一次,每次课室的布置都是班主任带着学生从基本的刷墙开始,开始为期甚至达一个多月的设计和布置。
2.2.2 班级文化之制度建设
班级各种规章制度和约定的制定,需要遵循校纪校规的前提下,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对文明班级形成及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强有力的保证。
2.2.3 班级文化之精神信念建设
如:班级目标、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班级风气和学习风气等。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最宝贵的优势和精神财富。民政学校很多班级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把专业特色、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融入到班级文化当中,营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
除了班级文化,还有就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饭堂文化、宿舍文化,干净、整洁、和谐的生活环境都对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所以,校园文化,大到建筑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小到寝室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等等微文化集成便成为校园的整体文化。文化,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养成,对一个学校的文明形成,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功能。
2.3 “知礼”——开展文明礼仪专题教育,搭建礼仪知识学习平台
亚斯贝斯说的,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陶冶。当然这个陶冶是一个文化知识传授、学生体验生成的一个过程。所以,要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行为,首先要让学生有礼仪的意识和知识。
2.3.1 组织开展文化宣讲活动,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校园文化宣讲已成为民政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保留的特色项目,每年由高一年级的师兄师姐为新生介绍校园文化。这不仅让深刻了解学校文化内容,更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校园气息和树立家校情怀的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给学生一种文明儒雅的浸润奇效,让学生在无声中受到文明之礼的熏陶。
2.3.2)开展文明礼仪专题活动,加强仪式感教育
仪式感教育,不仅仅只是强调行为举动,更应让学生理解仪式所包含的特殊内涵和价值。仪式越隆重,程式越规范,人的仪式感就越强烈。要学生行礼仪的仪式,首先要学生知礼,理解礼仪仪式的意义及赋予的内涵价值。例如让学生在升旗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升旗礼,首先应该开展国歌、国旗专题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升国旗、唱国歌的意义,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才能由里及表,知礼导行。
2.3.3 加强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文明行为养成
为加强和规范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学校特别制作校园文明礼仪宣传片,宣传片里包括:形象礼、集会礼、问候礼、课堂礼、办公室礼仪、就餐礼、公共礼仪、宿舍礼仪等“校园八礼”,并根据各种礼仪要点编成礼仪三字经,进行概况和提炼。这个片子在开学初要求以主题班会课进行专题学习,并长期在饭堂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滚动播放。
2.3.4 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把礼仪养成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德育课的范围中,作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另外,礼仪课程教学应当体现职业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教师礼仪等;服务专业应当注重服务意识和服务礼仪;汽车营销、会计及电商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礼节的运用、沟通能力、电话礼仪、应变能力等)。另外,学校以“民校大讲堂”的平台,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礼仪主题讲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挖掘德育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应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内化于心、外表于行”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和重要途径,为加强中职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应不断开发文明礼仪教学的内容和加强教学方式、途径的改革与创新。
2.4 “行礼”—— 强化实践体验教育,促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不可能仅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能完成,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自身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
2.4.1 丰富的社团活动
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每一次社团活动,都是一次行为习惯的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文明教育的体验。例如,跆拳道社团,社团内部有非常严格的训练和纪律要求,不管寒冬酷暑,都看到社团成员光着脚,穿着薄薄的跆拳道道服在户外进行严格的训练。每个社团的要求都无形中促使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和规范。
2.4.2 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每位学生都有志愿服务时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逐渐培养相应的文明行为和优秀品质。
2.4.3 班级团体建设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赋予一个班集体精神和力量,让这个班集体更加有爱,班级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提升班级凝聚力。而班级凝聚力则是班级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所以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则要促进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班级团队精神。在班级中组织开展实践拓展活动、团建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班级不良的人际互动,实现班级的共融,班级团队精神得到有效的提升。
2.4.4 德育特色实践活动渗透专业建设中民政学校各系部根据各专业群特点,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各系部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设立不同的渗透目标。例如:经贸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突出“诚实守信”的商道职业精神,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汽修系结合部门男生多,有吸烟现象开展了禁烟宣传活动系列;服务系围绕礼仪服务意识的培养开展弟子规礼仪操、茶道文化宣传等系列活动;计算机系结合部门学生特点和社区企业需求,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开展设计制衣职业者的安全包的公益活动,通过活动倡导制衣职业者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德育过程中,我们符合教育和道德成长的内在规律,要促使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要做到“知礼导行,知行合一”, 整合和动员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生态环境。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翟丽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2):110.
[3]高京平,粱永郭,李春鸣.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重在实现知行合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6(7):83-84.
[4]孙德贵.浅析中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65-66.
G64 G77
A
张俊秀(1979,8-),女,汉族,广东饶平人,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素养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