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2017-03-11 07:02郭满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郭满庄

《中外医疗》杂志社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郭满庄

《中外医疗》杂志社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巨大冲击,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可见一斑。学术期刊数字化有利于提高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研究态势,未来很大可能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的首要出版方式。但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再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针对现状进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最后提出因应策略。

学术期刊;数字化;因应策略

实现数字化发展是国家对出版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要求,各种现象表明,数字期刊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在学术期刊向数字期刊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以下将做出归纳,并根据数字化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分析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研究进入了数据密集型时代,大量数据充斥在研究者脑海中,纷繁复杂,降低了研究者工作效率,有鉴于此,将学术期刊数字化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高效有序的必然要求。数字期刊正逐步成为主流,在学术期刊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外出版业数字化发展已接近成熟,国内出版业发展虽说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发展速度迅猛,众多学者集思广益,为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约化以及成功向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从科研人员实际需求出发,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优势,建立内容丰富、功能多样的线上学术平台,在网上成立学术期刊论坛网站,供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信息交流,推动网络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另外可在传统期刊的基础上将网络期刊的优势融合进去,有效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1]。学术期刊未来必须坚持以内容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发展道路,才得以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由于数字化的标准尚未形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还无法达到,且有诸多客观条件形成的障碍,使得期刊网站难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难以达到众多新型出版模式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的学术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络数据平台合作,运作模式得不到保障,涉及各方利益的数据透明度较低,很多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数字学术资源被商业数据库所垄断,不仅不利于学术硕果的广泛传播,也是对学术期刊的公平性做出挑衅。不过,截至2016年9月,许多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上线,这使得读者能很容易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学术资源,同时也出台了允许开放获取的相关政策,这些利好让知识能够在全社会充分涌流,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这也是学术发展的初衷。但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各专家学者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多方面探索,为学术期刊数字化持续健康发展荐言献策。

2 数字期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数字化方式缺乏多样性

如今我国绝大部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仅仅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式的期刊转换成PDF格式上传到网上,虽然国内大部分学术期刊已经和万方、CNKI、维普三大期刊数字运营商签约合作,但由于过度维护纸质版学术期刊的发行,期刊数字化出版远远落后于纸质版期刊的出版,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2.2 缺乏对网络版权有效保护的制度

近年来网络版权侵权现象愈发严重,缺乏相关保护制度,如果不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数字化发展将会有很大阻碍。

2.3 数字化规范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和传统期刊相比,数字期刊规范甚至是文件格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同数字运营商使用不同的阅读器造成的,比如CNKI就使用PDF阅读器和CAJ阅读器;另外电子阅读器内容格式也各种各样,比如有纯文本TXT格式,也有图文并茂的PDF格式,还有网站WEB格式等等[2]。

3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3.1 学术期刊数字化将成为主流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发展迅猛,由互联网衍生出的众多先进技术可解决数字化出版业的很多棘手问题,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出版形态。传统纸质期刊也实现转变,印刷方式更加灵活,根据用户需要印刷,凸显即时性,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数字期刊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再不是简单地将纸质期刊转化成PDF。其中网页形式将是数字期刊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通过一些网络语言标识对内容进行标明和解释,加大发布灵活性,大大提高论文发布出版效率。

3.2 信息化背景下多种出版方式共同作用于学术研究

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行业发展离不开数据,这使得学术研究对数据依附程度变大。在这个大背景下,众多出版方式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应用于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学者之间沟通交流上,而微博、微信、大众论坛等线上平台的出现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是学者之间分享各自资源、发表个人学术看法见解的风水宝地;学术维基更加注重对方对价值的诉求并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保证其应用价值,这将促使以往固步自封的评审机制逐渐往编辑人、著作者、评审者三方开放互动的方向靠拢。

3.3 全方位评价促成崭新的评价模式

现在大家对论文的评定容易以偏概全,缺乏客观性,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用户大大增加,数据变得可控,论文有没有被下载、被分享、被评价都会得到跟踪记录[3],然后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施引者的引证初衷、思想、性质等,对论文的评价也将变得更加理性客观。

替代计量学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式而备受关注,通过它可得出论文受关注度的强弱,能够反映出论文对社会和学术影响力的大小[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整合,开放评价和科学评价相整合,“引用评价”与“关注评价”相结合,这种更加理性公开公平的全方面评价将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体系。

3.4 数字化出版有利于传播内容和渠道的进一步结合

期刊内容对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确实起着很大影响,但期刊传播渠道也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多项统计数据显示,网络用户正逐年增多,网络普及率逐年增高,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持有者越来越多,显而易见未来通过手机客户端阅读论文获取学术资源将成为一种主流。

网络数字出版在以内容出版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社交”因素,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便捷性,满足读者对信息获取的个性化需求,大大促进了期刊传播内容和渠道的紧密融合。

3.5 期刊出版流程将向“云出版”方式转变

传统出版流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如今期刊出版的各方面需求,必须有更加快捷方便的出版流程与之匹配。“云出版”方式的出现极大解决了出版行业的这一问题,在“云”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跨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的自主经营[5]。

4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因应策略

4.1 成立一套完备的内部资源保障体系

注重传播内容的实用性,优化传播内容,减少无用模糊信息,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变得更加专业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提高读者易读性、舒适性,做好期刊数字化内容资源保障。

提高传播宣传力度,做好数字化渠道资源保障。内容做好但得不到认可,这等于做无用功,因此,拓宽传播渠道势在必行。建立学术期刊专门网站,展示期刊内容,增加论文开放获取功能,同时也可以发布一些学术大咖信息和一些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吸引网民阅读,加大访问量。另外也要实现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拓宽传播空间,增大学术感染力。成立手机WEB网站,通过网络媒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流社交应用进行扩大传播,另外要将从多方面获取的学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总之,从现实需求出发,利用各种方式方法、途径、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学术期刊的传播宣传力度。

4.2 建立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保障机制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数字出版单位和技术提供商各方权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最大程度激励学术期刊往数字化方向发展,尽最大努力给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

提高对版权的保护力度。版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缺乏制度保障,很容易被侵权者钻空子,行业发展将停滞不前失去生机。虽然我国也有关于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执行力度并不大,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出版单位和出版商之间签订的协议有很大风险,这必然不利于期刊数字化建设的长期发展。因此,要从各方面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力度,规范版权交易流程,附以必要的技术手段,防止非法侵权现象发生,同时要制定统一的数字化出版规范标准,统一文件格式,进而更加有力地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

4.3 构建“云出版”数字平台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学术期刊数字化过程是集众多内部要素和外部共同参与的过程,实现内外资源的高效整合,是增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生命力、加快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的大背景下,在“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发展也要顺应时代主题,以学术问题为中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云出版”公共平台,共享各自资源、取长补短、去粗取精,促进学术期刊往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 结语

学术期刊往数字期刊方向发展已是必然,但转变过程也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一个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问题所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完善法律法规,统一规范制度,兼顾各方利益,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以确定的是,发展步伐将会更加稳健与快速。

[1]JENSEN K B.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 刘君,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4.

[2]彭兰,高钢. 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6.

[3]周蔚华. 数字传播与出版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4]RHEINGOLD H.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 [M]. 张子凌,老卡,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

[5]马强.电子纸阅读器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模式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9,21(9):37-38.

G23

A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