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新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七中学,黑龙江绥化 152000)
开展高中美术课程,培养新时代青少年良好的美术作品赏析能力,是这一时代的教学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需要。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培养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核心素质之一。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我们的教师过多的重视了学生单方面文化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由此导致了人才综合发展能力的缺失,实为我们教学的失败。在教育面向新时代、面向现代化的今天,这一现状应当得以遏制和改变。以下本文将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的部分尝试,探究恰当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仁。
要想弄清培养新时期青少年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笔者认为,所谓的“美术作品赏析能力”指的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的美术知识,对美术大师创作的作品进行归类、判断、分析、体验、评价和联想,程进而得到审美的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美术教师通过结合各式各样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陶冶生活情操,更结合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提升高中生对艺术的感知和品味,汲取前人的优秀技法。另外,从促进高中生综合发展来看,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赏析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校园或者校外随时都可以拿到一幅作品进行赏析,在他人面前展示自身优秀的艺术感知魅力,发散学生思维,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丰富自身的艺术素养,也是十分切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表征,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特别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你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而艺术修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包括了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但是这一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依靠天长日久的积累方能形成。美术赏析能力的培养,要以促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为奠基过程。通俗上来说,这是美术赏析的入门。美术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了美术历史的常识和一般美术技法的构造形式,不同的美术形式包括了各自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美学特征。主要包括:绘画、设计、摄影、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绘画艺术还可以进行细分,为:水彩画、油画、速写等等;设计也可以进行细分,为: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海报设计、服装设计、标志设计等;摄影的细分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人物写生等;雕塑的细分为:石雕、冰雕、泥雕、沙雕等等。这些属于艺术作品赏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常识,是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其次,对于作品赏析中,我们还要指导学生一些欣赏的方法,比如感悟式赏析,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高中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通过画面和色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又如,社会学赏析,即结合作品的作者生平经历、创作时代背景,来分析和论证美术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还有其他的赏析方法,都是我们应当作为教学重点来分析的。
对于我们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人,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就是,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结合其心境和思想凝聚而成,一般来说,创作的时间较长,具有很深的精神内涵,如同一首诗般耐人寻味。所以,我们在指导高中生赏析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应当将教学的过程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作者生前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深层剖析作品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创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勉,在理论上达成共识。
比如,油画是西方美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等,这些都是西方不同时代不同优秀作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也是打开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培养作品赏析能力的一个门户。以荷兰著名美术大师梵高的《向日葵》为例,我们从他的生平来看,这幅油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1888年8月份,作者在法国的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下有感而发创作而成,此时的梵高年龄已经达到了35岁处于人生中的中年时期,从这幅画面的整体着色来看,主要是以黄色为主,如同炙热燃烧的火焰一般,似乎在向世人展露着自己朝气蓬勃的一面,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梵高在一生中绘画向日葵的作品很多,但是唯有这一幅最为著名,也可以称之为他的成名之作,是他勃勃朝气、对生命、生活追逐热爱的表达。
如今我们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信息化,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最为明显的表现,在高中美术作品赏析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美术作品的信息和资源。作为他们的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就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利用多媒体多多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赏析氛围,拓展高中生的美术视野和认知范围,让他们结合过程性的学习,逐步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并且构建起良好的艺术认知系统,养成一套独立、完善、自主的审美体系。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过程中,我们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个作品的感知和体验是相同的,因为感知和赏析美术作品就如同是读书的过程,是“见仁见智”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站在的高度不同,自身所包括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感受力、想象力不同,所以就容易产生不同的艺术体会,这是十分正常的,也是符合艺术作品赏析规律的。但是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并不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美术感知,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件美术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传递了什么信息,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感知的过程抹杀了,如此则是不利、不当的教学方法。笔者建议,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此为鉴,尝试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沟通、交流、合作讨论,进而在具体的谈论中增强对同一件作品的感受,使得审美的思维更加全面,审美视野得到拓展,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关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体验、分析、评价等综合赏析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从文化知识的灌输角度强调学生的“缺陷式”发展。针对高中生美术赏析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和分析,希望可以对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养成良好审美习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综合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阮华旭.培养观察能力是开启学生审美的钥匙——漫谈高中美术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59-160.
[2]骆海霞.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2):94-95.
[3]尹施奇.创造性思维在高中美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施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