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11 05:56郭毅飞苏明东
物流技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训物流人才

郭毅飞,谭 军,苏明东

(1.华北石油管理局 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河北 沧州 062550;2.华北油田公司 人事处,河北 沧州 062550)

基于企业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郭毅飞1,谭 军2,苏明东2

(1.华北石油管理局 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河北 沧州 062550;2.华北油田公司 人事处,河北 沧州 062550)

通过对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按需设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建立“实训-实习-试用”岗前实践机制、完善就业跟踪与企业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需求;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引言

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从企业需求出发,构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业界与学界的普遍关注。王培东(2010)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人的能力结构三层次理论,提出了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基于该框架并结合具体数据,构建了涵盖教学、实验、实践等多方面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朱军伟等(2010)、段文秀(2012)通过分析地方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市场需求的地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杨华龙、滕川川等(2015)分析了未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涵盖在校学习、企业培训、岗位实习锻炼等环节的校企“3+1”定向培养模式;钱惠琴(2015)以苏州地区20多家企事业单位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合理建议。上述文献,或以地区或以行业为对象提出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人才最终会面向企业,只有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 企业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业是货物包装、运输、配送的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物流业规模也逐渐扩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物流业总收入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我国快递行业已经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并且已成为全球快递量大国。全球每年约产生700亿件快递,中国快递量高达300亿件。根据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等机构于2016年5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已达到203.3万人,相比于2006年已增长近13倍。伴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人才数量需求持续性扩大。伴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流通企业的生产服务过程已经离不开物流运输,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一需求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数量上,伴随着电子商务和O2O等商业模式的发展,物流服务人才成为电商与流通企业紧缺人才,需要一大批基层物流人才支撑起不断崛起的物流配送行业。需求的扩大还体现在结构的变化上,电子商务使得物流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物流不仅仅是运送货物,而是将各个地区行业相连接的使者,其岗位不仅仅是基层配送人员,还包括仓库管理员、指挥调度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各类型车辆司机、分拣员、高端设备操作员等。同时,对于物流人才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断增加,随着人工智能和高端验证识别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对专业化人员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

(2)人才类型需求日趋多元化。因不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程度不同,其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就战略规划而言,大型国有进出口贸易企业从事大量的远洋和船舶物流运输,就需要较多懂得经济贸易、外语的物流人才,而对于国内的民营快递公司而言,其就需要较多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出众的物流人才;同一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物流企业建立初期,往往需要较多具有亲和力的物流基层工作人员来获得市场口碑,当进入到成长期,则需要更多的物流管理类人才来进行市场的开拓和差异化产品的开发,而到企业成熟期或上市之后,会需要更多既懂得公司治理、金融、法务又具有专业物流知识与能力的人才。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诞生不少民营物流企业,如中通、申通、顺丰等都已经上市,其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到全球。培养特定方向的专业型人才能够适应我国物流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3)人才需求的地域性差异较大。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的特点,物流行业也不例外,不同地区的物流行业发展差距较大。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建设状况良好、居民可支配收入高等方面的原因,物流行业发展程度高,因此对物流行业人才的需求多集中在高级管理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中部地区的物流行业发展程度落后于东部地区,但近年来也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其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集中于管理类人才,能够使企业在中部迅速占领市场。西部地区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最落后的地区,而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部分地区的物流业务很难开展,该地区的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基层工作人员,其需要扩大企业在物流运输上的覆盖面,并探寻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应对策略。

3 我国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2 000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为物流业输送了数以百万计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大部分大中专院校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学校授课和基地实训,学生难以获得切实的实践技能的提升。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广大非研究型大中专院校,实践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往往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往往仅通过基地实训来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然而其场景和操作模式和现实工作仍有较大差距。即使部分院校认识到这个问题,尝试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实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也因为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而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僵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的操作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还由于枯燥的过程而使学生厌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随着行业实践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已不仅仅是货物运输与配送的行业,其与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等行业越来越密不可分,并且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背景下,国际化视野也是物流企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当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仍然集中了较多的物流管理理论和传统物流企业案例,对于当今迅猛发展的物流国际化、物流企业治理和融资、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案例十分缺乏。当前物流专业学生往往缺乏经济学、财务管理、新闻传播、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建构,导致其难以运用多元化的思维和知识解决问题,在招聘面试中也难以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培养内容的片面化,会导致学生习惯性地将物流行业概念局限于物流运输,而忽视了当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使得学生难以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思路,容易在就业时面临自身所学知识与企业发展规划的冲突。

第三,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优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包括实训基地、培训与教学设施等,软件即优质的师资队伍和专业的教材。只有硬件与软件兼备,才能培养出专业化、创新型、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在目前的大中专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校办学层次和经费分配的原因,教学设施尚不十分充足,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应用型软件和培训系统覆盖率极低。由于高昂的建设费用,大多数院校对此类设施望而却步,而将更多的经费用于学校环境建设和教师发展领域。就软件而言,物流专业的教师大部分缺少实践经验,其培养的人才也不能很快的适应物流企业的需要。另外,物流专业教材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少,从企业需求出发编写的物流专业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4 基于企业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1 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培养专业化和融通型的人才。专业化是指物流人才能够掌握物流管理的主要知识,运用专业化的物流行业工具开展业务,并能够在物流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要求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关注学生对物流理论的把握,并将经典的理论和日新月异的物流行业实践相结合,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物流作业,并能在工作中反思与创新。专业化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单位在已有师资的基础上,适当引进在企业内担任管理人员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能够补充专职教师无法提供的行业内动态和相关实践技能信息,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实践都获得专业化培养。融通型人才是指物流人才能够适应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对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法务、物流国际化等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不断开阔视野,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够和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的人才通力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策略和方案。融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开发通识类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按需设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物流专业在校学生的课程模块应当由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实验课程构成,这三类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应当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制定。

(1)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当囊括国内外经典的物流管理理论,使学生能够了解物流行业的变迁和承担的使命;还应当引进优秀的物流管理案例,其不仅包括经典案例,还应当包括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和资本市场发展而发生的典型案例,以此提升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的全面认识。

(2)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类课程,其内容应当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密切联系,并与企业实际运营相结合。通识课程应当包括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货物运输保险、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商务谈判等科目,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时事点评等方式展开。

(3)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是在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其课程设置应当尽量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模拟系统,使学生进行物流仿真模拟实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3 建立“实训-实习-试用”岗前实践机制

应当建立以“实训-实习-试用”为一体的岗前实践机制,使学生在这三个过程中完成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阶,从而适应企业的现实需要。实训是在学校进行的模拟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后续的实习当中。实习是学生在物流企业进行亲身实践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和自身能力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校应当加强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与企业共同开发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不断通过实习提升自身能力,从而顺利就业。在试用过程中,学生还尚未成为物流企业的正式员工,能否转正取决于其在试用期的表现。在实践机制中加入这一过程,能够关注学生在进入物流企业之后的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物流人才能够匹配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

4.4 完善就业跟踪与企业反馈机制

为了培养符合物流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还应当完善就业跟踪与企业反馈机制。一方面,跟踪毕业生在就业之后的发展情况,关注3年之内的薪酬变化和5年之内的职位晋升情况,并对工作变动和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价。培养单位应当不断研究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不断建立起就业质量评价和跟踪机制,并推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以此在同类型院校之间进行比较,不断取长补短。通过就业跟踪机制,发现自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在未来的物流人才培养中不断改进,使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发展前景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其不仅在于与物流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引进校外兼职教师,还包括与物流企业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定期通过企业获得人才发展情况的反馈信息。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方案,不断倾听物流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建议,通过双方合作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

[1]杨华龙,滕川川,徐奇.基于校企“3+1”定向培养的物流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航海教育研究,2015,(1):33-36.

[2]钱惠琴.基于企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3):278-280,270.

[3]段文秀.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2,(12):119-120.

[4]朱军伟,商会娟.基于市场需求的地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1,(1):75-76.

[5]王影,王培东.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及立体化培养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4):74-75.

Study on Moder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Based on Corporate Demand

Guo Yifei1,Tan Jun2,SuMingdong2
(1.SocialSecurityManagementCenterofNorth ChinaPetroleum Administration,Cangzhou 062550; 2.PersonnelDivisionofNorth ChinaOilfield Company,Cangzhou 062550,China)

In this paper,through analyzing the corporate demand for logistics talents and in view of the inadequacy of the current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China,we proposed a number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build the moder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ased on corporate demand,which included formulat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etting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as per demand,establishing the"training-practice-trial"pre-job practice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tacking and enterprise feedback mechanism,etc.

corporatedemand;logisticstalent;cultivationmode

G642

A

1005-152X(2017)05-0182-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5.041

2017-03-18

郭毅飞(1984-),女,陕西汉中人,硕士,华北石油管理局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员工培训;谭军(1978-),男,湖北随州人,华北油田公司人事处经济师,研究方向:薪酬管理;苏明东(1975-),男,河南泌阳人,华北油田公司人事处工程师,研究方向:薪酬管理。

猜你喜欢
实训物流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