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建,王 胜,南克勉,王 心
武警部队藏区维稳医疗后送的主要特点与建议
胡 建1,王 胜2,南克勉3,王 心4
维稳;藏区;医疗后送
医疗后送是遂行多样化任务时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治疗和后送的全部工作,包括从伤病员负伤、患病起到治疗终结最后离开救治机构止,妥善组织收容、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救治措施进行救治、迅速安全后送等内容,是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的中心工作[1]。由于我国藏区民族组成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使得武警部队在藏区执行维稳任务面临严峻挑战,对医疗后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圆满完成武警部队藏区维稳任务,确保官兵全任务周期身心健康,笔者在分析武警部队藏区维稳医疗后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藏区卫生工作实际[2],对做好武警部队藏区维稳医疗后送进行思考。
1.1 力量构成复杂多元,组织指挥协调困难 武警部队藏区维稳力量具有联合性[3]。一方面是武警部队自身力量具有联合性,包括机动部队、内卫部队、警种部队和院校等力量的联合;另一方面在藏区维稳中也可能得到解放军、警察(公安)、民兵、预备役等其他力量的支援和配合,具有联合性。因此,武警部队藏区维稳医疗后送也是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多种形式卫勤力量的联合,既有武警医院、藏区医院卫生队、解放军医院和总部支援的方舱医院等收容机构,也有开展伤病员分类、立体化后送的伤病员后送机构;既有实施救治的救治机构,也有开展卫生防疫和药材供应等保障机构;不仅需要部队自身的卫勤保障机构,还需要动员地方卫生力量。如在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由属地总队、机动部队、军事院校、解放军部队、公安部门、地方相关部门等单位的卫勤力量,联合对伤病员进行医疗后送,提高救治效率。卫勤力量构成复杂多元,组织协调工作困难,需相互联合,统一指挥。
1.2 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特殊,防病与后送任务重 藏区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海拔在3000 m以上,空气稀薄,干燥,气温低,紫外线强,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愈加明显。一方面内地驻训官兵远程机动到藏区遂行维稳任务时,由于未完全适应高原环境,维稳任务对抗程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官兵容易出现身心疲倦、精神压抑等现象[4]。加之饮食、饮水、宿营等后勤保障难到位,官兵抵抗力下降,导致官兵既容易发生如急性高原反应、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原特殊病症,也容易增加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且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卫生防病任务重。如某部空运进藏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高达95%以上,中度反应32.6%,重度反应0.5%。由铁路和摩托化输送至高原者,急性高原反应总发生率达90%,其中中度25.6%,重度1.1%。由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已成为急速进入高原作战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5]。另一方面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特殊,医疗后送难度大。在缺氧条件下,救护人员体力和技能水平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80%、甚至更低,体能下降快,后送速度较平原慢得多,可能使伤员错失关键救治时机。同时,在寒冷环境下,救护人员手脚僵硬,灵活性降低,影响救治的速度和质量。藏区属高原高寒地区,人烟稀少,后送距离远,地形复杂,道路险阻,寒冷天气使卫生装备无法正常工作,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难度大,藏区维稳卫生防病和医疗后送任务繁重。
1.3 维稳形式多种多样,救治需求不同 武警部队藏区维稳根据任务性质可分为反恐作战、重大安保、处突维稳和抢险救灾等多种类型,其完成任务的手段也是各不相同,如反恐多为作战手段、处突多为执法手段、重大安保更多是执勤手段,而抢险救灾更多的救援手段。不同类型任务下的采用的不同手段、不同方式、不同阶段,对于卫勤保障的重点、方向、内容均不相同,其伤病救治需求也存在差异。如在反恐怖作战行动中可出现火器伤,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以软组织损伤和刃器伤为主,地震救援中以挤压伤、多处伤为主,抗洪抢险中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疾病多见,执勤则以疾病预防性措施为主[6]。如武警部队在藏区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第一阶段为处置阶段,由于处置过程中双方对抗特征明显,部队在短时期内发生批量伤员,且官兵心理压力大、生活和执勤环境艰苦,卫生减员率高,以战伤减员为主;第二阶段为清理阶段,部队担负社会面上的清理排查和防止局面反弹任务,部队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减少,官兵心理压力减轻,生活和执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卫生减员率下降,以疾病减员为主;第三阶段为镇守维稳阶段,部队进入三级加强战备,官兵心理压力趋于平缓,生活和执勤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减员率明显下降,仍以疾病减员为主。可见,武警部队藏区维稳的不同任务中,采用不同的手段和任务的不同阶段,伤病员救治的重点各不相同,需统筹全局,把握重点,精确保障。
2.1 整合力量,构建武警藏区方向医疗保障部队 在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的大战略下,根据藏区维稳卫勤力量构成多元的特点,按照“两个融入(总部融入国家维稳联合指挥体系和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总队融入属地维稳联合指挥体系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要求,借鉴借鉴美陆军“医疗部队兵力池”的理念[7],将藏区方向的属地总队(师)医院、藏区医院卫生队、总队(师)卫勤保障分队、属地与支援部队的支队(团)救护所、当地地方医院和藏区解放军医院进行整合,构建藏区方向区域性的“医疗部队兵力池”,进行单元化、模块化、区域化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平时,对相应的机构进行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提高个人、分队和整体的能力。在遂行任务时,根据距离远近、现场需要、技术优势等因素进行抽组,以最快速度调用最佳技术的分队进行保障。
2.2 联合保障,建立从现场到后方的医疗后送网络 由于藏区维稳持续时间长,部队成散点状分布,双方对抗激烈,加之藏区人烟稀少,低氧低温环境突出,伤病员对于时效救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破除建制保障的壁垒,建立从现场到后方的网格化医疗后送网络,进行联合保障,按照“就近后送,方便后送,快速后送”的原则,实现对伤病员的及时救治与快速后送,尽快获得确定性治疗。一是不同类型卫勤力量之间的联合保障。在藏区维稳中,武警部队、解放军和地方力量联合部署,统一行动,需做好不同类型卫勤保障力量之间的协同与联合,重点解决部队伤员床位、后送机制、药材补给、防疫药械等难点问题;二是武警部队内部不同部队卫勤力量之间的联合保障。藏区维稳中,既有属地总队、机动师和森林西藏总队等力量,也有内地驻训机动部队力量,还有内地机动支援力量,虽然各自担负的任务不同,其卫勤保障的重点和内容不同,既有各自独立完成的保障任务,也有各方共同完成的保障任务。因此,需要加强各方力量的协调与配合,主要是明确救治阶梯设置、各级救治机构力量配置和救治范围划分等,确保医疗后送的高效、顺畅。三是各任务部队内部上下各级之间也需要加强协同,充分沟通,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提高伤病员救治效能。
2.3 信息共享,实现对伤病救治实时感知与精确控制 藏区维稳任务有反恐作战、重大安保、处突维稳和抢险救灾等多种类型,在同一种类型的不同方向、不同阶段、不同手段对于卫勤保障的重点、方向、内容也各不相同,需要对其医疗后送需求进行实时感知,以便精确保障,提高救治效能。为提高医疗后送的效率与精确性,需将信息渗透到医疗后送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中,以实现伤病员信息共享。一是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直接接收上级传达的任务要求,根据保障任务需求,合理抽组、调派。同时,根据平台提供的物资配置情况和具体保障任务需求,选取行动所需的物资及其数量,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人员和物资的准备。二是采用电子伤票实现对伤病员的现场、收容、后送和救治的快速检伤分类,赢得院前急救的“黄金1小时”[8]。三是利用远程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系统对伤病员的心率、呼吸、体温、血氧、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指标实时监控,实现与后方医院实时沟通,对伤员整体救治护理的过程全程观察,真正实现伤病员救治的无缝连接,保证救治质量,提高救治效率[9]。四是对危重症伤员实施远程会诊,可以不受空间地域影响,无论伤员身处何地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得到后方医院专家的诊治。
[1] 南克勉,王 心.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7.
[2] 张智明,张 韵,刘瑞英,等.武警某部藏区驻训卫勤保障的主要做法[J].武警医学,2011,22(10):913-914.
[3] 肖凤合.武警维稳战役[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6:90-99.
[4] 于晓明,金 峰,尼玛卓玛,等.武警某部高原高寒地区跨区应急卫勤保障启示[J].武警医学,2016,27(11):1179-1180.
[5] 高钰琪.高原军事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580-590.
[6] 王 心,郭海涛,胡 建,等.武警部队伤病体系及影响因素探析[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6,18(4):204-206.
[7] 胡 建,沈 昫,王 心,等.武警部队卫勤保障引用美陆军“医疗部队兵力池”理念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2):1114-1117.
[8] 胡 罡,孟 毅.医院卫勤分队在批量伤员院前救治中的信息化管理实践[J].医疗装备,2015,28(2):68-69.
[9] 张 洋,胡兆娟,彭启华.武警部队卫勤保障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建立医疗云平台的意义[J].武警医学,2015,26(9):967-968.
(2017-04-13收稿 2017-06-20修回)
(责任编辑 郭 青)
R821.1
武警总部卫生局指令性课题,藏区疆区维稳行动的卫勤保障研究(WJHQSWB 2013-01)
胡 建,硕士。
1.519000,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卫生队;2.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经济管理科;3.300309,武警后勤学院科研部;4.300309,武警后勤学院卫生勤务学系
王 心,E-mail:xhj56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