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康,李 霖,陈进平,李战武
借助“微信”平台为兵服务初探
王理康1,李 霖2,陈进平3,李战武1
微信;为兵服务;初探
近年来,武警部队作为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重要力量,较以往维稳处突,灾害救援任务更重,勤务更频繁[1]。根据笔者实地走访北京地区三所部队院校调研和长时间临床实践观察,相当部分官兵的慢性疼痛由于重复过度训练或执行任务所致积累性劳损,在一过性损伤时突然发作。但由于训练或出勤任务较重,不能抽出较多时间到医院诊疗,结果导致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给临床治疗和康复带来极大的困难,增加了非战斗减员,造成部队战斗力下降。不仅对官兵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更严重影响部队任务的完成。究其原因:(1)作训干部重视不够,只重视训练结果,对科学组训知之甚少;(2)客观条件较差,如地处较偏路途遥远,执勤作战任务重、缺少时间也一定程度造成看病难;(3)卫生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对急慢性损伤把握不准,知识陈旧,健康教育“炒冷饭”,延误病情。
鉴于以上状况和形成原因,亟需一种既能及时保证医患沟通又能给予长期健康指导的方式或现代化手段,微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笔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基层工作经验,借助“微信”手段,探索出一套新的卫勤保障方式,在节省医疗开支、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更新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每天翻开微信都有海量资讯涌出,仔细将信息进行分类不难发现,纯公益性信息少之又少,80%以上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缺乏公正客观的考量。这与搜狐健康的一项调查吻合,八成人觉得网络资讯不可信。例如,为了说明一种方法有效,往往会故意贬低其他方法,甚至会直接舍弃其他有效的方法。阅读了大量的资讯后,聪明的读者会发现很多所谓专家的指导或建议常常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令读者无所适从。鉴于此种情况,笔者申请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本着为官兵服务的宗旨,从海量信息中遴选出符合部队训练特点,契合部队实际的信息,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给官兵,确保准确,权威,有效的同时,更接地气,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作训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反映,开展健康教育起来更形象生动,全面科学。
比如,训练伤早期救治原则里明确指出除休息制动外,局部必须冷敷,加压包扎,还必须抬高受伤肢体以利于肢体远端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疲劳性骨膜炎是新兵训练和学员集训时最常见的下肢疾病,每次跑完步后,从阴陵泉沿胫骨表面下滑,轻微力度,正常情况不会出现疼痛,如果VAS评分超过4分,应立即停止训练,避免疲劳性骨折。以上内容均配以插图,指导具体做法,分析成因。不再是干部前面讲、学员后面忘,学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提高参与感,认知度,形成良好的组训作训互动模式。
院校医疗干部人员较少,流动性较大,有的单位医疗干部常年借调机关工作,有紧急情况才回门诊上班,虽然编制处于满编或超编状态,但由于实际工作人员不多,抽调不出干部外出进修学习。常年外调机关干部更是疏于学习,有的干部借调久了,习惯处理机关事务,觉得医务工作又累又担风险还不被领导重视,希望长期留在机关工作,宁愿在机关下功夫,也不愿安下心来专心搞业务。有的毕业十余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次外出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早已跟不上医疗的发展,传统的认识早已陈旧,有的手里翻阅的参考书竟然是第3版,岂不知该书已经发行至第8版。了解到这种情况,积极联络相关人员,充分借助北京资源,将适合门诊医务人员参加的会议资料发送到搭建的微信群里,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会。以便了解目前国内,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医疗保障的最新资讯和研究进展。如2016年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第三届长城国际军事医学高峰论坛,部分医务工作者参加后,深切体会到自身的不足,找回了学习的动力,表示继续关注此类学术论坛。2017-03-26第四届长城国际军事医学论坛如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着“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围绕军事卫生勤务交流,提升战、创伤救治水平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讨论,有多名卫生干部参加了此次论坛。
4G网络时代刚来临时,利用移动工具实现视频聊天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扩容,微信视频聊天早已广为普及。笔者充分利用这一视频通讯工具,实现了官兵门诊制定治疗方案,归队后落实、督促和调整治疗方案。相当部分官兵由原来的反复往来医院复诊,到只来一次医院确定治疗方案,微信远程会诊和视频指导相结合。据统计1年间远程会诊人数50余人次,获得了满意的评价。
急性训练伤,如果发生在非工作时限,起病急,疼痛重,需要专业处理,视频远程会诊一定程度能解决此类棘手问题。如一次某学员在擒敌拳训练中,发生急性腰扭伤,疼痛难忍,大汗淋漓,请求视频远程会诊先初步诊疗一下。笔者经过视频指导,通过“一问二扣三触诊”后,先确定疼痛区域,判断疼痛区域支配神经,再指导运用分筋镇定手法,1 min后学员腰部即可活动自如,此类患者如延误时间过长则容易疼痛继发肌肉痉挛,痉挛的肌肉又加重疼痛,产生恶性循环,短时间内将不可能治愈,极大地影响战斗力。据统计2年间共指导此类急性损伤20余例。同时,积极总结常见损伤疾病发病原因及特点,转化为文字和图片,发送至微信,最大限度避免此类疾病的出现。如单杠二练习,部分官兵为了卷腹上杠,颈椎暴力后仰,如伴有轻微旋转则会出现环枢关节半脱位,导致经过的神经、血管卡压,出现头痛、头晕症候。曾出现过下杠后,头晕呕吐不止情况,经微信远程会诊不能解除症状而急诊手法复位的官兵。笔者仔细研究单杠练习要点,总结易损伤的6个错误动作,推送给学员和作训干部,再无此类事件发生。
经实地调查,北京部队院校的卫生干部以女干部居多,女干部受性别和体力限制,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由于官兵普遍胸背部肌肉较发达,胸廓抵抗有力,运用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容易复张受限,很难进行有效幅度和力度的胸外按压。大量研究证实,致命性心脏骤停发生后10~20 s迅速实施心肺复苏能使病人得以幸存。但是,每过1 min抢救成功率下降10%,而猝死患者80%以上发生在运动场或训练场,对于北京这样交通堪忧的大城市,再加上路途遥远,后送救治几乎没有可能,为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对官兵实施及时有效的CPR。据了解,有临近部队单位有战士突发心脏病,女医师由于未能有效实施CPR,年仅20岁的战士,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失去年轻的生命,试想如果掌握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救治方法,那位年轻的战士也许就不会憾然而去。了解到我院急诊科王立祥教授发明的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法,通过使膈肌上下移动改变胸腔容积,弥补了常规胸外按压的不足,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特别适合女性和非专业人士实施[2]。通过将这一资料通过微信推送至微信群,引发大家对这种新的CPR的浓厚兴趣,笔者积极促成基层卫生干部至我院急诊科进修学习,直到全部掌握后才结束进修。结果,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一次武警总部抽检学院某中队5 km重装越野科目,战士们身负25 kg装备,要求在有限时间跑完5 km,有一战士在越野跑过程中,由于背带勒的过紧,导致呼吸困难,回心血量减少,口唇青紫,口吐白沫,瘫倒在地上,出现谵妄症状。其中一名女医师紧急解开背带,运用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法联合传统心肺复苏法,经过10 min的不懈努力,战士逐渐恢复意识。酷爱写作的战士在自己一篇散文中写道:生命没有假设,医术造就轮回,感谢敬爱的白衣天使。
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经常是领导的一大“心结”,领导基层走访时总会听到服务质量问题反馈或投诉。领导为督促医疗工作服务,门诊部主任总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被点名,叫苦不迭。为切实了解卫勤保障实际情况与领导了解情况是否一致,本着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深挖问题根源的目的,笔者协助设计了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组织700余官兵通过微信以投票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备注其遇到的具体不满意的问题。学员参与度很高,在短短3天收到满额问卷,结果是:官兵满意度高达96.5%,只有极少数不满意。这是在服务保障机构一般都不能企及的高度,说明服务质量总体很高,并非领导所掌握的服务质量差的情况。而且通过调查还找到学员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药品数量不足,理疗设备维修更换不及时,不能满足官兵需求上。经过与分管领导沟通协商,加大药品投入力度,购买理疗设备,提升为兵服务满意度,终于摆脱了多年来“服务质量低下”的帽子。
[1] 梁立武. 新形势下武警部队医院加强反恐卫勤保障的探讨[J].武警医学,2007,18(5):393-394.
[2] 中国腹部心肺复苏协作组. 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3(4):369.
(2017-03-22收稿 2017-06-20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R821.12
王理康,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1.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疼痛科;2.100089 北京,武警总部机关门诊部;3.102202 北京,武警警种学院门诊部
李战武,E-mail:lizhanw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