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芳,陈俊英,陈军如,黄杰荣,张少雄,章国营,林心远,张鲁榕,林金科*(.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福建福州 35000;.福建省个体化主动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5)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H22荷瘤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朱秋芳1,陈俊英2,陈军如1,黄杰荣1,张少雄1,章国营1,林心远1,张鲁榕2,林金科1*
(1.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省个体化主动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5)
由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可能与铁生成复合物而降低铁的吸收,因而被认为可导致贫血。为了探讨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整个造血功能的影响,我们比较了荷瘤鼠经不同品类铁观音喂养27天后全血象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使荷瘤鼠白细胞和血小板略有提高,但可显著提高荷瘤鼠中红细胞含量,极显著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含量;(2)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影响不大,但能够提高荷瘤鼠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含量。总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和不同品类铁观音对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而且不但不会导致荷瘤鼠患贫血,反而可改善红细胞系的部分指标。
铁观音;荷瘤鼠;造血功能;影响
乌龙茶按产区主要分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已有研究证实乌龙茶具有抑菌[1]、降血糖[2]、降血脂[3]、降压[4]、抗氧化[5,6]、抗动脉硬化[7,8]和抗癌[9-18]等功效,铁观音作为闽南乌龙茶的典型代表[19,20],其保健功效格外值得研究和探索。
对茶叶是否有不利健康的因子存在亦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可能与铁生成复合物而降低铁的吸收利用,导致贫血。王守礼[21]等人认为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与铁发生氧化反应,将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或者与铁络合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铁离子的活性,阻碍铁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秦有学等人[22-26]调查研究得出:女性、儿童、老人以及癌症患者不宜喝浓茶。2010年宝国秀[27]调查临床1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发现:贫血人群中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占到6.25%,饮浓茶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也占到6.25%。相反,美国加州大学食品科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饮茶不会导致贫血,反而还可以防止贫血[28-30]。
为了探明饮茶对荷瘤患者造血功能的影响,我们给予荷瘤鼠饮不同浓度的清香型铁观音或不同品类的铁观音,27天后用URIT-2900Vet Plus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肿瘤鼠全血象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首次报道了铁观音对荷瘤鼠全血象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
SPF级ICR雌性小鼠、普通饲料和垫料均购自上海斯莱克动物有限责任公司。
不同品类铁观音的来源: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铁观音陈茶和铁观音茶末由安溪县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提供;铁观音速溶茶由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提供;高咖啡碱铁观音速溶茶由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铁观音鲜叶采自福建农林大学茶园教学实验基地。
1.2 饲养方法
将66只6周龄的ICR雌性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6只,体重在23~26g。
茶汤制备:清香型铁观音按照1:25、1:50、1:100的比例,在95℃水浴锅中,浸提30min;浓香型铁观音、陈香型铁观音、铁观音茶末按1:50比例在95℃水浴锅中浸提30min;由于铁观音鲜叶与制成干茶比率为4:1,干茶与制成速溶茶比率为1:5,因此按干茶茶水比1:50来算,铁观音鲜叶按照1:12.5、铁观音速溶茶、高咖啡碱铁观音速溶茶按照1:250的比例,95℃水浴锅中浸提30min。
步骤: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6只,各处理如表1所示,标记并称重;造模前,给予茶汤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1周后皮下接种5×105个H22肝癌细胞,继续给茶。饮茶27天后,各组间肿瘤出现明显差异此时进行尾静脉放血。
1.3 血液样本采集
于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50μL 1.5%的EDTA,并放取尾静脉血0.3 ml。
1.4 仪器及血液测定
采用URIT-2900Vet Plus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公司原配试剂进行血细胞检测。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和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方差分析,检验其显著性,结果以x ±SD形式表示。
表1 实验组别的分类与处理
2.1 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对荷瘤鼠造血功能的测定
2.1.1 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的测定
经过测定得到:饮1:100和1:25浓度的清香型铁观音荷瘤鼠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其中白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的变化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而淋巴细胞总数的变化则表现出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而减少的趋势,如表2所示。著/极显著水平。下同。
表2 不同浓度清香型对荷瘤鼠白细胞的影响(±S,n=6)
表2 不同浓度清香型对荷瘤鼠白细胞的影响(±S,n=6)
说明: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达到显
?
2.1.2 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对荷瘤鼠红细胞的测定
比较了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得出:1:100和1: 25浓度的清香型铁观音荷瘤鼠中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CV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含量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总数均达到显著差异,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CV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表现出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而减少的趋势,其中清高组的红细胞平均体积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清低组荷瘤鼠红细胞分布宽度SD略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而清高组几乎不变。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浓度清香型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S,n=6)
表3 不同浓度清香型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S,n=6)
对照组 清低组 清高组红细胞总数(?10/L) 6.53–0.34 7.99–0.32* 8.40–0.14*血红蛋白(g/L) 117.17–6.90 141.83–5.02 ** 147.50–2.36 **红细胞压积(%) 34.33–1.93 41.50–1.65** 42.47–0.68 **红细胞平均体积(fL) 52.62–0.45 52.05–0.36 50.60–0.46**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g) 17.87–0.21 17.75–0.19 17.50–0.21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 340.50–5.74 341.50–2.81 346.83–3.38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4.68–0.29 15.32–0.17 15.42–0.20红细胞分布宽度SD(fL) 29.03–0.43 29.68–0.40 29.03–0.27
2.1.3 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对荷瘤鼠血小板的测定
如表4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清低组和清高组荷瘤鼠的血小板总数略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且其含量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清低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清高组,整体呈现出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清低组和清高组的血小板压积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其表现出随清香型铁观音浓度升高而减少的趋势。
表4 不同浓度清香型对荷瘤鼠血小板的影响(S,n=6)
表4 不同浓度清香型对荷瘤鼠血小板的影响(S,n=6)
对照组 清低组 清高组血小板总数(?10/L) 320.50–47.92 361.33–40.23 381.00–26.73血小板平均体积(fL) 11.12–0.57 11.30–0.31 10.60–0.29血小板分布宽度(fL) 7.72–1.36 7.82–0.24 7.35–0.23血小板压积(%) 0.36–0.07 0.41–0.06 0.40–0.04大血小板比率(%) 20.88–3.69 22.77–1.81 19.77–1.86
2.2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造血功能的测定
综合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对荷瘤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下面研究以1:50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及其以加工得率换算得到的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2.2.1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的测定
对比了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的影响,得到:与对照组相比,鲜叶组、清香组、陈香组和茶末组荷瘤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均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速溶组荷瘤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和中间细胞总数略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总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高咖组荷瘤鼠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总数和中间细胞总数均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浓香组荷瘤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的影响(±S,n=6)
表5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的影响(±S,n=6)
对照组 鲜叶组 清香组 浓香组 陈香组 茶末组 速溶组 高咖组白细胞总数(?10/L) 24.23–4.71 17.00–2.68 18.47–2.25 33.78–8.37 19.00–2.88 13.93–1.19 20.77–1.68 25.30–2.21淋巴细胞总数(?10/L) 4.77–1.08 3.17–0.49 3.37–0.51 7.45–3.35 3.43–0.50 2.42–0.41 3.25–0.43 3.93–0.22中间细胞总数(?10/L) 12.67–2.36 8.37–1.46 10.30–1.19 16.82–2.79 9.70–2.27 7.35–0.62* 10.43–1.03 11.58–1.16中性粒细胞总数(?10/L) 6.80–1.49 5.47–1.03 4.80–0.77 9.52–2.47 5.87–0.74 4.17–0.38 7.08–1.05 9.78–3.32
表6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S,n=6)
表6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S,n=6)
对照组 鲜叶组 清香组 浓香组 陈香组 茶末组 速溶组 高咖组红细胞总数(?10/L) 6.53–0.34 8.94–0.73** 8.32–0.23* 8.23–0.19 8.24–0.43 8.66–0.58* 6.97–1.40 9.01–0.20**血红蛋白(g/L) 117.17–6.90 159.00–13.06** 147.67–4.54** 147.67–4.61 ** 146.00–9.38** 140.17–2.86* 147.33–3.90** 151.33–4.25**红细胞压积(%) 34.33–1.93 44.97–3.32** 43.48–1.21** 42.60–1.11** 41.97–2.30* 43.75–2.70** 43.48–0.98** 44.70–1.01**红细胞平均体积(fL) 52.62–0.45 50.60–0.74* 52.35–0.42 51.83–0.60 50.97–0.72 50.65–0.44* 52.10–0.91 49.70–0.6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g) 17.87–0.21 17.75–0.26 17.70–0.22 17.87–0.35 17.60–0.29 16.45–0.99* 17.48–0.46 16.73–0.29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 340.50–5.74 352.00–4.40 339.00–2.41 346.00–4.01** 346.50–5.11 320.40–21.13 337.00–4.53 337.83–3.36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4.68–0.29 15.42–0.28 15.22–0.27 16.03–0.40** 15.47–0.22 15.40–0.41 15.48–0.18 15.87–0.46*红细胞分布宽度SD(fL) 29.03–0.43 28.82–0.40 29.25–0.29 29.68–0.40 28.82–0.40 28.60–0.34 29.38–0.32 29.03–0.27
2.2.2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红细胞的测定
对比了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得到:与对照组相比,鲜叶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提高了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CV略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显著降低了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略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清香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提高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略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略有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浓香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CV,红细胞总数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红细胞平均体积略有降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几乎不变;陈香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CV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略有降低;茶末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红细胞压积,显著提高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分布宽度CV略有提高,显著降低了荷瘤鼠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速溶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有所提高,但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略有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高咖组极显著提高了荷瘤鼠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提高了红细胞分布宽度CV,而红细胞分布宽度SD几乎不变,极显著降低了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略有降低;如表6所示。
表7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血小板的影响(±S,n=6)
表7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血小板的影响(±S,n=6)
对照组 鲜叶组 清香组 浓香组 陈香组 茶末组 速溶组 高咖组血小板总数(?102 266.50–55.3 8 335.83–22.0 5 346.50–30.8 6 302.50–9.1 4 330.00–33.9 3 263.33–69.1 7 309.00–33.39血小板平均体积(fL) 11.12–0.57 10.42–0.3 4血小板分布宽度(fL) 7.72–1.36 10.22–0.56 11.25–0.31 11.03–0.39 10.68–0.54 10.63–0.44 10.32–0.43 10.22–1.52 7.52–0.30 7.40–0.32 7.40–0.44 8.47–1.37 7.22–0.41 7.75–0.39血小板压积(%) 0.36–0.07 0.28–0.08 0.37–0.03 0.38–0.04 0.32–0.02 0.35–0.05 0.27–0.08 0.32–0.04大血小板比率(%) 20.88–3.69 13.00–4.66 22.88–1.76 21.62–2.66 19.08–2.99 17.38–3.45 14.37–4.17 16.92–2.9 0
2.2.3 不同品类铁观音对荷瘤鼠血小板的测定
如表7所示,与对照组相比,鲜叶组、陈香组、速溶组和高咖组均使荷瘤鼠中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大血小板比率降低,未达到显著水平;清香组、浓香组和茶末组提高了荷瘤鼠中血小板总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鲜叶组、茶末组和高咖组提高了荷瘤鼠中血小板分布宽度,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清香组和浓香组提高了荷瘤鼠中血小板压积和大血小板比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陈香组和速溶组荷瘤鼠的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均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3.1 铁观音对荷瘤鼠白细胞的影响
前人研究得到茶叶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31-33],本实验得到:1:25和1:100浓度的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可使荷瘤鼠中白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加,增强杀菌消炎的作用,与前人研究相符;而铁观音鲜叶、1:50浓度清香型铁观音、陈香型铁观音、铁观音茶末、铁观音速溶茶和高咖啡碱铁观音速溶茶降低了荷瘤鼠中淋巴细胞总数和中间细胞总数,使得荷瘤鼠杀菌消炎能力下降,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尚待探讨。
3.2 铁观对荷瘤鼠红细胞的影响
前人研究对饮茶能否导致贫血有不同看法[21-30],而本实验证实了:不同浓度的清香型铁观音和不同品类铁观音均使荷瘤鼠中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而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有所降低,其中1:25浓度的清香型铁观音和高咖啡碱铁观音速溶茶极显著降低了荷瘤鼠中红细胞平均体积,铁观音鲜叶、铁观音茶末显著降低了荷瘤鼠中红细胞平均体积,铁观音茶末显著降低了荷瘤鼠中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但整体综合来看,无明显贫血现象。
3.3 铁观音对荷瘤鼠血小板的影响
不同浓度清香型铁观音和浓香型铁观音均升高了荷瘤鼠中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压积,说明清香型铁观音和浓香型铁观音具有增加荷瘤鼠凝血的潜能,而铁观音鲜叶、陈香型铁观音、铁观音速溶茶和高咖啡碱铁观音速溶茶无此效果。
[1]Chou CC,Lin LL,Chung KT.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a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and manufacturing seas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1999,48(2):125-130.
[2]Hosoda Kazuaki,Wang Ming-Fu,Liao Mei-Ling,et al.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of oolong tea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 1714-1718.
[3]张芸,倪德江,陈永波等,谢笔钧.乌龙茶多糖调节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茶叶科学,2011,05:399-404.
[4]Tanida Mamoru,Tsuruoka Nobuo,Shen Jiao,et al.Effects of oolong tea on 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and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in rats.[J]. Metabolism,2008,57:526-534.
[5]倪德江,陈玉琼,宋春和等.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3(1):11-15.
[6]吴瑞荣,陈红玉.乌龙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动物试验[J].茶叶科学,1986 (2):53-54.
[7]刘秋彬.论铁观音茶的养生保健功能[J].福建农业,2014(5):79-80.
[8]李宗垣.铁观音的保健功能[J].福建茶叶,2010(11):44-48.
[9]Guoyin gZhang,YutakaMiura,KazumiYagasaki.Effects of green,oolong and black tea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hepatoma cells in culture[J].Cytotechnology,1999,31(1-2):37-44.
[10]阮景绰,汪培清,冯亚,等.乌龙茶对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J].茶叶科学,1989(2):167-172.
[11]吴瑞荣,林一萍,陈红玉.绿茶、花茶和乌龙茶对乌拉坦诱发小鼠肺癌的影响[J].茶叶科学,1988(2):61-64.
[12]林心炯,蔡建明.乌龙茶防癌抗癌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1999(2):41-42.
[13]周海虹,梁基选,胡维弘.绞股蓝、乌龙茶抗肿瘤实验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990-994.
[14]宛晓春,李大祥,杨卫.乌龙茶与健康[J].福建茶叶,2010(10):8-13.
[15]Hibasami H,Jin ZX,Hasegawa M,et al.Oolong tea polyphenol extract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stomach cancer cells[J].Anticancer Research.2000,20 (6B):4403-4406.
[16]Pan MH,Liang YC,Lin-Shiau SY,et al.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the oolong tea polyphenol theasinensin A through cytochrome c release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9 and caspase-3 in human U937 cells[J].Journal of Agriculture.2000,48 (12):6337-6346.
[17]苏文土,郭爱萍.茶多酚防癌抗癌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7(1):7-10.
[18]Mineharu Yohei,Koizumi Akio,Wada Yasuhiko,et al.Coffee,green tea,black teaand oolong teaconsumption and risk of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Japanese men and women.[J].JECH Online,2009,65(3): 230-240.
[19]许咏梅安溪铁观音成本-价格调查分析[J].茶叶,2014(2):87-90,93.
[20]郑月梅,郑德勇,叶乃兴.烘焙工艺对铁观音茶叶内含物变化规律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584-588.
[21]秦有学.治愈食茶成癖罹贫血1例[J].甘肃中医,1993(3):17.
[22]李华珠,肖佩玲,马利恩等.长期饮浓茶致缺铁性贫血15例报告[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4):183.
[23]杜红松,曾瑛,杜峰.贫血和月经失调11例与嗜茶关系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6(3):23-24.
[24]林弘谕.女性过量饮用咖啡和茶导致缺铁性贫血[N].中国中医药报, 2007-02-12007.
[25]孙婉玲.老人贫血要调整饮食戒浓茶[J].人人健康,2015(9):37.
[26]宝国秀,杨丽.1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因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 2010(23):87-88.
[27]王守业,王化礼,王淑琴等.饮茶对人群贫血患病率的影响[J].甘肃医药,1995(1):40-41.
[28]程柱生.饮茶不会导致贫血[J].蚕桑茶叶通讯,2015(3):39.
[29]朱广菁.专家称茶过三“爵”无益物质浸出[N].大众科技报2007.1.
[30]段文华.饮茶与人体中的铁元素[J].中国茶叶,2014(36):16-17.
[31]宿迷菊,王岳飞,骆耀平等.茶多酚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2006(1): 10-13.
[32]龚裕强,李雷清,施小燕.茶多酚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06(7):540-542.
[33]毛清黎,施兆鹏,刘仲华等.茶叶儿茶素保健及药理功能研究新进展[J].食品科学,2007,No.33308:584-589.
安溪县人民政府科技资助项目(KH1500790,K1515059A);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发展资金(KF2015122)。
朱秋芳(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
*责任作者:林金科(196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茶树安全优质生产与生物技术等,E-mail: ljk2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