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

2017-03-11 14:25:49郭玉培沧州日报社
消费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闻性时政传统媒体

郭玉培 沧州日报社

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

郭玉培 沧州日报社

当前时期,新媒体和自媒体方兴未艾,发展迅猛,给传统的时政新闻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 时政新闻 创新路径 探究

一、时政新闻的特点

(一)政治性和政策性强。这是时政新闻的首要特点。时政新闻涉及的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就是重要部门的会议,往往和重要法律法规、政策相关,因此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二)权威性强。由于时政报道往往涉及党和国家最高层的重大活动,其发布的内容往往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所披露、传递的信息无疑具有较高权威性,也因此受到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三)新闻性突出、信息含量丰富。时政新闻的新闻性与信息含量丰富是密不可分的。时政新闻主题重大,内容重要,往往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重要信息,“深藏”着十分重要的动向和趋势。这些资源经过转化和报道,往往成为轰动一时或者引人注目的新闻,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具有极强的新闻性。

二、新媒体给时政新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迅速发展,使受众可随时随地访问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且可以及时跟进后续报道情况,而这恰是目前传统媒体传播所欠缺的。并且新媒体更加体现和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受众可以依据需要随时浏览选择新闻内容,与传统媒体播出时间相对固定、主题内容单一等,新媒体的互动性、参与性使相当数量的受众对于传统媒体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降低。

新媒体在当下时政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传统媒体时政新闻资源丰富,一直都担负着发布时政新闻的重任,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公信力较高,但新媒体的崛起,使时政新闻的宣传效果有所下降,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更是优势明显,它传播的多元化、交互性、全球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虽然传统媒介无法比拟,但是可以借鉴,可以说,传统媒体的时政报道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时期,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建议

(一)坚持正确导向与改进文风相结合。党的十八大更是对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因此,在时政报道中,有关重要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应严格执行中央规定,准确把握报道篇幅和发稿字数,同时注意改进文风,突出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并坚持字数变少、篇幅变短、时段缩减、形式更加活泼、语言更加生动,只有坚持正确导向与改进文风相结合,才能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可读性,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创新报道方式,增加“还原感性”。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些时政报道往往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近年来,很多主流媒体努力按照“还原感性”的要求改进时政报道,收到良好效果。反映领导视察调研等的活动的一系列侧记和纪实,以白描、纪实等手法,描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互动的细节,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富有人情味,体现了领导的亲民形象和务实作风,成为成功的时政新闻作品。还原现场,还原感性,更是对外时政报道中应当运用的形式。

(三)加强深度报道与解读,体现权威性。时政报道不能仅仅流于表面,满足于仅对事实消息的转载和传播。因为时政报道具有新闻性强、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也有可以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并进行权威性解读的优势,这是很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应该加强深度报道与解读,体现自身的权威性。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多年前,人们往往认为两会报道的都是枯燥的时政新闻,没有人爱看。然而,近年来局面发生了喜人变化,地方两会、全国两会已成为每年时政新闻重头戏,往往引发媒体间的新闻战。如组织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就政府工作报告等两会上的重要文件进行详细解读,注意贴近性和新闻性;改进两会程序性报道,在力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突出新闻性,尽量采写特写、侧记等多种形式的报道;从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当中寻找契合点,播发大量和民生有关的热点报道。同时,在领导人活动报道中,记者也往往通过“趁热打铁”,增加报道的延伸性。一些领导人活动报道除了播发消息、特写或通讯外,利用评论、追踪报道等多种手段进行延伸,引发受众的热烈关注。

(四)积极建立互动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建立互动平台,从而吸引受众,对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很重要。如对会议出台的新政,利用新媒体使受众随时随地参与讨论互动,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我意愿,将积极、良好、对社会有益的建议和看法保存下来。还可以在传播形式上,融合图表、视频、音频等传播手段,形成较强的宣传合力。在互动平台上,受众能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升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在新媒体时代,谁拥有受众,谁就拥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加强互动、吸引受众,是时政新闻前进的动力,将主动权交还给受众,新闻传播的速度会更快,影响力会更大。

(五)加速借鉴吸收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交流和沟通成为时代的主题。传统媒体的出路并不在于单纯地对抗新兴媒体,而是要去寻求自身的变革,真正的出路在于学会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变革的潮流中找准位置、寻求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借鉴新媒体传播迅速、受众面广的特点,拓展时政新闻传播渠道,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传播效果,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更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渠道,大胆在微信、微博中收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经核实无误后,再组织相关人员组织开展报道。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网络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平台第一时间将最新的新闻资讯、栏目信息、节目预告对外推送,让更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群体能迅速关注浏览,逐步实现“纸质新闻”向“口袋新闻”转化,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重新吸引受众的关注。当然,作为传统媒体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任务,从业者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角色转型应当由被动型把关走向主动型策划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新局面,既要提高从业者的水平,充当好信息纽带的作用。

[1]余永兴,黄云.时政新闻亲和力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2):7.

[2]张蕴博.浅析新形势下的时政新闻创新[J].活力,2014(22)∶68.

猜你喜欢
新闻性时政传统媒体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2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增强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的基本路径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1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时政
当代工人(2015年21期)2015-12-16 16:56:23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