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11 14:25张学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消费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东道国走出去装备

张学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马甜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新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张学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马甜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015 年国务院颁布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内,双重国家政策支撑不仅是化解装备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也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开启了新的时代。2017年1-2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向装备制造业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对外承包工程带动相关设备等出口2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3%。但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敏感行业投资的歧视问题、行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薄弱、全世界要求普遍增多的社会责任问题、对东道国信息获取困难等成为 “走出去”的主要障碍。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分析当前阶段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对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装备制造业 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

一、面临的问题

(一)对我国企业投资敏感行业的歧视问题

在许多国家,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高新技术、金融等都属于投资敏感行业,外国企业参与进去有很大难度。如在美国,国防、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金融等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业都属于敏感性行业,美方对我们企业的投资是有明显歧视的,尤其是大型国企。我方企业的经营性质令美方不容易判断投资动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些混乱,导致不容易通过美方审查。如美国联府规定高速列车必须在美国制造,最后导致2015年中美合作的美国西部快线项目搁浅。现在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项目也开始受到怀疑,美方认为企业有着军方背景等。其他国家也容易受美国影响,甚至美国还会故意制造一些障碍,影响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

(二)缺乏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大多是企业“单打独斗”形式,缺少整体规划思维,且集中在资源开发、初级加工行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不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装备制造业海外投资质量和档次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项目,还有部分高科技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了科研中心,但总体来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机的发展水平相比仍然滞后,有不少需要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不大。

(三)不能够忽视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责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增多。装备制造企业的业务涉及多个行业,辐射面广,若没有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不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则,抱着在国内经营时“擦边球”的心态,不容易被当地社会接受。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在我国很多现代企业家身上,社会责任意识已经被淡化。像2015年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就是以不符合生态环境评估问题而暂停的。在国外投资办企业,既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又要尊重劳动规范。社会责任不仅是简单的捐了多少款,救贫赈灾等,而是要真正理解和规范企业的商业行为及社会责任,像生态环保、劳动标准等。

(四)缺乏海外投资目的地的足够信息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对东道国信息的掌握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营的成败。我国大型装备制造跨国公司数量较少,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有着巨大差别。企业“走出去”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没有充分了解东道国国情、相关法律及政策,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国内没有相关的情报研究机构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前期、中期及后期的系统调研。我国制造装备业“走出去”历史较短,缺少知名跨国企业引领,产业、金融、财税、法律等政策不够配套,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也较弱,没有多少跨国经营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或因此会产生难于掌控的风险,给海外投资带来巨大损失。

二、对策与政策建议

(一)明确国有企业分类及使命

研究国有企业分类治理,把国有企业分为公共政策性企业、特定功能性企业、一般商业性企业,改变目前国企承担众多国家职能,解决国企“办社会”的问题。企业分类以后就可以确定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采用和世界接轨管理模式。这样利于装备制造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争取更好的国际化经营和竞争空间。具有国有性质的商业性企业,有政府信用担保,更容易获得投资与合作机会。

(二)以“一带一盟”合作为突破口,在沿线城市建立全产业链装备制造业园区

重点推进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合作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推动与东道国装备制造关联产业和上下游行业融合发展,利用我国在风能设备、多晶硅、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产品及在轨道技术、车辆装备、移动信号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具备优势,不断扩大从单一产品输出到成套输出再到具备输出全产业链能力的转变;这样的优点是改变过去我国制造业位于“微笑曲线”底部利润较少的区域,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降低成本,快速形成比较优势。

(三)加大力度支持正向研发,提高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逆向研发模式制约了我国原创基础知识的积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仍普遍落后于制造业强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很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逆向研发获得核心技术,因为涉及到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的技术默示知识很难通过拆散后研究获得,且其高技术知识的集成复杂性也难以逆向获得。在低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逆向研发和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结合满足了我国消费品和低端工业品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的正向研发和默示知识的积累。装备制造业强国都在原创基础技术知识方面独具优势,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美日德专利仍高居首位,但是原创技术研发并不是从零开始,在技术合作和共享基础之上的再创新仍是保证原创技术的关键。

这些企业通过顺向研发掌握了行业或产品的核心技术,使企业获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掌握了行业尖端装备的话语权。因此,高端装备的国际竞争需要掌握核心科技,而顺向研发应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新常态。

(四)以主人翁的意识做企业,增加企业软实力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企业家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采用更高环保标准体系,在国际投资中逐步实现绿色投资。认真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考虑当地政府及民众的需求及想法,尊重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承担相应企业社会责任,而不是急功近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打擦边球”。可以寻找本地企业联合投资,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企业“本土化”特征。这实际上增加了我们企业的软实力,使装备制造业在全世界逐渐成为国家的新形象代言人。

(五)健全海外投资信息情报体系,分区域精准布局

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 “互联网+”行动等战略的出台,(1)在国内建立东道国投资信息数据库,依靠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商务参赞处等多种渠道获取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信息、有关外国投资的法令法规及最新政策,如投资法、公司法、商法、税法、外汇管理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并由专业机构对此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现行政策法规的数据库,向国内投资者提供信息服务;(2)加速建立东道国装备制造业项目库,将我驻外机构、国内企业在境外办事处、厂点、销售网点, 以及在各类经贸活动中结识的国外客户的各种信息输入资源库,为其他将要“走出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3)建立东道国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库,登记注册地、法人、投资规模、企业性质、企业经营战略、近年概况等信息,为我国企业筛选与其合作等提供基础;(4)建立海外企业或法人服务保障体系,政府应该为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协助,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或与东道国发生矛盾纠纷、产生摩擦时,政府帮助协调、交涉和维权。通过情报分析,运用全球性思维,分区域精准布局装备制造业,进而高水平精准对接,分国家进行精准合作。

张学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马甜,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东道国走出去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