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政治、经济、竞争等问题

2017-03-11 14:25孙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消费导刊 2017年9期

孙凯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能源行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政治、经济、竞争等问题

孙凯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低位运行。全球经济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过去三十年,发达经济体人口经历了老龄化,新兴市场经历了人口红利释放,自由贸易和技术革命推动了全球化。中国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但近年来,国际经济关系开始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特别是民粹主义的抬头,导致一些国家大幅削弱对外开放,限制国外资本进入上游资源行业。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能源行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

一、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

(一)国际政治风险

2017年,民粹主义在西方世界登堂入室,对外表现为反全球化、反移民,通过采取减税、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保护、放松金融监管等政策,聚焦国内发展,解决本国就业问题。排他性的贸易保护倾向,对新兴市场国家征收高关税等主张,将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加剧,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面临资本外流、产业链断裂等风险。

美国新任总统特普朗的能源外交政策同样影响世界能源经济的走势。“美国优先”是特普朗精选纲领中的主梁,美国能源供应独立是能源外交政策的主旋律,推动美国能源实现自己自足,美国人只用自己生产的能源,彻底告别对中东、非洲的依赖,是主要发展方向。因此,美国政府不断释放美国境内油气产业活力,对页岩产业实行更积极的优惠政策,推动阿拉斯加极地地区的石油勘探,重启美加跨国原油管道项目,废止奥巴马政府削减排放的总统行政令,放宽金融管制,最大程度发挥投资能源行业的潜力等等。这些由于国家政治变化所引起的国家政策转型,都会对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带来深刻影响。

(二)地缘政治风险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因素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还对全球能源安全及原油价格的走势造成重大影响。作为全球石油能源主要产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自2011年以来持续动荡,多国出现政权更迭,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其中既有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相互争夺的内部因素,也有外国势力干预和掌控的外部因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依然动荡不安,美欧对俄制裁持续等都会给全球经济及石油市场带来明显的冲击。公司的国际化运营风险随之加大,具体表现在资产和人员安全、作业款项回收、市场竞争更为复杂等方面。

2016年非洲多国政府出现不稳定局面。在南非,非洲国民大会在地方政府选举中遭遇重大失败。在津巴布韦,发生了近些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在埃塞俄比亚,执政党面临自1991年掌权以来最大的挑战,抗议活动席卷了全国。2017年非洲多个国家政府摇摆不定、政权更迭,在经济崛起的同时,对于能源行业投资,难以避免的带来不稳定的风险。

2017年6月,阿拉伯世界发生断交纷争。巴林、沙特、埃及、阿联酋、也门、利比亚等中东多国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和贸易关系。卡塔尔海运和航运纷纷中断。这场自海外合作委员会1981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对地区局势造成重大影响。海湾合作委员会是一个以石油为依托的真正强势杠杆并能够维持中东团结的最后的阿拉伯地缘政治的纽带,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的崩塌,对世界能源格局稳定发展带来极大风险。由于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在油价地位徘徊的状态下,这场危机对中东地区能源投资和贸易,带来重大影响。

卡塔尔人均收入高达13万美元,居世界首位。卡塔尔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出口国,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和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卡塔尔。英国哈罗德百货公司和伦敦多个地标建筑都属于卡塔尔国家基金。同时花费100亿美元入股俄罗斯石油公司。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在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和德意志银行都持有股份。中东地区正在发生最复杂的内部冲突,是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其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对整个世界经济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2016年,布鲁塞尔恐怖袭击,英国脱欧,加拿大-欧盟全面性经济与贸易协议,意大利总理辞职等事件对欧盟国家影响巨大。2017年,随着民粹主义的抬头,欧盟国家脆弱的经济增长和前所未有的央行刺激政策,使得该地区政治、经济稳定存在较大风险。

欧元正式流通已经15年,因缺乏政治、财政和银行业的团结,导致除了外部风险意外,欧盟内部成员国经济危机的风险和阴影加剧。欧盟国家面临的沉重政治压力以及难民问题,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三)资源国政策“两面性”风险

由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在资源国国内政治、社会需求驱动下,资源国对中国投资的两面性凸显。一方面期盼获得中方投资,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通过投资控制资源国的资源命脉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资源国通过调整能源合作政策、改变财税体制来影响中方投资,给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的经济性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风险。特别是当前“黑天鹅”事件频繁出现,能源行业跨国合作、海外长期投资负面影响因素增多,风险加剧。

(四)低油价风险

2014年7月份以来,全球油价急剧下跌近50%,有分析认为,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油价上涨周期即将结束,低油价或成为全球油气行业的“新常态”。由于近年随着商品、劳动力和工程的价格上升,油气行业资本成本整体翻了一番,油气成本结构性上升遭遇低油价“寒流”,给油气行业上游核心业务板块带来较大经营压力。

2010-2014年间,全球石油开采项目投资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在油价下跌之前达到了520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在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投资已经下跌了60%,约为2000亿美元。石油企业为了维持现金流,延期甚至取消了许多投资项目,钻井活动大幅减少。

(五)本地化率风险

“本地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在海外运营中,油气田开发生产和专业技术服务公司面临的本地化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物资采办的本地化,二是用人本地化。巴西本地工作量要求达60%,非洲大部分国家要求超过30%,印度尼西亚正在计划将本地工作量从30%提升到51%,且外籍船舶不再允许进入印尼作业;马来西亚虽没有明确规定,但招标过程中,明显对本地企业保护严重,国际工程公司仅靠自身能力很难进入。该风险未来将一直存在。

(六)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

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人才短缺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凸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缺乏,精通具体业务、熟悉国外政策法规、又具有实际运作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同时,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才发展趋势也受到影响。到2020年,90后将成为劳动人口主要成员,同时也将走上管理层岗位。对于油气行业,只有真正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顶尖工程师和人才。

收购世界顶级企业,将为能源行业海外发展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发展平台,完成公司顺利交接,在未来运营中创造协同效应和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并购后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文化差异和管理模式不同,并购后的人员管理难度增加,整合过程中关键员工流失的风险随之增加。企业文化融合是并购整合成功的决定因素。

(八)品牌经营与声誉风险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业务规模的扩大,海外资产和作业项目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境外服务质量、安全、环保、运营、税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大,品牌经营和声誉风险随之增加。

二、应对措施

(一)加强国际业务管理水平

紧随国家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打造丰富全产业链,遵循国际并购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奠定全球产业格局。加强企业海外业务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各板块协调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各业务板块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针对国际业务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自然等风险,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选取战略重点区域,在开展新项目时,在项目的评价初期就把握好实际需求,考虑利用国际第三方法律、财税评价机构,更多更全面的评价项目、发现问题,避免后期深入陷阱而无法自拔的困境。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和商机,尽最大可能在合同中加入对不可预见风险的自我保护条款。对正在运营的资产项目,要定期进行项目潜在风险分析,确定资产下步运营策略。

根据Lange的定义,教师职业发展指教师(包括岗前和在职教师)在智力、经验和心态上的可持续成长过程。同时,教师职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自我发展,强调由教师主动地去发展自己。

加强产融结合,提升抗风险能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持续优化和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特别是在特定领域有竞争优势、或与公司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合作,减少因政治因素造成的障碍和同行业的竞争。同时,积极实现合作形式多样化,与国际能源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国际业务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专业服务业务通过联合体、分包等方式参与国际能源公司项目投标,提高企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合作中提升公司抗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管理应对低油价

通过密切关注国际市场风向,对油价波动保持警醒。充分认识到低油价对上游利润的冲击是全面性的,能源企业要继续苦练“内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努力削减成本,瘦身“过冬”。同时,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将油公司、承包商和服务商统筹协调,从根本上提高项目设计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油价下跌虽对上游形成了负面影响,但对于炼油化工等中下游行业和采取与油价挂钩定价机制的天然气进口业务是利好的,对于化工品和成品油销售以及天然气发电等部分下游行业是利好的,对于天然气加注业务是有影响的。能源企业应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发挥综合一体化的避险优势,以及利用金融与贸易手段弥补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失。整合上中下游资源,并加强协作,创新业务模式,建立长期领域内的战略整合。

同时加大新技术创新,建立开放式创新模式,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运营能力,最小化成本支出。加大数字油田的应用,通过远程操控,实现对海上操作设施以及偏远地区的巡查,降低生产操作费用。

(四)不断提高本地化率

整合内外两种资源,形成完善的协同机制,建立完整的国际市场开发、执行、管理链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优势,甄选合作伙伴,加强与当地承包商的合作,借助对方人员及当地资源优势,整合当地资源,达到满足当地工作量的要求。

以实现“双赢”为目标,采取本地化战略,对于金融服务、商贸通关、税收政策、项目投资、行政审批等方面获得较大便利,同时,对于行业标准、技术认证等方面也能少走弯路。能源行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战略,只有首先给当地带来税收,给百姓带来就业,才能融入到底文化圈,才能谋求更长远地发展。

(五)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训

一是利用好自有的平台(即海外公司),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交流体系,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其国际化水平,为企业的海外业务发展储备人才。二是加快管理模式的转型。随着油价下跌,高成本、低效率、集中化管理的弊端对国际能源公司影响巨大。随着油气投资风险逐渐降低,集中化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油田一线现场的决策更多的需要现场经验,而非后台管理层决定。推动非集中化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多个业务核心。

(六)构建开放合作、多元包容的海外文化

因地制宜,尊重业务所在地的习俗和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理解,逐步推进员工本地化和多文化融合,提高多元文化环境下的管理能力,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文化理念等元素向海外并购公司传递,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合。在保持海外并购公司管理架构基本不变、管理授权基本不变、管理团队基本不变、员工薪酬待遇基本不变以及公司名称基本不变等五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整合和运营工作,在确保海外公司安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海外公司的有效管控。同时,制定留任计划,吸引关键技术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增加中国文化价值和经济理念的宣传,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七)加强品牌建设

严格遵守资源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坚持诚信经营,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当地员工权益,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热心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创新海外宣传工作,围绕海外业务发展大局,把宣传工作与海外业务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和传播。加强品牌建设,丰富品牌内涵,实现品牌溢价,提升公司在海外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

中国能源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握方向、稳中求变,实现联通世界、共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模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的倡议: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国际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引领全球企业走工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