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西安市东郊市政养护管理公司
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及推进策略探讨
刘佳 西安市东郊市政养护管理公司
在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进程中,政务公开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政务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应用之义,能够有效保障我国政治权力的运行。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高效发展。
政务公开 推进策略 发展
政务公开是公民政治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个表现,其目的就是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政治公共利益,最终体现人民主权。目前我国政务公开在推进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这对我国政治民主改革的深化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政务公开推广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从省、市政府推进到乡镇政府机关,整体上呈现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政府的政治治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得到强化。
首先,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逐渐突出。电子政务就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及时发布政务信息,集中民众的投诉、建议等内容,提高政治沟通的效率[1]。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迈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不断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其次,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价格听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的发展。例如,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通过政府发言人对政府的政策、法规、突发事件等与人民群众进行及时的互动。而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基本覆盖我国各个省市地区。此外,听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也已经深入到社会医疗、福利、审计等各项行业领域中,对政务公开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最后,地区性政务公开成就显著。目前,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均根据地区性政府建设的需求,创新各种政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将政务公开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政府行政管理之中,效果十分明显。
(二)我国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表现
目前我国政府政务公开还存在一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对政府政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导致部分地区的政府在政务公开中对关键性内容避重就轻,达不到政务公开的目的。
第二,政务公开的广度不够导致我国政务公开整体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我国政务公开目前只是局限于政府部门,与人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国有企业、社会公共服务事业部门政务公开的范围十分有限[2]。此外,政务公开的有效方式如依申请公开等都不能得到有效实现。
第三,政务公开的网络配套机制不健全。我国政务公开的网络配套机制,诸如网络安全、电子政务操作、网络管理体系等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例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公开没有民族语言的专项订阅,全国大部分的电子政务倾向于一个模式,不能满足地区和人民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网络配套机制不健全造成的。
(一)尽快推进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尽快推进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设,首先要尽快完善政务公开的法律制度。从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务公开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到,无不是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保障的。因此我国应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内容规范,考虑颁布专门的政务公开管理法律规范体系并与我国的其他相关法律进行承接,覆盖我国行政体系的各个级别。其次,我国还要尽快完善监督机制、评议机制等制度性内容,对于政务公开的监督工作不仅要注重内部监督,还要建立一个社会监督的平台,同时纳入公开评议的机制,保证政务公开保质保量进行。
(二)进一步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团体参与
进一步推进以政府为主导就是要求我国的行政工作人员应该强化政务公开的民主化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为政务公开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3]。同时基层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工作应该深入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创新政务公开的形式,将政务公开向广、深方向推进。另外,我国可以考虑引导社会团体的有效参与,充分将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贯彻到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中,不断完善整体运行机制。
(三)推动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
我国的政务公开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其向着电子政府的方向发展,同时谋求实现创新发展。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科学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结合人民的需求使电子政务实现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的建设需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促进其综合便民化,满足我国民主政治在新时期的现实性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的政务公开在新阶段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我国的民主化建设中发挥了作用。但是我国政务公开涉及的内容复杂,发展起步较晚,因此面临着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广度不够、网络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法律、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加以完善,探索其创新推动的策略,推动我国民主化政治的实现。
[1]袁东生.以制度创新推进政务公开[J].中州学刊,2010,(6):16-19.
[2]杨冬梅.以政务公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1):76-78.
[3]高长峰.政务公开浅论[J].办公室业务,2013,(21):221-222.
刘佳(1986-),女,陕西西安人,助理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