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聘超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天河第一小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交流中认真倾听及思考的习惯
孙聘超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天河第一小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法“说”。可见听对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听”也不能就听听就算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再加上“思”才能更透彻的理解知识点,在以后的运用中才能信手拈来。可是,要想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努力,需要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发言认真聆听,并且,在教学活动全程都能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进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倾听习惯;思考习惯;培养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英语课堂上总有一个环节是避免不了的,那就是学生之间对话的表演,我们发现在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时,课堂一直处于一个十分混乱的场面当中,虽然,表演的学生都十分的认真,将需要呈现的对话表演出来,但是,其他的同学却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并没有认真的倾听表演者的对话,似乎对话是表演给老师一个人看的,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因此在交流中出现答非所问、不必要的重复,深知重复错误,不能归纳多人的观点等问题。因此笔者从成因及对策两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交流中认真倾听及思考习惯。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所以,他们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与此同时,小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经常在课堂上说笑,争抢着表现自己,不愿意静下来去倾听别人。
(2)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和小王子,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并不会去考虑和顾忌他人,同时,也不懂得怎么尊重和理解他人,对于别人给予的意见不愿意去接受,很少与人合作,这就导致他们不会与人交往。
2、教师的原因
教学活动过分追求学生大胆表达,自我表现,忽视了倾听和思考习惯的培养,教学活动缺乏真实的交流需要,学生发言只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评价,而不需要对教师的讲解或他人的发言做出任何反应,从而阻碍了倾听及思考习惯的养成。
因此,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倾听和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倾听的兴趣和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倾听的方法,形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
1、明确倾听的要求
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听老师讲课,而且,也要专心听其他同学说话,并且,要用心和有耐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让他们在进行倾听的时候做到“三心”,这“三心”并非三心二意,而是专心、耐心和用心,即,专心仔细的倾听,二是听他人讲话时要耐心,不可在中途插嘴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把话听完整,用心则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自己要一边听一边进行思考,选择话中有价值的内容,做到“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作出约定,强调倾听。每接手一个班级,在第一堂课上我就提出要求,作出约定。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认真听老师讲,认真听同学说。如果老师把食指放到嘴边,表示要大家安静;如果把手放到耳边,作出听的动作,表示要学生认真听。如果经常这样的话,当学生发言时,老师就可以做手势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这样,即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又能强调其他学生倾听。
2、做好倾听示范与指导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耐心的进行倾听。当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面带微笑,双眼注视发言者,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在学生表达卡壳时,教师要巧妙地提示,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在学生发言完毕时,教师尽量不要简单地以“Sit down,please.“来结束,最好能跟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器重、认可和尊重自己的,这样,学生就能够有发言的欲望,可以使学生发言质量得到提高。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说的话认真倾听,这样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也能够养成倾听的习惯,发挥出榜样的作用。
除上述内容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听的姿势,例如,当有教师或者同学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不应该东张西望,而是,要用眼睛注视着教师的教具,或者发言的学生,一定要申请专一,不要随意插话,要边听边思考,能发现他人表达中的错误,自己发言时不要出现同样的错误。当其他学生说出的答案与自己思考的答案相同时,应该报以微笑或者微微点头以表示赞同。只有让学生慢慢的养成这样的习惯,教师才能够对课堂情况一目了然,掌握学生听课的质量同时,得到学生反馈的全部信息。对注意力经常不集中的学生,可以提前布置一个任务,或复述,或评论,或小结,这样做可以让他保持有意注意,促使他专心听讲。
3、营造倾听和思考的氛围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直观有趣又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游戏、儿歌、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感觉学习轻松愉快,这样才能够积极踊跃的进行学习。但是积极发言不等于积极思考,教学中要避免一味追求热闹的气氛而忽视热闹表象下的注意力涣散。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活动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沟原则,创设情境开展有意义的交流活动,让倾听成需要,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营造倾听和思考的氛围,让学生有耐心倾听和静心思考的机会。
探究与辩论同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思考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的有效活动形式。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某一个主题分组探究,并且,组织他们进行小组间辩论,学生为了找到其他同学发言的反驳点,抓住要害,就会自然而然地倾听并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意见,从而取胜。我们以复习“What time is it?”这个句型为例,就可以结合之前学生学习过的词组并且假设一个案例来让学生展开辩论,为了能够取得辩论的生理,学生就要根据线索进行组内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组织语言,阐述观点,同时认真地倾听其他的观点,并予以能反驳。认真的探究与辩论的过程正是学生倾听能力提高的过程。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将倾听和思考融入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注意,持之以恒的训练,一定能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表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明理.谈“倾听”[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6)
[3]何虹.不能画等号——积极发言与积极思考之浅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