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小学
小学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与对策
齐文健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小学
随着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新课改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会凸显的淋漓尽致,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地不便。文章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一些个人的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问题行为;探究;对策
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原因而产生的扰乱课堂秩序、妨碍教学的正常进行的行为,主要包括上课打闹、不参与课堂教学、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小学的学生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自控能力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独立的人格,还需要人的引导和批评才能够正确成长,但是现在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溺爱十分严重,再加上近年来教师严禁体罚学生,很多教师反映对于孩子“不敢管”。然而,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探究学生的问题行为以及提出对策十分重要,文章就以英语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2.1 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同时也是课堂行为问题的主体。
2.1.1 生理障碍
通过对国内的研究报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患有疾病的孩子可能会较多的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比如说患有多动症和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他们首先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不自觉的在课堂上做出很多小动作,妨碍教学的正常进行。由于患病,学生的心理也出现问题,没法融入集体生活和课堂之中,在上课的时候难免会产生捣乱的行为,比如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做小动作等等。
2.1.2 心理障碍
孩子都是需要成人的鼓励和认可才能健康成长的,同样,小学生也希望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一旦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他可能会出现调皮捣蛋的行为,以此来换取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批评。在学习中,老师可能会关注学习好的孩子多一点,而学习吃力的孩子因为不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只能在课堂上做出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以此获得老师的关注。
另一方面,孩子是脆弱而敏感的,很多来自家庭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据调查,绝大多数的父母离异或者总是吵架的孩子在学校可能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情况越多,这可以理解为孩子对于家庭环境的不满的一种宣泄。
2.1.3 缺乏学习动力
在中国,孩子们普遍对于英语的兴趣不高,一是因为英语的语法和汉语有差别,孩子没法很好的掌握,再者,因为学习第二语言的难度比较大,如果第一次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学生可能就会失去兴趣,继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所以,学生回下意识的去抵触英语和英语课,所以,扰乱英语课课堂的问题行为就越来越多。
2.2 教师的原因
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而引导不当,就会导致课堂问题行为频发。
2.2.1 教育思想不正确
即使是新课改发展到今天,很多教师们还是会忽略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仅仅凭借成绩来界定好学生和坏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而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小学生的课本甚至比大学生的还要复杂,同时,家长和老师一致向成绩看齐,使得学生十分疲惫,对于学习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课堂问题行为。
还有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虽然现在不可以体罚学生,但是对于学生违反纪律或者成绩下降的行为,教师甚至采取激烈的、带有辱骂性的言语来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学生,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能会因此由第一次的单纯引起教师注意演变为对于教师的挑衅,出现师生“打擂台”的景象。
2.2.2 教育方法不得当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困难的语言,老师的教学内容如果是枯燥的,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在英语课上睡觉的行为。
3.1 教师和家长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的疏导
无论是患有疾病的学生还是情绪上产生问题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的跟学生进行沟通和谈话,家长不能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老师也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3.2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绝对不能把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标准,需要看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长处,当今社会,成绩并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以后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除了成绩以外的闪光点。同时,对于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身为教师绝对不可以辱骂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需要跟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询问是否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达到师生一心的效果。
3.3 课堂教学趣味化
小学生天真烂漫,具备自孩子贪玩好学的特性,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掌控就变得十分的重要,绝对不能一味的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英语课堂来说,老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如课堂即兴角色扮演、集体看英文动画片,游戏互动等等,全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来自于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多方面努力,教师和家长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还没有独立三观的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学生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的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教育。
[1]江绍伦.教与学的心理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60-90
[2]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14:109-115
[3]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10-20
[4]陈宏.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66-99
[5]吴康宁.课堂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9-230
[6]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50-160
齐文健(1984-),女,吉林长春人,本科,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