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03-11 09:55:49张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升本计算机专业群体

张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张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中职升本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的新形式,将传统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度融合,为未来应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背景和意义,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最后针对这些情况对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中职升本;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极为迫切,从而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做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工作,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中职升本培养模式是符合国家文件精神和培养要求的新型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良好的衔接贯通渠道。中职升本学生群体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高等教育人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中职升本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针,拓宽学生升学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中职升本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与时俱进的新产物,尚不成熟,仍处在摸索阶段。中职升本学生群体与普通高校学生群体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于中职升本。尤其是计算机这类技术性实践性较强专业的中职升本学生群体,更需重视。如何针对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群体的情况与特点,探索出对应的培养模式是目前重要的问题。

二、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的基本情况

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的生源为应届中职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时候,无法适应高校的教学方式,难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或是心理状态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被动状态,学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学生本身也无法取得正常的学习成果。因此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根据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基础学科知识缺乏,理论学习能力较弱

首先,中职出身的学生,基础学科能力大都较为薄弱,但是这些举出学科对于计算机专业本科的学习要求幼师必须的。例如英语和数学,这些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中职学生大多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课前预习无从下手,课堂上很难听懂,课后无法按时完成作业,问题越积越多导致恶性循环,致使学生放弃学籍。其次,中职教育方式主要以动手实践为主,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较为缺失,中职学生习惯于“师徒手把手教授+自己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本科的“先理论基础后实践验证”的学习模式不能很快上手。因此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系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畏惧感而退缩放弃。

(二)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心理抗压素质较差

中职升本学生对“大学”的概念并不清晰明确,这些学生由于自身阅历原因,在进入大学后,有些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宽松自由的大学校园文化再加上陌生的学习方式,会使得中职升本学生陷入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进而很难找准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其次,中职升本的学生由于起步基础较弱,在大学学习中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很多中职升本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抗压能力较弱,一旦产生不自信的负面情绪,如果疏于引导,这些学生很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放弃学习。

三、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调整实践理论比重

根据中职升本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薄弱,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掌握较少,自学能力较弱等特点,应适当调整教材的编写方式,理论知识的比重应更符合中职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能以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对待中职升本学生,应因材施教,按需优化教法,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保持并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实践能力。达到中职升本学生理论知识储有效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更强的要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创业机会

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扩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加强对口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让中职升本的学生更加熟练所学知识,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为了适应市场要求,未来企业的发展将更加的多元化,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积极紧密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让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时刻保持在计算机领域应用的最前沿,能够有效保障计算机专业中职升本学生学即所用,做到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三)强化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大学

对于大多数中职升本学生来说,大学生活还是十分陌生。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详细完整的给中职升本学生介绍未来的大学生活。在大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让中职升本学生明确未来学习的要求以及大学中职在生活各方面的区别。让中职升本学生在宏观上对大学产生一定的概念,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不会迷茫。

(四)教师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中职升本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明确学习目标,指引他们做好未来职业规划,清晰未来的人生方向。中职升本学生群体由于教学方式和时间关系,学生在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没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帮助,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没能得到良好发展。比如计算机专业的中职生群体,当中一部分学生就有沉迷网络现象。这些学生在中职阶段虽然选择计算机专业但并没有好好学习计算机知识,更多时间花费在网络上。针对此类现象,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从细节出发,积极帮助引导这些问题学生。

(五)多加鼓励,确立学生信息

对于中职升本的学生,应该多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中职学生大多因为基础学科成绩不好而没能顺利升入普通高中,因此在心理上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常常处于不自信的状态,甚至自我否定。高校教育应对不同生源的学生群体一视同仁,鼓励中职升本的学生群体积极正确的看待自己,让学生相信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自己薄弱的方面会得到提升,本身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加强。培养中职升本学生合理自我评价和树立自信心的能力,使中职升本学生群里在心理上有良好的发展,通过不断的自我鼓励机制的良性循环,脱离自卑情绪的控制,达到学习和思想上的统一,更有效的完成大学学业。

四、结语

中职升本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定位。对于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不停的探索研究,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和国家要求,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才能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申瑞杰.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职业时空,2012,8(10):23-25.

[2]杨玉强,李仲秋,李金山等.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43-48.

[3]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4]夏建国.技术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特征与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5]张国琛,邓长辉,彭绪梅,熊轶超.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实践探索-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2014,12:8-11.

[6]赵观石.对加强高校教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15).

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2016JGA204)。

张钰(1987-),男,陕西汉中人,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升本计算机专业群体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0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运用现代技术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16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8
浅谈湖北省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学理论·中(2013年4期)2013-06-08 02:36:26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