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驼铃成都铁路局调度所
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管理
陈驼铃
成都铁路局调度所
动车在中国长途运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对动车调度进行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点的识别,主动、及时找出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事故的根源和状态;通过安全风险评价,分析发生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按照提前研判预警、严格流程控制、强化关键控制、运用综合控制和创新应急处置模式的思路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安全风险造成的影响,本文笔者对此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望能对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帮助。
动车调度;安全风险;风险点;风险
根据我国铁路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铁路列车中动车运行路线网覆盖中国90%以上的地区,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动车运输过程中动车调度占据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全局范围内动车组运用和检修工作,日常调度组织工作内容细致严谨,非正常应急处理要求及时、有效。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都会对动车调度安全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避免或抑制这些负面影响出现,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根据动车调度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等一系列活动防范和消除风险,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形成一种可行的管理方法。
对于动车调度风险管理最首要的工作是能够发现客观或潜在的各种风险源,科学分析其存在的可能性,寻找适当的方法避免危险发生,因此,风险识别是动车调度风险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
1、安全风险源
我国动车开始运行以来,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颁布了《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经过多年运行经验,经过我国相关部门的总结,将动车调度安全风险源分为调度命令申请错误、日计划错误、非正常应急处置不力、TEDS报警处置不力四大内容模块。
2、安全风险点
在风险源研究过程中,学者和技术人员根据风险源在动车调度中作用,工作过程各个环节、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点共24个,按照等级可以分为高度风险点、中度风险点和低度风险点三类,具体为:在调度命令申请错误这一内容模块中,调度命令执行日期和动车组车型车号确认为高度风险点,动车组运行动力方式和动车组乘务担当确认为中度风险点,调度命令申请类型核对为低度风险点;在日计划错误这一内容模块中,开行交路核对为高度风险点,担当动车组车型车号确认为中度风险点,动车组列车始发站、始发时间和动车组终到站、终到时间确认为低度风险点;在非正常应急处置不力这一内容模块中,非正常应急组织处置模式和非正常应急信息通报的准确性为高度风险点,非正常应急信息流转的时效性和远程指挥处理的技术水平为中度风险点,各工种、各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和热备动车组到位确认为低度风险点;其他风险点为(TEDS)报警处置不力中的风险点。
对风险识别以后,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价,运用科学的办法对风险的发生率、出现的后果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为风险解决奠定基础。
1、调度命令申请风险评价
动车调度管理中心存在车底更换、回送、试验等几类命令申请,申请者需要将信息填写完整,申请处理者需要综合考虑申请内容是否能落实及其带来的影响,并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尤其是重视车型车号安排是否出现错误和申请内容实施日期,避免影响动车运行。
2、日计划风险评价
动车运行前需要对此次运行过程进行规划,规划的依据是列车运行路线和动车近期检修情况等,结合动车以往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源对新出现的风险源进行评价,尤其是开行交路核对需要技术人员重视,并能快速拟定安全管理措施。
3、非正常应急处置风险评价
动车运输过程中,铁路部门需要做好非正常应急处置风险管理工作,并重视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作用,非正常应急处置都是以远程技术指挥和有效调度组织相互配合完成,尤其重视远程技术提高,缩短应急处理时间,保持动车畅通运行。
4、TEDS报警处置风险评价
TEDS报警是经过预警、信息通报、布置现场检查确认三各环节,并要求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按照报警信息通报、后续运行处置要求确认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尤其是重视走行部故障的动车组的问题,极易被忽略。
1、研判预警
在动车调度管理中,技术人员在动车运行前和运行中深入分析四大风险源,分析各个风险点出现的概率,也参考动车运行过程中天气变化、调图变化、重点列车和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及时预警,促使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2、流程控制
风险控制中最重要的是流程控制,重视作业前根据动车运行路线和内外部情况预想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作业过程中重视操作的规范性、命令的落实程度和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等,在作业后及时对前两个环节进行验证和完善,并做好后续工作,最大程度的一直风险发生。
3、关键控制
动车调度过程中也要重视细节部分,抓住关键点,认真核对动车信息,重视动车故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故障处理要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取得联系,把握故障处理时间,缩短故障出现时间,降低动车组故障处理的安全风险。
4、综合控制
在动车调度安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人员、设备和管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动车调度基础性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特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优势,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动车调度工作的自控、互控、他控手段,进行综合控制。
5、创新应急处置模式
根据当前出现的动车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动车发展现状,改变现有的管理机制,组建专业的管理人员,分工协作,故障出现以后有铁路中心的技术人员组织动车组列车故障技术处理和行车指挥,将故障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动车运行前要做好风险管理预案,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动车风险管理是随动车发展出现的产物,对其研究需要不断的深入,改善其管理方式是建立在遵循动车安全调度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提高动车安全管理的能力,实现动车调度安全稳定的良性循环。
[1]刘鹏飞.动车组一、二级检修安全风险管理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5):1-4.
[2]刘书密,鲁春朋.动车组检修安全风险管理[J].中国铁路,2013(增刊):21-23.
[3]闫连勇.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管理[J].中国铁路,2015,(05):16-19.
[4]郭贵平.关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下铁路调度工作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3,(0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