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涤寒
【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高校资助工作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影响,需要强化大数据意识,掌握处理数据的能力,完善各项制度,并进一步推进高校资助工作创新以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更快更好地进行资助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资助
当今世界,正在从数据时代走向大数据时代。2014年的“两会”期间,“大数据”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我国对于大数据非常重视。高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及师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必将受到大数据浪潮的深刻影响。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资助工作,将是今后高校资助工作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一、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涵盖面不宽,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总覆盖面大概在24%,這对于很多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来说,还远没有达到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就拿河南农业大学来说,学生大多来自河南农村地区,贫困生比例长期高居不下,仅依靠国家奖助学金,显然无法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受助需求。
(二)缺乏对被资助学生的长期跟踪管理
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多是无偿性资助,然而这种方式极易忽视贫困生受资助后的责任感。有的贫困生没有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有的贫困生则肆意挥霍所得到的资助金,任意浪费社会资源;有的贫困生则在利益驱使下缺乏诚信意识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无偿性资助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由于高校缺乏对贫困生受助后的持续跟踪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不利于贫困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利于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
(三)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除了包括贫困生档案库建立与管理、奖助贷勤减补等基本资助工作,还包含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等多方面的培养。然而,当前大部分地方师范类院校资助工作的人员配置并不能满足国家对育人功能提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各高校应按照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2500比例配备专职资助工作人员。但是很多高校的资助工作专职人员甚少或未配备,且具体工作实施多由二级学院的一线辅导员兼任。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工作创新策略
(一)引入大数据,扩大贫困资助范围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资源是海量的,理论上学校可以通过数据中心收集到学生的绝大部分信息,如选课及出勤率、图书借阅情况、消费及津贴数额、归寝时间甚至包括网站浏览、日志信息等,在融入统计学方法之后,可以挖掘出更多有趣的信息。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机构优势有组织地通过对各类数据源的定位和连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汇聚,与贫困生当地的资助系统实现资源数据共享,提高扶贫的准确度,有利于资助工作更好地进行。
(二)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资助制度
资助不仅仅是物质方面,心理上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开拓经济救助与人文精神关怀相结合的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在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时,除了从经济物质保障方面落实经济救济措施等关怀外,更应认真研究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加强沟通,给他们提供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兼备的高校济困助学资助体系。
(三)加强完善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队伍建设,引领资助新方向
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有顺应时代的胸怀和敢于挑战的勇气,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机制创新。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的自由、开放、共享等特点,重新审视资助工作盲点,改革资助管理办法,在战略上主动将传统育人工作同 “大数据”技术有效融合。二是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大数据工作,加强对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训,促进先进技术与学生资助工作互融共进、互促共长。三是增进人才交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和更换不适应岗位需求的人员,让资助育人管理与资助主体需求相结合,使贫困生资助工作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陶俊清.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资助工
作创新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15.
[2]刘玉霞.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
路径探析[J].预测与分析,2016.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