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杰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务院关于《“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也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和以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体人群的就业难等问题凸显。《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既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河南就业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就业新动能作出了新的部署。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就业形势的新变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方面,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为稳定就业奠定了基础。2016年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保持8%的增长速度,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拉动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河南省经济结构正在从工业主导型向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据全省最具代表性的六个城市(郑州、开封、洛阳、安阳、新乡、许昌)2016年第四季度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监测,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占比36.31%,同比减少2.03%;第三产业需求人数占比61.58%,同比增加1.3%,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就业吸纳能力最大的产业。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体现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形成了新的就业增长点。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拓展了新的就业空间。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427万户,同比增长19.5%;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99.1万户,同比增长20.7%,容纳就业247.1万人。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扩大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特别是以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代表,带动了整个产业形态、生产形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的深刻变革。2016年一季度以来,传统的大规模用人行业用工有所减缓,而服务业等“新经济”相关行业的用工需求却在增加。2016年前11个月,全省新增认定备案电商企业2508家,总数达到4591家,直接就业人员约25万,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80万人。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构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等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需求占比分别达到9.6%、14.3%,占需求总量的1/4。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稳定就业具有坚实的基础
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河南要以新的战略思维,紧密结合世情国情省情,充分发挥区位、文化、市场、高等教育等载体平台优势,为解决好新时期就业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区位和文化优势明显
河南地处我国腹地,位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交界,是中国乃至亚洲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优势突出,是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通信等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是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会区,具有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作用。近年来,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取得突破,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航线网络不断完善,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7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同时,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深厚,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长时期占据着主流地位,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明因包容而博采众长,因开放而不断创新,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发展张力。
(二)市场潜力巨大
河南省是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的重要省份,是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之一,郑州、洛阳成为“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010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31元,五年新增14685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
(三)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高等教育步履艰辛、迎难而上,从高校扩招、向银行贷款建大学,到大规模发展高校园区、大学城,从扩大教育投入到加强学区配套建设,都充分体现了河南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和魄力。目前,河南高等教育确实有了较大发展,尤其在总体量上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达129所,是2000年的近2.5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55.92万人,是2000年的4.5倍,在校生176.69万人,是2000年的6.5倍。特别是近十年来,河南高等教育总规模持续增长,2014年年底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76.5万人,比2006年净增109.05万人,净增长65.12%;201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36.50%,较2006年增长了一倍。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动河南實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解决就业问题首先需要着眼于全局,要在产业政策、城乡政策、社会保障建设、经济发展战略等重大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以保证就业总量的扩大。同时,要在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上下功夫。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支持发展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模式。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吸收能力。在产业政策、公共服务、科技、资金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项目。根据各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非农产业,拉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价值链,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挖掘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第二产业,巩固第二产业的支柱地位。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增加工业总量,全面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在工业内部要调整结构,强化优势、形成特色,同时必须注意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壮大一批影响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带动全省的第二产业发展,并在第二产业中推动技术改造和内部升级,从而在提高經济效益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三是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进入第三产业,并在税收、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发挥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鼓励城乡劳动者围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创业活动,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投资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劳动者自主选择、政府购买服务和依法监管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开展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职业培训行动。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专项培训行动。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
(三)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参与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结合“四个强省”和“三个高地”建设,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指导、培训和就业见习,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完善基层服务保障机制。结合供给侧改革,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充分做好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推动实施企业主体与社会保障相结合,通过内部转岗、内部退养、职工安置服务中心托管及劳务输出、社会再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渠道,积极稳妥做好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河南就业的影响”(2016B2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研究”(14CJY050)、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及支持政策研究”(172400410369)、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基本科研费项目“新时期中原城市群建设任务及推进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