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重视传统”与“正确对待传统”
——浅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2017-03-11 11:37王海燕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太原030001
名作欣赏 2017年2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教材

⊙王海燕[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太原 030001]

“足够重视传统”与“正确对待传统”

——浅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王海燕[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太原 030001]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重视传统和没有正确对待传统。因此,要让大学语文达到“语文修养”和“人文修养”的双赢,就应该做到“足够重视传统”和“正确对待传统”。本文认为,在具体大学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传统文化经典这个根本,而正确对待传统就是要把传统文化经典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大学语文 传统文化 文化经典 融合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为中文系之外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属于通识课范畴。高等教育界已达成共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人文修养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大学语文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得不是很理想。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其研究专著《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认为:“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没有正确地对待传统。”张先生的观点一语切中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教育陷入困局的主因,因此,要让大学语文达到“语文修养”和“人文修养”的双赢,就应该“足够重视传统”和“正确对待传统”。

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对待“中西”态度上,更讲求理性和实用。在积极引进和借鉴西方理论、科技和文化的同时,我国文化界、教育界也开始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文化界、教育界和政府层面经过多年的反思,达成基本共识,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和“发展营养”定位,增强了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近年来“国学热”等文化现象,就是全民重视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从教育层面看,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学习的关系最为紧密。在语文教学中,用文化渗透的方式提高了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比重,成为继承语文教育传统、改革语文教学内容的契机。大学语文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对中国的语言文化这个“文明之根”,还有几千年中华文明积累的知识和智慧,即传统文化。教学家、南京大学原校长匡亚明先生新时期初期率先在南京大学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之后全国许多高校开始效仿“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匡亚明先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讲授这门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培养改革人才,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涉及的面很广,大学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传统文化都纳入其中,否则大学语文就不成其为大学语文了。在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教育家、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就做过论述,他认为语文与传统文化联系最紧密,在一定意义上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接触经典和接受经典训练的过程。而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具体应用,而在于文化熏陶。总之,语文教育就是要达到“能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深切了解固有文化,并增强其民族意识”的目的。按照叶圣陶先生和当代多数教育专家的经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应该是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最佳契合点。中华文化经典本身就包括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抓住文化经典,就抓住了传统文化的“根”“枝”和“叶”。

二、大学语文教育与中国文化经典的融合之路

(一)优化中国文化经典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格局

以大学语文教材为依托,通过优化中国文化经典在教材中的格局来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关系着教材的接受度、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功能的实现,因此历来大学教材的选文考验着编者的能力、审美、教学思想以及对待古今中外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而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市场良莠不齐,还没有几部被大多数大学公认为经典的教材出现,有的教材侧重实用性,有的侧重经典,而更多的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大杂烩”。在这样的教材格局中,要通过大学语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编一套适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教材就很有必要。这套教材的出发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在中国文化经典中感受传统的魅力,同时也通过文化经典提高自我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侧重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学语文教材,其编选不是一味地以中国文化经典为主,而是在教材中合理安排中国文化经典的比重,科学搭配传统文化经典、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在对中国文化经典的选取上,应该把代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文学最高水平和当时历史特征的文化经典纳入选材范围,比如魏晋南北朝,除去选取《乐府诗集》中的经典诗歌,也应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片段,把这一时期的文化精神通过这些经典传递给大学生。具体到每篇选文,编者不应该简单地把文章安排进教材,而应该在文章的开头或显眼位置介绍该文所在文集的诞生、经典化历程、文学价值、思想文化价值、版本演变等,并进行版本推荐。这样就使大学生的学习范围突破一篇文章,而延伸到所涉及的经典以及经典所包含的多重文化价值。总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走进一部经典,进而走进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中。

(二)以“国学热”等为契机,活跃大学语文教学课堂

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从中学起就在下降。大学语文教学摆脱了应试的束缚,学生终于放下应对考试的沉重包袱,师生可以共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魅力、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而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学热”等文化现象,走出校园的大众开始重新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产生兴趣,文化机构和媒体适应大众的文化需求,策划了丰富的国学传播模式,比如《百家讲坛》《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文明之美》等电视节目,一直深受观众喜欢,这些节目也成为大众提升人文修养,进行传统文化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期待大学语文课堂区别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期待教师也像学术明星一样把文学经典讲得形象生动,如果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达不到学生的期待,大学语文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当前,“国学热”作为一种全民热潮,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借鉴国学主题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讲授与互动,让传统文化经典在课堂上“变活”,而不是一篇篇远离现实的古代文献。教师要探索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探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甚至走出大学后继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主动阅读和品味传统文化经典。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就是让学生终身热爱文学,不断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

(三)通过读本推荐,使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延伸到大学语文课堂外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从经典文学作品中获取营养,因此课堂教学只是一个导引,只是激发学生文学和文化兴趣的短暂过程,所以更大的功夫在课堂之外。而教师无法把控学生在课堂之外和教学任务结束之后的“语文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就做好功课,而最主要的功课就是做好读本推荐。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把课堂所涉及经典著作的版本信息收集整理好,在讲课过程的适当时机向学生做推荐。经过教师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就可以少走弯路,迅速找到适合自己当前水平的版本。中国文化经典经过历代文人的注释、解读,每部著作都有无数种解读版本,这些版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经典,不同的版本适合不同水平的读者。大学生多是初次接触这些文化经典,对版本把握不准,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当前阅读水平的版本,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激发不起阅读的兴趣。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的教学重点除去课堂讲解,更在于课外阅读指引。大学是进行课外阅读最好的阶段,一方面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另一方面有多种公共资源可以利用,比如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如果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学期间是大多数学生开始挖掘兴趣、发展兴趣和让兴趣落地的阶段。除去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大学也应该从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上配合学生的阅读拓展。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大学图书馆应该尽可能把每部经典的多个优质版本收集全,供学生选择。同时,开展国学讲堂,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拓展传统文化视野的机会。大学语文教师也可在课余组织读书会,把对传统经典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多样的经典阅读活动,从而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兴趣在课外得到延续。总之,课堂上激发起的传统文化兴趣,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巩固,通过课外阅读来构建学生的传统文化体系。

(四)在学习考核中督促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大学语文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以传统文化经典为导向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的全过程,督促和鼓励学生亲近文化经典、阅读文化经典,让中国文化经典滋养大学生的人生。而考核是一个督促大学生阅读经典的绝佳机会,教师可把考核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而不必以课程结束后的考试为单一考核形式。在每篇文章结束后,可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相应的古典著作,以读书笔记、心得、提问等形式提交报告,教师把这些读书报告作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鼓励对某部经典有心得的学生上讲台分享,教师可把这种积极分享作为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在期末考试中,教师可设置主观性试题,让学习大胆表达自己对传统经典著作的看法。

总之,应该把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认识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经典著作走进传统文化中。

作 者

:王海燕,讲师,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

编 辑

: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传统教材
教材精读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