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琴
摘 要:小学语文游记散文最讲究意境,而文本的重点部分就是意境的主要体现和承载者,是学生学习语文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审美情趣,获得写作经验,形成语文素养的枢纽。教学游记散文抓住重点,研读部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意境美,要落实好学生的感受、审美、体味,做到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步步落实,科学、合理、有效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游记散文的意境美。
关键词:游记散文;意境;感受;审美;体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1B-012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语文旨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一目标达成的实施凭借、媒介和实施者主要是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师承担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责任。教师要善用教材、会用教材、精用教材。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编写的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现代游记散文、状物抒情散文、写人记事散文、也有优美诗歌和精短小说。这些文学作品虽然题材不同,但是都有“文化蕴育点”,都能对学生精神层面起到不同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应该在文体教学方面多加重视并深入研究,教材的编选特点也决定着有其必要性。教师要善于把握不同的文学体裁。体裁不同,教法不同。教师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使用教材就会更为科学、合理和高效。
游记散文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讲究意境,而文本的重点部分就是意境的主要体现和承载者,有着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能诱发学生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具有诗歌的韵味,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描摹,饱满的情思,是学生学习语文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审美情趣,获得写作经验,形成语文素养的枢纽。教学游记散文抓住重点,研读部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有所侧重,主次分明,紧凑有效。引导学生研读好重点部分,就要注意以下环节。
一、落实感受阶段
学习语文,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直观的形象,而是文本语言,教师必须让学生抓住重点,试着把那些单一、枯燥的文字符号在他们脑海里转换成可以感受的艺术形象。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读文本重点部分,一边就文本的描绘展开想象,并唤起体验、情感。这样游记散文描绘的景物、景观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
例如,教学《庐山的云雾》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一重点部分充满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具体有多快、有多多,很难言明。我在引导学生研读这部分时,播放了一段优美而富有节奏变化的古筝音乐,并配以出色的范读。凭着音乐的节奏和语言,激起了学生的想象,学生深深地领悟到了庐山云雾变化快和多的特点。将音乐引入现代游记散文教学,对渲染文本意境,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拓展学生思维,促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文本主题,让学生领悟意境之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教学《九寨沟》时,引导学生朗读描写雪峰、湖泊、森林、瀑布,以及异兽珍禽的语句,学生自然而然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美丽、迷人、壮观、生趣盎然的画面。在再现文本形象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对九寨沟景物的喜爱。而且,随着学生对九寨沟景物形象感知的范围逐渐扩展,这种情感体验愈加浓厚。学生在头脑中再现了文本描绘的景观,获得了对文本形象的感受。课堂教学就落实了学生对重点部分的感受认识。学生也为理解重点,走过了学习的初级阶段。
二、落实审美阶段
课堂上引领学生研读重点,感受形象,为突破重点走好了第一步,但教学游记散文应不止于此。别林斯基说:“没有智识,我们就谈不到欣赏。假如有人说,某某作品使他很兴奋,却不能解释这种快感,追究不出快感的原因何在,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由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引起的兴奋是痛苦的兴奋”。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形象,还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形象,努力让学生把审美的感知提高到审美的判断。
如教学《九寨沟》珍禽异兽这一重点部分时,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这四种珍奇动物加以区别,感受不同,深入体会金丝猴的粗壮、调皮,羚羊的善于奔跑,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小熊猫的敏捷、爱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禽异兽能在九寨沟如此快乐、自由地生活,是人们保护生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结果。这样学生对重点部分的研读就不仅是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印象和思考结合得到的美感就是高级的美感、强烈的美感。学生不仅学得兴味盎然,深深认识到野生动物的可爱,还隐隐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和动物的热情和意识。这个过程是学生感受形象的继续和深化,是为让学生理解重点,必走的上升阶段。
三、落实体味阶段
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获得审美认识后,语文教学并未结束,还要让学生反复地体会文本重点部分形象的动人、有魅力之处,使学生学习游记散文获得的精神愉悦达到顶点,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潮。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复体味、斟酌重点部分。因为在反反复复体味的过程中,文本重点部分形象的特别动人、特别有魅力之处,文本意境的种种妙不可言,会自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和心灵,让其感动,受到熏陶、甚至起到震撼的作用,学生就会久久难以释怀,不自觉地进入入迷、忘我的境地。学生也就由接触文本的外在形态,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意蕴,学生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美的享受。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游记散文,这种文本的核心就是讲究意境美。教学游记散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走入并体味文本内容呈现的意境美。当然体味研读重点部分,也可稍微引导学生体味一下文本形式的美。
我在教学《九寨沟》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反复品味九寨沟的诗情画意、人间仙境之意境美后,又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对景物的描绘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嘗试描述九寨沟的其他景观。学生对九寨沟的山川叠瀑,珍禽异兽描述得细致、生动、具体,不但品味了文本展现出来的意境,而且学到了描绘景物和动物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提升到了品味和再迁移创作的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
好的文本含有诱导学生想象的机能,教学现代游记散文时,只有充分刺激、诱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并产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研读重点部分,深入意境,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教学重点部分,学生学习重点部分,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文本重点,研读部分,先让学生感受文本重点部分的语言文字层面,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继而教师要让学生研读文本重点,由语言文字层面进入文本的形象、情感层面,感受游记散文意境之美,若是重点部分有表达作者主题和观点的,要让学生再深入体验到文本的主题、观点层面,能够领悟到文本的主题和观点;最后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斟酌重点部分内容表达的理意情趣,意境特别之美,以及文本重点部分形式上的特别,从而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快乐和审美享受。由此,游记散文教学抓住重点,研读部分,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步步落实,科学、合理、有效,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游记散文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张昕丽.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J].内蒙古教育,2014,(9).
[2]沈华岱.吸取散文的果汁——散文教学谈[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2,(4).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