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植
摘 要:对议论文的初学者和基础不好的同学而言,写好议论文是需要一定量的素材积累的。积累哪些素材?怎样积累?笔者主张向“文言文篇目”要“议论文素材”,并结合常见话题做好积累。
关键词:文言文;篇目;议论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1B-0107-02
当前,由于受到高考对写作文体明确要求的影响,议论文越来越被关注。议论文是什么?好的议论文有什么特点?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议论文等话题往往成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研讨中谈论的主要内容。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支了招,有专家强烈批判议论文的三要素,有学者说好的议论文应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一线阅卷教师反馈“观点+论据+分析”的议论文现在在考场中很难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还有人说好的议论文是不需要论据的……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专家学者和一线老师们的观点确实很有道理,但也十分清楚地知道我教的学生的实际状况:60多人的一个班级,高中三年阅读量超过150万字的人寥寥无几,逻辑思维能力更是捉襟见肘,思辨能力更是不知道是什么,何谈运用……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以及更好地指导初学者学习写作议论文,笔者个人认为还是要从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即扎扎实实积累素材,为深刻议论奠基。
那么,应指导学生积累哪些素材?怎样做到扎扎实实地积累呢?
笔者主张向“文言文篇目”要“议论文素材”,并结合常见话题做好积累。
为什么要积累课本中文言文篇目的素材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课本中收录的一些课文,尤其是一些文言文,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们订正过的、流传千古的经典,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第二,课本中的古文知名度高,可谓“名声在外”,放在议论文当中作为素材人人皆知,说服力强,尤其是放在考场作文中更受一线阅卷老师们的赏识;第三,学生对课本中的文言文十分熟悉,高中三年对每篇文言文至少系统地学习了两遍,并背诵了一定量的篇目,如《兰亭集序》《赤壁赋》《师说》《劝学》《滕王阁序》《陈情表》等,积累它们可谓轻而易举,可操作性较强。
那么,该积累课本中文言文篇目的什么内容呢?笔者认为:第一,可以积累与作者生平事迹相关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文章当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或有哲理性的语句作为理论论据。第三,可以积累文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将其作为议论文的素材。
如此一来,要积累的内容可丰富了,那么采用怎样的方式积累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掌握和运用呢?笔者针对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文言文,共计17篇,我带领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用一些议论文写作当中常见的话题:爱国、乐观、变通、志向、勇气、积累、和谐、感恩、自由、宽容、勤奋、口才等等,整理了一些作文素材和分析议论的语句,如:
一、关于爱国
可以借鉴《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文中写他不计前嫌、不计得失、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精神。还可以联系《苏武传》中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所说的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关于乐观
综观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在此,可以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来阐述乐观的重要性,如“苏轼并未因为仕途上的不得志而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在被贬之地,他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关心民生疾苦、国家安危。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这种磊落坦荡的气度,就是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另外,还可以结合《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渊明的所作所为,这样写“陶渊明乐观人生,能在仕途的坎坷中毅然离去,在田园之中放浪形骸,悠然采菊,养成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为历史铭记”。
三、关于变通
可以想到《荆轲刺秦王》中秦武阳和荆轲,对秦武阳的尴尬表现“色变振恐”,荆轲的紧急救火“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加以分析,正是由于荆轲的随机应变,才使一场危机得以化解,并有机会行刺秦王。如果荆轲没有“变通”,恐怕还未靠近秦王,就被怀疑了,导致刺杀任务失败。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始料未及的,因此,“变通”能力是很重要,有时它可以化险为夷。当然,关于“变通”,我们还可以联系语文课本《鸿门宴》中刘邦对项羽的不辞而别。
四、关于志向
我们可以借鉴《游褒禅山记》一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为此,我们不难联想到治学、创业,亦如游山。要想有所成就,就得立志 “险远”,即便不达顶峰,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无悔矣。同时,我们根据班固《苏武传》中的苏武羁留匈奴19年,不为威胁所屈,不为利诱所动,坚持民族气节,忠于祖国,最后“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的事例可以很好地证明“立志坚定的人,才能有所得”这一观点。
五、关于勇气
这一话题在高中语文课本当中对应的就多了,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勇敢,勇挑重担,深明大义,敢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再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在对比写秦武阳与荆轲见秦王时的不同反应,突出了荆轲的勇敢,写到“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时更是将荆轲的勇敢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司马迁《鸿门宴》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勇者形象——樊哙,他私闯楚营,雄辩项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窃为大王不取也!”
六、关于和谐
可以引用《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无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有力的论据。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和廉颇文武大臣不计前嫌,和谐共处才使得强大的秦国对当时力量明显落后的赵国也无计可施。
七、关于积累
《劝学》中的名句实在经典,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关于感恩,最典型的素材莫过于《陈情表》中的李密为报祖母的抚养之恩而放弃“为官则飞黄腾达”;关于自由,在高中语文课本当中,庄子主张“无道无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和陶渊明放弃羁绊身心的官场生活追求心灵自由的田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勤奋,可以从《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的练字故事中得到启示;关于口才,则可以写向烛之武、荆轲和蔺相如学习。
实践证明,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中文言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向“文言文篇目”要“议论文素材”,并使获得的素材系统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钻研文言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考场议论文写作的深刻说理张本,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有人说写议论文重在说理,援引的素材(论据)要真实可靠,应不用或少用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例子作为论据,因为它们往往文学性、艺术性较强,真实性却不够,放在议论文中进行说理显得说服力不够。对此,想说的是对初学者或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而言,纯粹说理的议论文就像悬挂在夜空中的明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不宜过多地要求,以免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另外,笔者个人认为议论文是讲道理的,道理是通过缜密的分析得出来的,只要例子恰当,道理也是很容易分析出来的。
参考文献:
[1]董艳.浅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23).
[2]熊娟.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底蕴[J].文学教育,2015,(8).
[3]汤振洪.议论文材料积累与选择策略[J].语文世界,2013,(12).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