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除了会在一年级上学期系统学习拼音,其余的年级基本上是通过识字与提高表达能力并行的方式进行教学。语言需要靠不断积累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庆幸的是,由于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反复练习就不是主要矛盾了,所以,如何让学生进行积累就成为工作的重点,而积累的主要方式就是大量的阅读,因此,本文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讨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1B-0101-02
语文是传统的教学科目,从小学至高中,甚至在部分大学的课堂上也能见到语文的身影,而且在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小到日常交流,大到进行文学创作无一不体现着语文的作用。与英语不同的是,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处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中,因此,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语文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语文,旧时称国语,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学科,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学科,由此可见,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由于汉语是我国政府推行的官方语言,也是我国的主体语言,几乎所有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均是以汉语作为载体来进行的。众所周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来我国文明未曾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字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这就等于给了现代人一个借助书籍了解过去的机会。人们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后便能够理解几千年前的古籍,了解那时人民的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其中的一些经典甚至超越了时间的界限让今人都能有所利用,而且,这些都是以汉语为载体来传承的,所以学生学习语文一方面能传承中华文明,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进而全面发展。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难道我们要抛弃母语去学习其他语言吗?因此,在小学中开设语文课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虽然小学语文是简单的是基础的,但是不可否认,经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基础的东西去理解更加高深的内容,进而,提高文学素养使文化得到传承。而实现这一切的最主要途径即是阅读。可以说,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关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其实很多地方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阅读课,大部分老师也会选择在语文课上拿出特定的时间,给同学们讲解其他文学作品。虽然说这样的调整是在课改之后进行的,体现的是国内的基础教育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就小学阅读而言,其实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说,一些老师对于某些文章或者文学作品讲解得过于详细,害怕学生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甚至不惜“断章取义”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文章中“优美”的内容,其实,这种对于文章的过度肢解,恰恰是在抹掉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没有兴趣做引导,又怎么谈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呢?还有,很多情况下,老师不知道如何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推荐书害怕学生读不懂,学生按要求看完那些文学作品又不知道如何去检验阅读效果。其实,这只能说明老师还没有体会到素质教育的内涵,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把小学阅读只停留在变相的识字教学阶段,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之前,应当明白为何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造成学生阅读主动性下降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随着社会的进步,阅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得益于网络的巨大作用,文字阅读不再是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即使是需要阅读文字,现在的阅读也已经向快餐阅读发展,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儿童自然也不愿意老老实实进行阅读,因此,造成了阅读主动性的下降。第二,教学手段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虽然理念很科学、很先进,但是,事实上,由于现今社会处于新老观念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国内理论尚不成熟,在实际应用时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语文教师依然按照以往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进而造成阅读主动性的下降,而阅读主动性的下降又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应当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具体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课堂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改来改去主体课文就那么几篇,可能学生的祖父学过,父辈学过,现在他们再去学。当然能一直留在课本中的文章必然有其经典性,但是,这些课文对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自然引起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不妨以课本作为教学基础,在教学进度允许的范围内,设置足够的阅读课,让学生自行寻找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定期汇报所读材料的感想,充分发挥阅读笔记的作用,建立一个人性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与人交流的快乐。这对于塑造他们的性格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样的过程,减少课本对于学生发展的束缚,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这才是素质教育下阅读教学的真谛。
(二)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针对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的特点,他们对于那些纯文字的文章和某些情节较为复杂的文章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而孩子的天性使得他们对于这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很排斥,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却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关的情境,比如说,将课文或者课外读物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枯燥的文字融入其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尝试编写一些课本剧,或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将课本的某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改编成舞台剧,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使文章由难化易,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而且,寓教于乐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间接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老师只是学习过程的辅助者,一定不能够再按照过去的上课思路进行教学。对于学生们从文章中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的问题,一定不能要求“过分统一”,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也是发挥学生阅读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比如,在學习某些写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入规定的情景。而在学习一些名家经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普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课文创作的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作者同思考”,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当学生做到这些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豁然开朗。而在学习一些说明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灵活选择展示方式,如图片或视频,而且这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一个好机会。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的时期,这样的方式符合他们的兴趣点。在这样不断的刺激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才是素质教育下高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本质上就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语文。这确实对老师们过去坚持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教育正是在一次次的改革之中才能够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心理的变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日常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黄静.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5,(12).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期